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 | 中国等众多学者合作,发现大量摄入饮料/薯片等超加工食品,显著增加炎症性肠病患病风险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医学权威
发布时间: 2021-07-17

iNature


炎症性肠病 (IBD) 由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组成,是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IBD 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以应对遗传易感人群的胃肠道失调。饮食改变微生物组并改变肠道免疫反应,因此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与炎症性肠病 (IBD) 风险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楚。
2021年7月15日,中国,加拿大,智利,土耳其等多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BMJ (IF=39.89)在线发表题为“ 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intake with risk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参与者来自七个地理区域(欧洲和北美、南美、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 21 个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116087 名年龄在 35-70 岁之间的成年人,至少有一个周期的随访和完整的基线食物频率问卷 (FFQ) 数据。至少每三年对参与者进行一次前瞻性随访。主要结局是 IBD 的发展,包括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使用 Cox 比例风险多变量模型评估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 IBD 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表示为具有 95% 置信区间的风险比。
在 2003 年至 2016 年期间参加了这项研究,在 9.7 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四分位距为 8.9-11.2 年),467 名参与者发生了 IBD(90 名患有克罗恩病,377 名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增加与 IBD 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相关与 <1 份/天相比,≥5 份/天的风险比为 1.82;1-4 份/天的风险比为 1.67)。不同的超加工食品亚组,包括软饮料、精制甜食、咸味零食和加工肉类,每个都与 IBD 的风险比更高有关。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一致,异质性低。白肉、红肉、乳制品、淀粉以及水果、蔬菜和豆类的摄入与 IBD 事件无关。
总之,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 IBD 风险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超加工食品中的促成因素。



炎症性肠病 (IBD) 由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组成,是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IBD 的病理生理学被认为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以应对遗传易感人群的胃肠道失调。饮食改变微生物组并改变肠道免疫反应,因此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在这两种疾病以前不常见的几个国家中,IBD 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这种增加与这些国家采用西方饮食相平行。 这些国家的饮食变化,包括精制糖和膳食脂肪(如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和纤维摄入量的减少,已被认为是 IBD 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在人群中将饮食因素与 IBD 联系起来的具体数据有限且相互矛盾。以前关于饮食和 IBD 的大多数研究都使用了回顾性或病例对照设计。少数研究饮食风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受到少数研究的限制的参与者,缺乏对潜在混杂因素的调整,或使用仅限于个别国家或国家特定地区的同质人群。

最近的一项系统综述综合了所有评估膳食摄入量和 IBD 风险的研究。从结果中可以明显看出,许多关联已被反复检查,包括不同膳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果、蔬菜、纤维和乳制品与 IBD。肉类已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一些但不是全部的研究表明,肉类摄入量越高,IBD 发展的几率就会增加。系统评述还发现 总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和 omega-6 脂肪酸与 IBD 风险增加有关。高纤维和水果摄入量可能会降低克罗恩病的风险,而高蔬菜摄入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降低有关。

最近的注意力集中在饮食的非营养成分和潜在的相关风险上。 加工食品通常包含许多非天然成分和添加剂,例如人工香料、糖、稳定剂、乳化剂和防腐剂。添加到食物中的清洁剂和乳化剂可能会对肠道屏障产生不利影响。羧甲基纤维素已被证明会增加细菌对肠上皮的粘附,并可能导致细菌过度生长和细菌渗入肠绒毛之间的空间。聚山梨醇酯是加工食品中常用的一种乳化剂,可增加大肠杆菌等细菌在肠道中的易位。据报道,超加工食品的饮食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展之间存在关联。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超加工食品是否与 IBD 风险相关,并且确实如此未发现任何关联,但研究受限于少数 IBD 患者(105832 名参与者中的 75 名)。

超加工食品包括所有类型的包装和配方食品和饮料,这些食品和饮料含有食品添加剂、人工香料、色素或其他化学成分。 超加工食品包括加工肉类、冷早餐麦片、各种酱汁、软饮料、精制甜食(如糖果、巧克力、果酱、果冻、核仁巧克力饼、布丁)、薯片、冰淇淋、市售糕点、饼干和水果饮料。 为了使各国之间的消费单位一致,该研究使用了每日摄入量。使用来自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 (PURE) 队列的信息,该研究描述了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患 IBD 风险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的参与者来自七个地理区域(欧洲和北美、南美、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 21 个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116087 名年龄在 35-70 岁之间的成年人,至少有一个周期的随访和完整的基线食物频率问卷 (FFQ) 数据。至少每三年对参与者进行一次前瞻性随访。主要结局是 IBD 的发展,包括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使用 Cox 比例风险多变量模型评估超加工食品摄入量与 IBD 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表示为具有 95% 置信区间的风险比。


在 2003 年至 2016 年期间参加了这项研究,在 9.7 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四分位距为 8.9-11.2 年),467 名参与者发生了 IBD(90 名患有克罗恩病,377 名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增加与 IBD 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相关(与 <1 份/天相比,≥5 份/天的风险比为 1.82;1-4 份/天的风险比为 1.67)。不同的超加工食品亚组,包括软饮料、精制甜食、咸味零食和加工肉类,每个都与 IBD 的风险比更高有关。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结果一致,异质性低。白肉、红肉、乳制品、淀粉以及水果、蔬菜和豆类的摄入与 IBD 事件无关。


总之,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 IBD 风险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超加工食品中的促成因素。



参考消息:
https://www.bmj.com/content/374/bmj.n1554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敬请扫码加入“医学强基计划”,免费享“医学百家讲坛”“防癌论健讲坛”“中西医结合肿瘤学院”“阿尔茨海默病学院”“公益医学论文写作讲座学院" “免疫大数据学院”“大医IP研习社”等免费直播课。
欢迎来授课,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