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削减80%,2022Q1海外平均每月7.6家药企裁员!国内药企抢人大战还将持续多久?

收藏
关键词: 裁员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03-29
全球的生物技术公司都正面临着生存或消亡的巨大挑战。
据Fiercebiotech统计,自2021年9月至今,半年内已有来自全球的32家企业公布裁员计划。 在这之中,有23家公司的裁员动作发生在2022年,平均每月就有7.6家药企正经历裁员阵痛。更进一步来看,裁员的频率在加快。尤其是过去2周内,已有4家公司公布了裁员计划。

图丨2021年9月-2022年3月已宣布裁员公司数量

愈发凶猛的裁员潮让越来越多的biotech公司经历着“适者生存”的挑战。
正如Moderna前人才招聘负责人、波士顿地区生物制药招聘和猎头公司Sci.bio创始人Eric Celidonio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的, 些规模较小的公司不得不通过裁员或寻找新的运营方式来维持生存。 并且,Celidonio认为,这种裁员趋势才刚刚开始。 
当裁员求生趋势加剧,医药行业正在面临的人才缺口,会因此变小吗?
如果将目光聚焦到国内,虽然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尚未出现大规模的裁员与整合,但过去一段时间里因初创公司数量爆发式增长而带来的巨大人才缺口以及因此出现人才供需失衡还将持续多久?

01

裁员求生

把钱用在刀刃上。 
对于陷入现金储备减少的财务困境与遭遇临床研发失败的初创公司而言,裁员可以快速降低运营成本,聚焦更核心业务。
比如今年1月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Zymeworks新上任的CEO考虑现金储备的减少和对降低成本的需求,决定让50%高管离职,并在2022年底前至少裁员25%。生命科学高管猎头公司Slone Partners CEO Leslie Loveless注意到,生物技术公司的裁员正在增加。她表示,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陷入动荡,投资的谨慎让越来越多的biotech开始担心自己的资金链。
据BiophamaDive统计,自去年12月以来,至少有9家从事基因治疗工作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裁员、削减成本或重组他们的研究。而这些公司做出艰难抉择的原因大多与资本市场的低迷有关。“当投资者调整了对基因治疗公司的预期后,临床研究的不确定性让投资变得具有挑战性,针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缩减也不难理解。”风险投资家、基因编辑生物技术Intellia Therapeutics的前CEO Nessan Bermingham认为。
当然,现金储备问题带来的缩减开支并非裁员唯一的影响因素,临床项目失败是更残酷的裁员导火索。
万春医药在去年12月普那布林新药申请被FDA拒绝后也宣布裁减35%的在美员工,该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黄岚表示,重组将能够减少运营费用并扩大其现金渠道。
成立于2014年,并在入选2015年“Fierce 15”榜单的帕金森治疗药物头部研发公司Yumanity也在今年2月通过裁员60%来求生。核心产品YTX-7739的1b期临床没有统计学意义,FDA叫停YTX-7739的多剂量给药临床实验,成为压垮昔日明星公司的稻草。有Yumanity被裁员的员工认为,监管受挫带来的财务影响是公司裁员的促成因素。
肝脏和胃肠道疾病开创差异化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Metacrine在关闭了一项针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前研究后,宣布裁撤了半数研发人员。在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MET642的一项IIa期临床研究宣告失败后,该公司股价已从最高10.82美元/股跌至46美分/股。除了裁掉半数研发团队人员外,该公司的首席医疗官Hubert Chen、总法律顾问兼执行副总裁Catherine Lee也相继辞职。裁员后,Metacrine拥有的7640万美元现金将支撑该公司运营到2023年。

FierceBiotech统计显示,自去年秋季以来,数十家biotech公司宣布裁员,裁员比例最高的Gemini已经裁掉80%的员工。
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发成本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监管审批情况、临床试验数据不佳或试验失败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 在biotech公司发展的初期,企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在监管方面的挫折或临床试验的问题很可能会敲响生物科技公司消亡的丧钟。断臂求生,也是初创公司不得已的选择。

02

人才缺口会变小吗?

在行业快速扩张过程中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情况并不多见,而这也被看做是行业整合的信号。
Celidonio认为,每10家生物制药公司中只会有一家幸存下来。靶点扎堆与缺乏执行力,是Celidonio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在Celidonio看来,一方面生物技术赛道不断涌现的模仿者已经导致了“同一领域的初创公司看起来非常相似,它们追逐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疾病或靶点。”另一方面,仅仅存在于想法层面的技术平台、产品管线图,让这些后进者画出的“饼”并不能成真。 
在“适者生存”的规则之下,那些陷入困境或失败的初创公司有可能通过合并来寻求生存的机会,而这也将导致更高的裁员率。
虽然裁员的趋势将加剧,但行业人才的缺口并不会随之缩小。
“对于那些存在人才缺口的公司来说,人才招聘的难度一如既往。”Loveless表示,企业对人才需求不会因为裁员而降低。生物制药行业依然处在快速扩张的发展进程,随着后来者、模仿者的不断进入,对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其他生物制药工作者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现有的从业者并不能满足新公司的人才需求。
这种需求也反应在数据上。Indeed数据显示,从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生物技术职位的招聘数量同比增长了36%。然而,这类工作的搜索量同期下降了4.7%。
Cushman & Wakefield 2022年Q1生命科学报告同样显示,生命科学就业状况继续好于美国整体就业市场。该行业的就业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了近8%和11%。自2011年以来,美国总体就业人数仅增长了1%,而同期生命科学领域的就业人数增长了近7%。
不仅是美国市场,人才供需失衡同样是国内医药产业面临的一大矛盾。
《2022年医药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显示,2015年-2017年,新增本土生物制药企业10万家,2018年-2020年为13.31万家,2021年至今为7.98万家。初创公司的爆发式的增长加剧着人才的缺口。有国内biotech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如今整个行业都处于人才激烈竞争的状态,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从科锐国际《2021大健康薪酬报告》中可以看到,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处于活跃阶段,国外优秀人才不断涌入国内。 不论是大分子研发、免疫学专家、还是临床科学家,都处在一个严重短缺的状态。“不论是小分子药物还是大分子药物,中国研发人才的存量并不多,当新的增量赶不上新增的岗位需求时,‘抢人才’现象就发生了。”在日前一场聚焦创新与人才的讨论中,有行业人士这样表示。
当有限的人才资源被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争抢,医药人才薪资“水涨船高”也就不难理解。 《2022年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显示,国内药企研发人员的自然涨幅达到了30%-40%,跳槽涨幅50%甚至翻倍都属正常。在当前医药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多变格局下,人才已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预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资本加持下的国内医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持续高涨。
参考资料:
1. Fierce biotech:'Stay alive': Wave of layoffs crashes into biotech startup inferno
2. BioPharma Dive:As biotech retreats, gene therapy companies retrench and redraw plans
3. 医脉同道《2022年医药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
4. 企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