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程管理大家谈】赵恒侠教授:科学的血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收藏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资讯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发布时间: 2022-11-22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以实现血糖达标。但临床中仍有不少患者在血糖达标出院后一年内再入院,其主要原因是严重血糖异常。研究证实,从临床医生和患者层面进行干预可以降低部分患者的再入院率,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完善2型糖尿病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后的血糖长程管理方案。为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院外长程管理实践项目”开展之际,本报特对参与到该项目中的多位专家进行访谈,本期我们邀请到深圳市中医院赵恒侠教授,请她分享临床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程管理的实践经验。 





专家简介




赵恒侠教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深圳市名中医。

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



访谈实录




Q1

当前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关注之处?


赵恒侠教授: 糖尿病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慢性高血糖会对人体造成很多影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同时,还会对心、脑等大血管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血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11.2%,约有1亿多人口确诊为糖尿病。近年来,随着多种新型降糖药物的上市,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糖尿病早期治疗的选择变得更多。但是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逐渐下降,最终还是要过渡到胰岛素治疗,当然1型糖尿病另当别论,是必须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

所以不论患者是否抵触胰岛素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有70%~80%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尤其是血糖水平较高、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因此,胰岛素仍然是糖尿病不可取代的治疗手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有什么特点呢?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胰岛功能差、胰岛功能衰竭较快如LADA、脆性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需要胰岛素治疗。此外,体型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也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


Q2

您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院外长程管理实践项目”的开展对临床实践工作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赵恒侠教授: “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院外长程管理实践项目” 兼顾院内短期降糖和院外长期控糖的T2DM患者院内-院外长程管理治疗理念。该项目通过查房观摩、门诊带教、课程培训、学术讲座以及举办病例分享会等方式,帮助基层临床医生亲身参与到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中,并在讲师的指导下,为住院糖尿病患者制定出更利于院内-院外长期坚持的长程管理方案。

查房是临床诊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查房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的情况,为进一步的医疗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内分泌科疾病通常伴随着全身性的症状,故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也考验着医生们的细心和耐心。查房的本身也是一次学习交流和探讨。上级医生可以通过查房,将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介绍给年轻医生。年轻医生可以学习经验、提出问题。

医生要非常了解自己负责的患者,要掌握其病史、体貌特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基本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也要了解住院患者的目的。在共同查房的过程中,主管医生要提出自己制定治疗方案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诊疗中有哪些困难,大家共同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此外,查房也是一次科普教育,患者都特别愿意听医生对自身病情的看法及治疗建议。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程度,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Q3

院内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请您为我们介绍下目前院内血糖管理的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赵恒侠教授:糖尿病患者的院内血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实,院内的血糖管理,不局限于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分布在全院各个科室。对患者血糖的重视程度及血糖管理,其他科室可能相对薄弱一些,因为缺乏系统的糖尿病专业知识和诊疗能力,对降糖药物也不是十分了解,故患者的血糖管理情况不是那么理想。当然了,可以通过内分泌科会诊,来指导患者的降糖方案。但是“发现血糖异常→申请会诊→内分泌专科医生会诊,指导治疗方案→执行医嘱”这一流程通常要花费2-3天的时间,会延误对患者的治疗。

因此,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高血糖的副作用、高血糖的危害;比如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高血糖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主管医生要充分重视患者的血糖管理,多学科联合为患者保驾护航,制订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Q4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量?


赵恒侠教授:首先要明确,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明确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治疗方案。需要考虑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年龄、操作可及性、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得益于胰岛素集采政策的实施,目前胰岛素价格都很亲民,所以患者的选择性也比较广泛。

有些患者可能一开始会抵触胰岛素治疗,比如我之前接诊的一位患者,长期服用四种口服降糖药物,每天要吃十多片药,但是血糖控制情况还是不理想。我建议患者加用胰岛素治疗,简化降糖方案。患者略有疑虑,我向她解释了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患者考虑了一天,决定接受胰岛素治疗方案,现在血糖控制得很好。

所以,充分评估糖尿病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Q5

院内向院外过渡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或者血糖不达标的情况,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赵恒侠教授:现在医院的平均住院日都控制得比较严格,所以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住院7~10天,控制好血糖就需要出院了。很多患者入院时因为血糖控制得不好,在院期间需要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出院后是否继续当前的治疗方案?

首先还是以控制血糖为主要目标,如果是胰岛功能很差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需要每天打2针甚至4针胰岛素治疗,出院后也不建议更换治疗方案,否则会再次引起血糖的波动。

如果是血糖情况控制尚可,且胰岛素用量没有那么大的患者,可以在出院时考虑简化治疗方案,调整为1天1针或1天2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接受度也会比较高,也能长期坚持。


Q6

院外血糖管理中,患者遇到过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何经验分享?


赵恒侠教授:在院内外的血糖管理当中,有一部分患者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血糖情况的,这些患者可以做到坚持监测血糖,并规律复诊。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工作比较繁忙,不能很好地监测血糖,对于这类患者则需要叮嘱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

通过治疗、通过人文关怀、通过知识普及等,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患者对医生更加信赖,才能更好地坚持治疗。经常更换就诊医院或主诊医生,可能会导致降糖方案的频繁调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Q7

从机制看,双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及优势,您在临床应用中的感受如何?


赵恒侠教授:双胰岛素类似物,是两种组分的胰岛素各自独立地存在于制剂中。注射后,两种胰岛素保持各自组分的特征,独立发挥作用,兼顾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控制。且给药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随主餐每日一次注射或每日两次注射,减少了注射次数,简化了胰岛素治疗方案,便于患者长期坚持。

与基础+时治疗方案相比,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疗效相当,但注射次数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所以从简化方案,减少低血糖事件两方面来说,双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患者是不错的选择。


Q8

除了降糖方案的选择,您认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赵恒侠教授: 第一点是饮食。有些患者认为已经吃药/打胰岛素了,饮食就不需要控制了,这一观点是不对的。饮食在糖尿病血糖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做好患者教育,明确饮食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长期坚持。

第二点是运动。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锻炼,作为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要建议患者坚持运动,但是仅仅说“要运动”是不够的,要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给予其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

第三点是药物。要选择适合的降糖药物,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第四点是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坚持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才能更好地调整降糖方案。

第五点是教育。在日常诊疗中,临床医生应该多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管理是复杂、长期的过程,不仅患者要自律,临床医生也要尽力,坚持进行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请继续关注本系列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