推进美丽苏州建设,是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经广泛征求意见、全会讨论修改后,《关于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实施意见》于8月27日正式印发,全文8000多字,共20条举措,条条“干货”、句句“实在”,“含金量”“含绿量”非常高。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我们期待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苏州”崭新画卷,用时代精神彰显“人间天堂”独特魅力。

苏州为何提出深入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目标任务是如何确定的?怎样组织推进?苏报融媒记者采访了文件起草单位负责同志,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黄涧秋,围绕美丽苏州建设的重大意义、概念内涵、目标路径等进行了深入解读。
深入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意义何在
深入推进美丽苏州建设,是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系统谋划的一项重大部署,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一个重要抓手。当前,我们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市委部署深入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出于什么考虑?黄涧秋从四个方面予以解读。
✔首先,建设美丽苏州,是苏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多次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对我们来说,更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江苏、苏州提出的“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愿景,以更高的标准建设好美丽苏州。
✔其次,建设美丽苏州,是苏州主动率先实施美丽江苏建设的责任担当。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就建设美丽江苏作出了系统部署,并提出两个“作为”的定位: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整体规划,系统推进。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20〕15号),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进入新时代,苏州怎样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州提出的“率先、排头、先行”的重要指示,落实好省委对苏州勇当“两个标杆”的要求?我们不光要做好美丽江苏建设的“必答题”,还要始终自加压力、多想一步,答好“思考题”“附加题”,争做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和美丽江苏的标杆城市,为全省全国多出经验、作出示范。
✔第三,建设美丽苏州,是苏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近年来,苏州陆续建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17年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2020年获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去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通过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方案,到2035年,示范区将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苏州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C位”,更有责任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按照美丽江苏建设的总体部署安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优化生态空间结构,打造一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中勇当先行军排头兵。
✔第四,建设美丽苏州,是苏州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把以人为本、可观可感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鲜明导向,围绕老百姓长期以来关心、关注的重点、堵点问题,特别是聚焦生态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品质、绿色公交出行、公共文化供给等民生项目相应排出了任务清单、明确了序时进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成果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让美丽苏州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苏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美丽苏州有着怎样的概念内涵
什么是美丽苏州?美丽苏州的内涵是什么?确立怎样的目标任务?
“意见”对美丽苏州的内涵给出了丰富的阐述,既高屋建瓴,又鲜活接地气。我们要建设的美丽苏州,是可观可感、生动现实的。
苏州的美要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发展与保护协调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苏州的美要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向着最高标准、最美形态,自加压力、挑战极限的极致追求;苏州的美要成为一种体验,一种围绕日益增长的要素汇聚、企业成长、居民生活需求,动态更新、完美匹配的生产生活体验。苏州的美,既要有空间格局之美,也要有苏式人文之美;既要有生态环境之美,也要有现代产业之美;既要有东方水城之美,也要有江南水乡之美。
愿景反映民意,目标关系民生。“意见”明确了美丽苏州建设的目标: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有关美丽苏州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到2025年,美丽苏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城乡人居品质、文明和谐程度、绿色经济发展活力位居全省全国前列,争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良好、生活宜居、社会文明、绿色发展、文化繁荣的美丽江苏标杆城市。

美丽苏州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意见”对美丽苏州建设的主攻方向描绘得更加清晰,黄涧秋介绍,建设美丽苏州主要把握好四个重点,突出四个“以”。
✔第一,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重塑地缘发展优势。推进美丽苏州建设,首先要紧扣区域经济地理加速重构的趋势,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服务大局、又突出特色,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有机统一。
✔第二,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呈现江南水乡韵味。苏州人民历来尊崇自然、热爱自然,绵延至今的苏州文化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将成为我们的丰厚储蓄。
✔第三,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镇村建设为主抓手,打造城乡融合典范。苏州的美,既美在延续2500多年的城市格局,也美在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要准确把握城乡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既着力推动物质环境改善的“外在美”,也努力实现人文环境提升的“内在美”,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勾勒出新时代城乡融合的新典范。
✔第四,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革新生产生活方式。美丽苏州不仅是外部形态的靓化,更是我们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革新。要把生产、生活、生态作为一个有机体,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力推进一场尊崇自然、引领未来、永续发展的“绿色革命”。

美丽苏州建设的具体路径是怎样的
蓝图已经勾勒,怎样精细实施,推动落地见效?黄涧秋介绍,在实施路径上,主要是瞄准“六个美”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优化布局形态,构建钟灵毓秀、共融共生的空间格局之美。主要包括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区域生态格局。
二是突出生态涵养,打造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生态环境之美。主要包括打造长江最靓丽的一段、推进生态美丽河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效能、构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三是加强风貌塑造,绘就如诗如画、留住乡愁的江南水乡之美。主要包括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镇村建设、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四是聚焦功能品质,展现舒适宜居、古韵今辉的东方水城之美。主要包括提升城市建设功能品质、打造智能舒适城市生活、健全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
五是聚力绿色转型,构筑环境友好、生态低碳的现代产业之美。主要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倡导生产方式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六是弘扬时代精神,彰显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苏式人文之美。主要包括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文化苏州”魅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建立美丽苏州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美丽苏州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将美丽苏州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内容。科学编制实施美丽苏州建设相关规划,并把美丽苏州建设纳入“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中。
在强化政策支撑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环境准入制度,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特别是要持续推动苏州生态补偿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增强美丽苏州建设的活力和动能。在强化舆论宣传方面,大力宣传建设美丽苏州、创造美好生活的“最美典型”“最美人物”“最美事迹”,倡导文明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在强化法治保障方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美丽苏州制度建设,完善依法治理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不断提升美丽苏州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