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公众号的第919-1期文章
作者:星哥
丹纳赫是谁?
从1984年一个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平台起步,经过三十年多年数百次并购和产业调整,丹纳赫现已成功转型为以健康科技为主营业务的世界500强公司。
根据最新年报,丹纳赫2019年营收179亿美元、净利润30亿美元,其三大业务板块,2019年各自营收情况为:生命科学,69.51亿美元;诊断,65.61亿美元;环境,43.98亿美元。以上三大业务板块,每一个应该都有世界级产业影响力。这还不算丹纳赫2019年2月正式启动、于近日最终完成的214亿美元GE生命科学业务和资产。
截止2020年11月27日美国休市,丹纳赫市值1540亿美元,市盈率高达52倍!
有关这家犀利无比的公司,医业观察公众号已经有很多相关文章,文后有链接,供诸位读者参考。
今天要谈的并不是丹纳赫在并购领域的骄人战绩,而是爆个料:
丹纳赫在要中国做风投(VC)了!
之前业内一直在风传丹纳赫要在中国成为VC基金,但是一直没有证据。天眼查上信息显示,2020年4月23日,徕卡仪器有限公司LEICA MICROSYSTEMS LIMITED成立了一家公司-丹纳赫创思(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记住这家公司的名字,划重点,要考!)
地球人都知道,徕卡是丹纳赫的控股子公司,并且之前已经投资了两家国内企业,一家是苏州锐讯,另一家是深圳视见,天眼查上都能查到,不是什么秘密,之前我们也专门写过文章。
这次的丹纳赫创思(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又投资了一家企业-苏州宇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星哥私下猜测,是不是以后都要以丹纳赫创思作为中国的VC投资平台了。连市值1540亿美元的巨头都要来做VC,投资这个活真是不好干了……
顺便把丹纳赫创思的公开信息分享一下:
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3亿。平均每个项目投1000万,可以投资13个项目。
我们来看看这三家丹纳赫投资企业的情况(信息均来自各家公司的官网)
苏州锐讯
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入驻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创始团队成员是来自美国常春藤盟校和顶尖大学的博士,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工业界经验。核心团队曾供职于业内享有盛誉的老牌生物科技公司,多次参与和主导多款业内知名产品的开发。
目前锐讯已经成功推出多款产品,包括数字PCR仪DropX-2000、50余种RUO检测试剂盒等。锐讯产品已用于多家企业和科研用户,并且得到广泛好评。锐讯生物结合微流控、光学、精密仪器、电子工程学和生物化学科技,致力于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领域的设备系统研发。
视见科技
视见科技,成立于2017年,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公司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计算机医学影像分析技术,结合高质量的医疗数据和高水平医疗技能沉淀,开发出高效、精准的医学影像辅助系统,为各级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无差别优质医疗服务,缓解医疗供需失衡矛盾 。视见科技产品和服务覆盖放射、病理、放疗等多个领域。
视见科技在深圳、香港、成都及贵阳等地设立了运营分部,形成了以华南为主向全国各地辐射的市场战略布局。目前,公司与上百家海内外知名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
苏州宇测
成立于2019年,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具有超过2000平米的研发生产中心。宇测生物是国内首家实现单分子免疫诊断技术产业化的高新科技型公司,已获得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奖励。公司坚持“始于精准,致于无限”的创新理念,致力于新一代单分子免疫诊断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填补了国内免疫检测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的空白。
我们提炼一下关键词:
苏州锐讯:数字PCR
视见科技:AI医学影像
苏州宇测:单分子免疫诊断
可以看出,丹纳赫投资这几家公司有很多共性,成立时间都不长,都是比较新的领域,是平台型技术,都是目前丹纳赫没有的产品,但是未来可能会对丹纳赫的业务产生冲击,与其被这些新技术冲击,不如提前布局。
丹纳赫的布局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概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
和丹纳赫这样的对手竞争真的是一件让人颇感头疼的事情。
当你还在梦想并购一家净利润1000万的公司,高买低卖的时候,丹纳赫对于要下手的标的已经了然于胸,就等着这些标的“出事”,然后低价迅速杀入了。
当你还在为并购之后的整合头疼不已,比如内部矛盾,人员流失等问题,丹纳赫已经把并购整合的流程标准化、制度化和流程化,流水线操作,换谁都好使。
当你还在对有营收、利润的成熟项目挑三拣四的时候,丹纳赫已经在做VC甚至是天使期投资了。有没有搞错啊,这些公司要成长起来估计得猴年马月了。
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在投资并购圈,丹纳赫就是那个让人讨厌的别人……
反观国内企业,真是一言难尽。比如那位上来就问要并购1000万净利润企业的IVD上市公司投资总监,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回应(
大家会说,这是因为国内企业普遍体量比较小,就算是上市公司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个道理也对。只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并购净利润1000万的公司这种无风险套利的好事,为啥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强如丹纳赫,也不过是把一家质地不错,运营管理一般的公司,通过DBS的修理,让他赚钱,比如持续亏损20年的赛沛,在丹纳赫入驻的第二年,就实现了赢利。换成是别家公司并购赛沛,结果咋样还不好说。
去不去做并购和做早期投资,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想怎么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并且如丹纳赫一样,知行合一,疯狂执行。
最后,大家记得及时关注天眼查上丹纳赫创思(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最新投资动态。
加星哥个人微信号,期待有机会合作,也防止失联。
丹纳赫文章链接如下:
并购之王丹纳赫系列文章五篇: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医业观察立场无关。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迎联系小编,微信号 yiliaoguancha @今日话题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
医业观察 生命科学观察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