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镇镇域内,83条河道在此纵横交错,水质监测、河道治理工作量大,更为特殊的是,其中市管、区管河道保洁、沿河整治等工作并不由九亭镇负责,不少区区界河、镇镇界河的相关工作还分散在周边多个区、数个镇。如何打破“九龙治水”的难题,让九亭镇域内河道常净、河水常清,成为摆在九亭镇面前的难题。
“陈老师,野河浜里有垃圾。”“好的,我马上安排。”“陈老师,野河浜里又有垃圾啦”这样的对话,在九亭镇与徐泾、新桥等河长办的联合工作群里时常发生,而说起这个微信群,河长办主任胡俊山总是滔滔不绝,用他的话说,那是“小方法解决了大问题,实现了上下游、左右岸的大协同”。
九亭镇内河网密布,一条市管河道,七条区管河道,24条区、镇两级界河,不但河道长、水域面积广,与河道相关的保洁、整治等工作也各有划分,以上文提到的野河浜为例,一条小小的村级河道,却是松江区与青浦区的界河,水质监测由松江区九亭镇方面负责,河道保洁则由青浦区徐泾镇分管,以往发现河道漂浮的垃圾,九亭镇方面需要向区级部门交报告,由松江区与青浦区沟通协调,再由徐泾方面派出保洁队打捞。
九亭想管,却苦于没有配套力量;徐泾能管,却缺少巡查队伍;事事通过“二传手”,整治滞后影响环境不说,往往整治行动还会因为河道的特殊性而扑空。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区区协同的河道之间,就是区内河道,也会因为类似的问题造成保洁、整治工作的滞后。”胡俊山举例,淀浦河作为九亭镇域内最大的河流,九亭段总长近6000米,水面积近28万平米,原本就是监管需求大、工作量大的河段,而作为市管河道,保洁工作由区水务局委托第三方开展,九亭镇必须通过向区水务局上报情况,保洁队伍才会响应出动,流程相对复杂不说,响应速度也经常跟不上水文变化。“河面不像陆地,是不断流动的,如果遇到涨落潮,半个小时,可能一大团垃圾就漂到别的镇去了。”说起之前的“窘境”,胡俊山多少还有些郁闷。
有鉴于此,从今年5月开始,九亭镇河长办开启了“合纵连横”,工作人员多次前往闵行、青浦、新桥等地的河长办登门拜访,希望能够通过微信群联合办公的模式,形成系统的协同响应机制,实现一方发现问题,多方共同解决的目标。没想到所有的河长办都是异口同声,只有一句话“就这么办”。
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如今的微信群,已经形成了主动反应、主动补位的良性循环,问题处理速度明显上升,河道水质、周边环境等也有进一步向好的趋势。河道黑丑现象基本消除,劣五类水质也基本被消灭,以往常见的河道、两岸垃圾也在大量的巡视工作下基本绝迹。
而在胡俊山看来,“一网统管”除了“一管到底”,“网眼”的大小同样重要,从今年4月开始,九亭镇试行将园区干部纳入河道巡查与防汛队伍,实现队伍的“密集化”。对此,不少园区干部认为,这非但不是增加工作量,反而成为了减少工作量的好方法。
九亭镇高科技久富园区副总经理陈栋坦承,流经园区、毗邻企业的河道众多,以往第一时间发现河道垃圾、水质不佳等问题的,往往是企业,兼任河道巡查后,他可以免去沟通上报、现场查看、电话回馈等环节,直面解决过程,回应企业需求。
“‘店小二’服务的要求,原本就是要做到及时响应、及时跟进,我们处理的速度越快,企业的满意度越高,对于亲商稳商、以商引商工作都是有益的补充。”而针对“工作量”的疑问,陈栋则表示完全不成问题,在九亭镇“一网统管”建设中,园区干部原本就是点对点负责人机制的一部分,“店小二”服务更是要求下沉一线,进企业、进工厂、进车间,河道巡查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成了顺理成章的工作。“就算没有这个身份,以往我们路过河道也会习惯性检查一下,建设良好的园区环境,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园区干部关心的是企业反馈,胡俊山则看中了园区干部的专业性,长期与企业打交道的“店小二”们,不但服务企业是把好手,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尤其是排污处理更是了如指掌,有这样一支队伍加入,企业偷排污水的行为自然是无所遁形。
此外,除了队伍的“密度”外,九亭镇河长办还明显增加了巡查“密度”,除了河长办自身开展的水质监测与河道巡查外,各级河长的巡视次数也和气温一样“居高不下”,不少二级河长和三级河长都被同事笑称是“大王叫我去巡河。”对此,九亭镇方面表示,随着“一网统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部分河道已经或者正在实现远程视频监控,但是他们依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下沉一线,现场检查。“‘网’密了,‘管’好了,经济社会和城市面貌,才能统筹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
文字:邢亿梓
图片:九亭镇河长办
编辑:王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