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微生物所刘文军团队揭示流感病毒诱发细菌共感染的新机制;基药目录调整,最新消息传出丨贝壳日报

收藏
关键词: 流感新机制揭示贝壳日报病毒微生物生物
资讯来源:贝壳社
发布时间: 2021-05-19


大公司



慢性肾病患者福音

IL-6抑制剂有望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药明康德:近期,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第70届年度科学会议上,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布了在研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ziltivekimab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ziltivekimab在具有高心血管风险的慢性肾病患者中,显著降低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多种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水平。试验数据同时在《柳叶刀》上发表。


诺和诺德在2020年6月以21亿美元收购Corvidia Therapeutics,接管了其主要候选药物ziltivekimab的开发工作。Ziltivekimab是一种全人源化IL-6单克隆抗体,旨在通过抑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来降低全身炎症,从而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Ziltivekimab具有延长的半衰期,可以通过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给药。



我国首个PD-1抗癌药上市申请

被FDA正式受理 国产抗癌药出海

取得实质性进展


央视新闻:5月18日,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和美国礼来制药集团共同对外公布,其联合开发的创新生物药“PD-1单克隆抗体达伯舒”,上市申请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受理并进入正式审评阶段。


达伯舒(通用名“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属于PD-1免疫抗癌药,由信达生物进行早期开发,2015年与美国礼来达成授权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发。在中国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达伯舒实现了我国在免疫治疗领域自主研发创新药物的重大突破,成为第一个登上国际学术学术期刊《柳叶刀·血液学》封面的中国PD-1单抗。2018年12月,达伯舒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并成为第一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PD-1类新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021年2月,达伯舒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获批。



DMD基因疗法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积极

有望启动3期临床试验


药明康德:2021年5月18日, Sarepta Therapeutics展示了其在研基因疗法SRP-9001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SRP-9001通过将编码微抗肌萎缩蛋白(micro-dystrophin)的转基因递送至肌肉组织,从而让肌肉细胞产生微抗肌萎缩蛋白,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疗法能有效升高人体内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基因疗法SRP-9001通过将表达抗肌萎缩蛋白的转基因包装在AAV病毒载体中,通过转染患者的肌肉细胞,让肌肉生成具有部分抗肌萎缩蛋白功能的重组蛋白,可以对携带任何类型DMD基因变异的患者生效。理论上它可以让患者接受一次治疗之后,获得长期持久的改善。SRP-9001使用的是从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的AAVrh74病毒载体。它表达的微抗肌萎缩蛋白是一种缩短的功能性抗肌萎缩蛋白。这种疗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肌肉中引起转基因的强力表达,不会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且,较少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这一病毒载体的免疫力。


新政策



基药目录调整

最新消息传出


赛柏蓝:据业内消息,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上,基药目录调整相关意见稿初稿已经在小范围审阅,9月或会完成2021版本基药目录调整。


其实早前就有专家表示,基药调整不会考虑和医保目录一样采取企业主动申报的方式,还是以临床专家遴选的方式为主;预计基药管理办法修订稿今年将会公示。 


众所周知,基药目录管理办法是进行基药目录调整的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随着基药目录管理办法的出台,新一轮的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也将不远了。 


早在2018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中提出,要动态调整优化目录,基药目录的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最近一次的基药目录调整是2018年——2018年10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685个品种入围,新版基药目录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根据每轮基药目录调整不超过3年的规律,新一轮基药目录调整或在今年拉开帷幕——另外根据上一轮基药目录调整的日程表,下半年完成基药目录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版的基药目录管理办法还是2015年4月14日,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由于时间跨度较大,预计新版基药目录管理办法也将出现不少与时俱进的变化。


投融资




不针对特定基因突变!

新锐获7700万美元A轮融资

开发下一代眼科基因疗法


创鉴汇:2021年5月18日,眼科基因疗法研发公司Vedere Bio II宣布完成7700万美元的A轮融资。Vedere Bio II(Vedere)由前Vedere Bio的高层和研究团队创立,利用其专有的光遗传学技术,通过恢复患者的功能性视力来改善当前的基因治疗。Vedere Bio已于2020年9月被诺华(Novartis)收购。


此次融资由Octagon Capital领投,新投资者Samsara BioCapital和Casdin Capital,以及Vedere的创始投资者Atlas Ventures、Mission BioCapital和RD Fund也参与了投资。 


新技术



中科院微生物所刘文军团队

揭示流感病毒诱发细菌共感染的新机制


中国生物技术网:北京时间2021年5月18日晚23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Induction of cyclophilin A by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facilitates group A Streptococcus coinfe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宿主蛋白CyclophilinA (CypA)对A组链球菌(GAS)的感染至关重要,而诱导CypA表达是A型流感病毒(IAV)促进细菌共感染的一种新途径,提示CypA是继发性细菌感染的一个具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肥胖相关的高瘦素血症会改变下丘脑的

胶质血管界面来促进高血压


生物探索:研究团队建立了高糖高脂(HFHS)饮食的小鼠模型,并诱导出了小鼠下丘脑的微血管病变。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下丘脑微血管病发生在体重增加的开始,并与血清瘦素增加相一致,而通过饮食诱导的体重减轻和血清瘦素水平的正常化,可逆转小鼠下丘脑的高血流量状态。这都说明尽管下丘脑血管化不受血糖水平升高的调节,但它与下丘脑中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显著增高以及高脂高糖饮食导致的体重增加和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实,星形胶质细胞是HFHS饮食诱导下丘脑内VEGF的主要细胞来源,并且可以进行下丘脑微血管的动态重塑。而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瘦素受体可以调节VEGF的产生,星形细胞特异性的HIF1α的缺失可以阻断HFHS饮食诱导的下丘脑VEGF表达和高血管化。重要的是,星形胶质细胞中HIF1α-VEGF途径破坏的几种不同模型不仅受到肥胖引起的下丘脑血管病保护,而且还受到交感神经亢进或动脉高血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