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9日,药物牧场(Drug Farm)完成总额5600万美元融资。公司将利用这笔投资开展DF-006药物临床试验。该药物是公司自研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和其他肝病的“first-in-class”口服药物。融资还将进一步推进公司其他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产品管线研发。公司的投资者包括百奥维达(BVCF)、药明康德企业风险基金、中南创投、德同资本和浙民投。天眼查显示,药物牧场在2015年注册上海药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法人和董事长是许枞。2018年在嘉善注册成立浙江药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许田教授是西湖大学遗传学教授兼副校长,耶鲁大学遗传学兼职教授。在加入西湖大学之前,他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并在Howard Hughes医学院担任研究员超过二十年。他曾担任中国生物研究者协会主席和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许教授的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和利用新颖的遗传学方法来理解发育和疾病。他为果蝇,小鼠和人类细胞开发的系统功能遗传学方法已被全世界的研究团体所采用。近年来,许田教授在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转化研究。
药物牧场创始人兼董事长许田博士说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成功地利用piggybac转座子技术,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发现多个'first-in-class'药物靶点,将它们与疾病有效联系起来,并结合公司自研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快速开发出基于这些靶点的'first-in-class'药物。乙型肝炎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1951年Barbara McClintock博士发现转座子后,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于基因重组的认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有序排列让人很难一下子接受基因跳跃的“顽皮”。2005年,许田教授团队首创的哺乳动物转座子系统piggyBac能够在大范围内快速寻找疾病相关基因,建立多种疾病模型,也为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科学研究漫长又孤寂,能够让普罗大众有实际健康获益更是九死一生。这也是任何一个原创新药的筚路艰辛历程。药物牧场成立五年来,潜心于此,矢志坚持,终于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乙型肝炎感染的治疗仍然有巨大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尽管当下已有不少能降低病毒载量的产品,但寻找功能性治愈的药物依然任重道远,而DF-006正在这条道路上稳步前行。投资者的承诺和信心是对于公司原创技术的认可,”药物牧场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Henri Lichenstein博士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期待着在2021年推进第一个药物DF-006的乙肝临床开发。”

“DF-006旨在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cccDNA分子,这将意味着乙肝疗法的真正突破。”药物牧场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苏立山博士说。苏博士也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病理学和癌症系系主任。“通过调节机体先天免疫的新机制来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途径。”
浙江药苑生物/药物牧场

许枞博士
许枞博士2003年从嘉兴一中毕业,因其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系,2007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医学和科学系深造,成为所在的实验室20年来唯一一位仅用5年就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其博士工作发现了首个肌肉干细胞诱导药物,作为封面文章刊登在了《细胞》杂志上,该成果被《商业周刊》《自然》等杂志报道,并被评为哈佛大学十年来再生医学最重要突破之一。然而,博士毕业6年后,这位专注生物科学领域研究的的博士,选择了回到嘉善,与来自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创办了药物牧场(浙江药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植根中美两地的生物技术公司,药物牧场利用遗传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针对乙肝、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创新疗法。药物牧场独特的IDInVivo平台结合遗传学和人工智能,能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活体动物中直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使用突破性技术开创全新治疗方法。利用IDInVivo平台,药物牧场已发现多个先天免疫新靶点,目前正迅速推进多个“first-in-class”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更多交易融资、基金募资、新药技术进展可以免费注册关注药融云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