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
是人类食用的一种天然产物,很多蔬菜、水果和草药中都含有这种物质,例如苹果、葡萄和茶叶。葡萄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例如白藜芦醇(RSV)。研究表明,RSV可能在人类的神经、心血管和代谢疾病中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在鼠结肠炎模型中,RSV已显示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并能减少炎症。
最近,东京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蓝莓中发现的RSV相关多酚——紫檀芪(PSB)(3',5'-二甲氧基白藜芦醇)具有强的免疫抑制特性。它可以为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在内的慢性炎症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选择。相关结果发表于《FASEB JOURNAL》上。
https://doi.org/10.1096/fj.202001502R
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引起了慢性炎症,因此患有IBD患者的胃肠道内壁会有持久性溃疡。这与过量的细胞因子产生有关,还涉及到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在免疫反应开始时,DC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激活T细胞以启动防御反应。这些过程共同形成了导致过度免疫反应的复杂途径。
因此,要找到一种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有效化合物,对这种免疫细胞群进行测试至关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首先通过体外共培养系统研究了一系列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对DC介导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他们发现,在所有测试的白藜芦醇衍生物中,PSB对DC介导的T细胞增殖发挥的抑制作用最强。
进一步研究表明,PSB处理可防止T细胞分化为Th1和Th17种群(提高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型),同时增加其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另一种抑制炎症的亚型)的能力。
此外,PSB处理还能通过减弱关键转录因子PU.1的DNA结合活性来抑制DC产生炎症性细胞因子。在患有IBD的小鼠中进一步测试时发现,口服PSB可改善IBD症状。更重要的是,PSB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其具有比RSV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不过蓝莓中的活性成分可不止这一种,花青苷、绿原酸、白藜芦醇以及亚麻油酸等都是蓝莓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此外,蓝莓口服后可分布到不同器官,甚至能穿越血脑屏障分布到脑,再加上它在抗氧化、杀菌、以及在糖尿病、高血脂、神经退化等方面的作用,因此被认为是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之一。
参考资料:
[1] Pterostilbene reduces colonic inflammation by suppressing dendritic cell activation and promoting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1] Blueberry Compound May Provide New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rapy.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免疫疗法
| 生物仿制药
| 疫苗
| 耐药性
| 药物靶点
| 健康生活
| 药企新闻
| 药物盘点
| 制药技术
| 药物副作用
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肠道微生物
体外诊断
| 医疗器械
| 生物纳米
| 3D打印
| 基因检测
| 单细胞测序
| 基因编辑
| 辅助生殖
| 人工智能
| 精准医学
抗癌药
| 4+7带量采购
| 耗材
| 备案制
| 注册人制度
| 健康中国
| 新版基药目录
| AI医疗器械
| 远程医疗
| 同股不同权
IPO
| 融资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创板
| 创业板
| 研发投入
| 收购
| 市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