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天|2020 CSCO “裕”见未来:Biomarker与新药研发专场精彩看点
收藏
关键词:
新药研发药药研发
资讯来源:裕策生物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0-09-22
以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是目前免疫疗法的有效人群占比依然偏低。
那如何合理的设计临床试验,使用biomarker精准筛选患者,提高整体有效率,加快临床新药研发的效率?裕策生物和裕泰抗原(裕策生物全资子公司,提供肿瘤免疫的药企服务)将于
2
020年9月23日12:30~13:30共同发起本场卫星会,齐邀各位专家共同讨论biomarker 在肿瘤免疫药物临床研发中的作用。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查看裕策生物3场CSCO卫星会内容预告
1.转化医学在药物研发和发展中的应用;
2.Nanostring平台在药物研究和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CSCO(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年会对于肿瘤医生、新药研发人员来说,是一场一年一度的盛会,大家齐聚一堂分享很多新药、临床研究进展。作为本次卫星会的主席,韩为东主任开场首先着重强调了肿瘤免疫治疗中伴随诊断的重要性。
韩教授认为,临床医生通常都很想了解,哪些患者使用药物是有效的,哪一类患者是无效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把握治疗的进程,预先知晓治疗中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对于患者来讲,更关心的是好的临床响应性。所以说能够指导免疫治疗,指导临床预后判断的伴随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9月23日中午12:30~13:30的卫星会有哪些亮点?
药物研发是一个反复学习和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带来高质量、高效率的研究,最终帮助每个研究阶段做出合理决定,进而提高研发成功的概率。而转化医学作为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能够衔接临床前和临床,从而达到在疾病中选择合适的患者,并且针对疾病找到合适的生物靶点的目的,还能在临床试验恰当的疗效窗口建议合理的药物剂量,实现从“Basic Research—Translation—Clinical Studies—Reverse Translation”的循环验证过程。关于biomarker如何提高整个药物开发的成功率,徐健博士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NSCLC适应证药物为例,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的成功率总体为28%,在靶向疗法中的成功率是31%,而在有CDx指导的靶向药物中的成功率却高达62%,也就是说,biomarker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临床试验成功率。此外,不管是评估疗效,还是毒性反应和患病率,对比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临床试验中的biomarker的应用情况都出现了翻倍的增长。
关于biomarker在药物临床研究中扮演的很多不同的角色,以及随着对于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的了解,药物的临床研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临床研究中的伴随诊断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敬请期待徐健教授的分享。
演讲主题:
Nanostring平台在药物研究和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中国区市场拓展经理
众所周知,转化医学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疾病本身高度的异质性和患者间药物反应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的背后就是复杂的免疫微环境。尤其对于肿瘤研究来说,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给疾病机制的研究、biomarker的开发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免疫疗法越来越热,结合传统的放化疗,越来越多的靶点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技术能够
同时观察多个靶点在转化医学研究和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nCounter平台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聂博士提到,裕策生物在微环境研究层面与Nanostring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共同提供TIS score分析指标和IO360等分析服务。
虽然
TIS socre作为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可以很好的去分组病人,不能分组的病人怎么解读?目前很热门的biomarker—TMB可以加快病人分组和药物研发的进度吗?PanCancer IO 360 的Biological指标如何对肿瘤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敬请期待聂博士带来以上诸多问题的解答。
在分享中,王博士开场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影响新药研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基因组学在肿瘤免疫新药研发中有哪些应用?之后她从标志物与药物共同研发模式讲起,详细介绍了裕策生物目前已经完成队列研究的几个模型。
围绕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液态活检三个层面,分别介绍了裕策的bioamker研究进展,包括TMB,MSI,TIS,以及自主研发的ITH,HLA,oTMB,新生抗原模型,IES肿瘤免疫微环境模型等。裕策在NGS平台的基础上,将引入Nanotring, mIHC平台,打造全面从DNA到RNA到蛋白的免疫治疗标志物综合研究平台。依托于与詹启敏院士联合发起的天梯计划真实世界研究平台,全面验证这些biomarker的临床有效性。
围绕着免疫循环,裕策生物在基因组,免疫微环境和外周血层面,都启动了不同的Dx研发管线,从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层面都有正在开发的检测产品,利用这些标志物的研发管线和多组学的中心实验室,裕策生物能够提供“靶点发现-靶点验证-临床前开发-临床开发(I~III期)-批准上市”的一站式免疫治疗研发的整体服务,逐渐联合免疫治疗领域的上下游包括药企、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科研单位在内的生态系统,解决肿瘤免疫新药研发中的痛点和难点,详细内容请期待完整视频分享。
周辉博士负责信达生物肿瘤领域创新药临床开发工作,领导了包括信迪利单抗和IBI305(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在内的肿瘤产品注册上市。本次卫星会,他将作为特邀嘉宾,
站在新药研发的企业角度,阐释biomarker在新药研发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敬请期待周博士多年临床新药研发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Biomarker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疗法的有效率?如何更好的设计临床试验,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2020年9月23日的CSCO线上卫星会,领略诸位肿瘤免疫专家学者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