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未来5年,争取每年验证300个新靶点

收藏
关键词: 研发靶点诺德
资讯来源:医药观澜
发布时间: 2022-12-26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成立于1997年的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在今年12月迎来了25周岁生日。据悉,在这25年里,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已从规模不到10人的团队,成长为诺和诺德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主要聚焦药物的早期研发阶段,包括发现和验证新靶点,建立和发展新技术平台,从而对公司管线中的早期项目提供研发支持。自成立以来,我们密切参与诺和诺德全球总部众多新药研究项目,其中已有10多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包括已获批上市的长效生长激素Sogroya®。这也促进了总部对我们研发中心持续不断的投入。”诺和诺德企业副总裁兼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韩丹博士在近日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访时表示。


逾弱冠,近而立,迈入第26年的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正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团队又将如何应对?未来5年它有哪些发展战略和创新策略?在本次采访中,韩丹博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韩丹博士深耕创新药研发领域多年,于2011年加入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目前主要负责规划该中心的发展战略,带领团队探索慢性代谢疾病的前沿技术和创新靶点,并拓展在亚太地区的创新合作。


图片来源:诺和诺德提供,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首先,祝贺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迎来25周年庆。回顾过往发展历程,您最期待与大家分享的是什么?


韩丹博士:谢谢!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于1997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蓄势待发的早期阶段,公司比较早就意识到未来中国在医药研发领域的发展和潜力,所以很早就开始了研发布局,并经历了数个发展里程碑。


回顾过去25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平稳向前,得到了比较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组建了一支团结创新的研发团队及生物信息和数据科学团队,建立了系统的早期药物发现平台,具备从靶点发现到生物概念验证相关的完备技术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得到了总部的支持,而且也受益于政府近年来对医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在此,也感谢25年来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内外部机构、同行及合作伙伴。


诺和诺德办公大楼(图片来源:诺和诺德提供)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认为,慢性代谢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主要面临哪些挑战?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正在通过哪些举措来应对挑战?


韩丹博士:慢性病的药物研发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对疾病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多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例如2型糖尿病,不同细分亚型出现并发症的快慢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具体是什么机制在其中起作用还有待科学界深究。虽然近年来有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创新药获批,但很多患者的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另外,一些疾病缺乏公认且易检测的临床生物标志物,这也给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带来一定挑战。比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药物疗效评估需要通过侵入性的肝脏活检确定,给新药研发增加了难度。  


在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专注的早期药物发现领域,还面临另外三大挑战。挑战之一是新靶点转化成功率较低,从早期发现到最终开发成药品可谓是万里挑一。如何提高新靶点的成功率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之一。为此,我们中心在靶点的开发上坚持从人的数据出发。一方面对已公开的大规模人群的临床数据进行研究,更好地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基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是希望在政策指导下,能与一些医院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通过采集更多病人的临床学数据及多组学数据,分析找到潜在的新靶点。


挑战之二是慢性代谢病大部分由多因素长时间相互作用导致,难以在动物模型或是单一细胞模型上模拟人的疾病特征,因此现有模型的预测效果欠佳。为此,我们中心积极开发基于人源原代细胞及iPSC细胞的3D体外模型,包括类器官和器官芯片,以便更好模拟疾病的病理机制。同时,团队还利用组学方法对模型及人的病理样本进行全面研究,提高对致病机制的理解和对模型优缺点的把握,以期用合适的模型回答研发中的问题。


挑战之三是现有的研发效率有待提高,尤其在全新靶点的研发方面。为此,我们中心一方面是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自动化,通量越高,能验证的靶点数量也越多,从而有望更快更好地找到新的有效靶点。另一方面,我们还将利用好数字化工具和AI技术,提高数据获取、分析和分享的能力和效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请问,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和创新策略是怎样的? 


