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医学泰斗励建安7天跑完7个半马!无伤无痛遭质疑
收藏
关键词:
质疑医学
资讯来源:健康界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0-09-22
作者:慧跑 来源:慧跑(ID:smarun_com)
9月6日,我国康复医学顶尖权威、美国国家医学院国际院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挑战7天7个半马顺利完成。
重点是励教授是在身体完全健康无伤情况下完成的,最后一个半马配速高达526!是7天挑战中配速最快的一个半马!
热烈祝贺励教授!

周六早上7:30在成都锦城文化中心附近出发,在公园里跑步,环境良好,川康医师跑团、誉美医师跑团、熊猫跑团、成都体育学院跑马达人王煜教授、慧跑成都粉丝共同陪跑。
励教授神采奕奕,状态非常好,穿绿色衣服者是成都体育学院王煜教授,他和励教授同样都是跑马达人,波马BQ达标者和参赛者,这次亲自担任励教授“兔子”。
相比第五天618配速,周六配速达到607,励教授显然已经适应了连续半马的节奏,也表明励教授身体适应能力极强,这也是励教授反复强调的他就是要那自己做实验,看看自己的适应能力究竟能到多少。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保障团队为励教授赛后进行恢复。
周六下午励教授还与成都当地康复医师们进行了一场轻松自由的学术沙龙,励教授分享了他对于“运动就是医药”的认识,励教授从理论到亲身实践知行合一,无不让在场者为之动容,感慨良多。

周日比赛励教授还同步参加了成都金融马拉松的启动仪式
励教授继续延续神勇状态,最后一天达到7天以来最快配速528,不可思议。
励教授与这次挑战活动的倡议者跑圈大咖李小白,誉美医院院长合影。

很多跑者,包括励教授的同事从开始到整个过程,都替励教授担心,毕竟励教授年近70岁,身体能否吃得消如此高密度大运动量的负荷,但实践证明,励教授整个七天下来,身体反应良好,并且身体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负荷。
从64岁开始跑步,作为一名老科研工作者,励教授一直把自己的跑步当做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这次7天挑战半马又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励教授从64岁开始跑步,截止到目前,他已经跑完31次全马,33次半马,累计跑量上万公里,同时他本人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跑者,目前马拉松PB为429。
今年由于疫情导致没有马拉松比赛,励教授转入扎扎实实的日常跑步训练,目前月跑量已经牢牢稳定在300公里,配速也得到显著提升,从之前630到目前530,同时在这个速度下,还能保持比较轻松的跑步状态,一次跑步的量一般都在15公里左右,南京紫金山上下起伏,难不不小的绿道成为他的最爱。
励教授说:他是一名医学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他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输于任何人,他的每一次挑战、每一个更高的目标都是经过充分准备和评估的,他不会干出格的事情,用励教授的话来说,“他有办法不出事,他相信自己不出事,作为一名搞健康的科学家,如果他出事了,丢人就丢大了”。
跑步三年,减肥30斤,从3公里都跑不了到挑战7个连续半马,他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他几乎没有发生过伤痛,更没有跑者常常发生的膝痛,身体状态比以前好太多,几乎不发生感冒,困扰他的带状疱疹也没再发生过,吃饭好,睡觉香,没有任何慢性疾病;
这都表明他的身体是完全可以承受这个运动量的,并且从这个运动量中他获益很大,耐力还在不断提升,有什么理由拒绝目前的运动量和运动水平呢?
励教授表示: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工作一辈子的老科技工作者,他现在热爱的跑步运动,其实就是他拿自己做科研,他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
几年下里,他已经看到了科研成果,那就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大幅度改善,并且他想研究一下未来他还能发生哪些变化,他想知道他的耐力极限、速度极限、年龄极限这三大极限在哪里?
用励教授自己的话那就是“如果他能活到100岁,他就能跑到100岁”!
3、用一般理论指导运动,同时重视和理解个体差异以及人的适应潜能
励教授还说,通过几年跑步实践,他认为人的潜力和潜能都是非常大的,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人的潜能就能被开发出来,同时个人差异巨大,一般运动理论指导人群是没问题的。
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时这种理论在指导个体时就会出现偏差,比如220减去年龄作为最大心率,评估人群是可以的,但评估个体就可能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个人最大心率超过220减去年龄的跑者比比皆是。
励教授经过多年锻炼,身体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这就是励教授反复说的人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励教授整个7天挑战其实也并非状态一直良好,没有一点疲劳那是假话,经过七天下来励教授配速分析,励教授呈现先缓慢下降,后逐步回升的趋势。
前面下降与刚开始连续跑半马,身体疲劳加之前四天南京炎热有关,而后面三天在成都,由于天气更为凉爽,加之励教授身体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量,所以超量恢复明显出现,励教授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实了人的适应能力和耐力潜能!
励教授的挑战过程就是不断捅破那层窗户纸的过程,也是在对自我正确认知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设限的过程。
励教授完成7天7个半马,是一次成功的自我科研,理论做指导,实践出真知。
励教授用自己的故事展示了科学的重要性、个体差异的现实存在性、目标的合理性和适度挑战性、人体耐力的潜能与适应强大性,当然也包括是他本人的勇气、坚持、毅力,再次向医学泰斗致以崇高敬意!
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进入公众号,查看以往的文章列表;
如果有一天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那可能因为微信改变了推荐方式,不是我们没有更新哟;
你可以在搜索框搜索“健康界”,进入公众号,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