韩丹博士我们的愿景就是成为世界一流的药物发现中心未来5年,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在早期研发方面的能力、效率和成功率。在2022年,团队验证了160多个新靶点,其中5个已进入公司研发管线。与很多快速跟进(fast follow)的项目不同,这些新靶点绝大部分都是“first-in-class”的靶点且尚未有相关分子进入临床,我们团队的工作就是验证它们是否值得被立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优化研发技术和流程并提高通量,让团队的工作更有效率,争取接下来能每年验证300个新靶点。


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研发理念,将患者需求、治疗效果、用药方便程度等始终贯穿于项目开发中。具体到药物的早期研发,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提高对临床数据和人体组学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建立具有更好预测性的临床前研究模型,提高靶点转化的成功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发挥合作双方在技术和知识方面的优势,共同促进早期创新想法的转化。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从药物发现角度,请问目前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正在关注哪些具潜力的前沿技术或新兴靶点?


韩丹博士在靶点方面,我们聚焦代谢疾病领域新靶点的发现和验证,尤其是那些能为纤维化、慢性炎症或是胰岛素抵抗提供解决方案的靶点。这些机制在代谢疾病中较为普遍,比如纤维化在NASH、慢性肾病、心衰等疾病中都存在,再如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就有的问题,而大部分肥胖症病人也有胰岛素抵抗在技术方面,任何能提高药物研发效率或者是扩大靶点范围的新技术我们都很感兴趣,如药物靶向递送、人工智能(AI)辅助的药物研发、类器官、器官芯片、单细胞组学等技术。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的创新药发展环境和趋势?您对未来几年的预判是什么?


韩丹博士:在我看来,疫情虽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造成影响,但对生物医药的发展也有一定积极推动的作用。从医药行业外部来讲,近几年普通民众、患者、政府等社会各方对生物医药领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认识,这些有助于带来很多推动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资金支持。从医药行业内部来讲,新冠疫苗的快速开发及相关创新技术和合作的出现,给了业内人士很多启示,那就是新药开发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速度也可以更快。


所以,我对全球的创新药发展持乐观态度。事实上,过去这些年创新药进入临床和获批的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根据IQVIA报告,2021年全球有84款创新药上市,比5年前多了一倍。其中60%都是“first-in-class”的创新药。相信随着行业的深入研究和积累,很多新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带来更多好产品为患者服务。比如,AI在药物研发各阶段的应用,包括靶点发现、新分子设计、模型建立和预测、临床研究设计等;再如,mRNA、细胞和基因疗法等新分子类型会慢慢拓展到罕见病和肿瘤之外,应用到慢性病等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诺和诺德专注的慢性疾病领域,您觉得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几年内,诺和诺德在亚太地区的创新合作将主要关注哪些方向?


韩丹博士:生物学研究在过去的20~30年已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不仅有新的生物学发现,也涌现了很多新技术和大规模的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新技术和新数据来加速创新药物的开发,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是生物医药企业需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而仅药企凭内部创新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积极开展合作创新。诺和诺德近些年越来越注重合作和开放创新,公司的愿景之一是到2025年我们研发管线有一半项目是来自于外部创新。我相信在今后的10~20年,中国的医药行业在某些领域能走在世界前列,希望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也能够借此机遇不断壮大,为全球代谢病患者开发出更好、更新、更可及的产品。


我们关注和希望合作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与代谢相关的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的新靶点,与药物研发相关的各类新技术等。2019年,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推出了INNOVO开放创新平台,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及亚太地区的科研院校、医院、初创企业的合作,从而促进早期创新项目的转化。目前,团队已评估90多个项目,建立32个新技术或新靶点的合作,其中2个已进入公司全球研发管线。2022年,我们又与飞镖创新中心共同推出“星起点”计划,通过招募创新型初创公司或团队,为有潜力的优质创新项目提供帮助。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对于行业如何共同提高研发效率,提高创新疗法可及性并造福病患,您还有哪些个人建议或未来展望?


韩丹博士:要实现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政府政策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学术界、生物技术公司、大型药企、临床医院等相互协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更好地搭建平台,促进更加紧密、及时、匹配的合作,是诺和诺德不断探索和关注的领域。


展望未来,我觉得行业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方面的积累,是可以促进生命科学变革的一个方向。当下,如何大规模地持续产生和存储标准化的数据,如何整合分析这些数据并获得洞见,以及如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这些问题都还面临一定挑战,我也很期待这方面迎来更多合作和突破。
相关阅读: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