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区老年大学获评宁波市2020年度乡镇(街道)社区标准化老年大学称号。此前,学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慈溪教育局评为“慈溪市社区老年教育特色学校”。
在庵东镇文体中心,早上6点多能看到一群老人在一起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打拳间隙还有老师指导老人们的动作,这就是老年大学的一堂太极拳课程。“一堂课的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每次培训两到三堂课,和寻常学校的课堂时常相仿。”据校长陈再新介绍,自2017年正式成立以来,学校已设立歌咏班、合唱班、戏曲班、民族舞等10个专业课程,拥有在册老年学员1000余人。
为规范化管理,该校根据实践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开展“四心服务”下的乡镇老年大学“义务制”管理探究,最终决定以全日制模式进行管理。该校按“义务制”常规工作管理制度化模式为标准,从整章建制,规范服务入手,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把精细化管理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明确了各工作节点。
“学校共有7名教师,作为班主任各自负责几个班级的综合事务管理。”陈再新对记者说。因为工作人员数量不多,每位教师的任务都相当繁重。从招生报名到入学到学期结束,该校做到每位学员一表(报名表)、一协议(安全协议)、一证(结业证),从机制上推进精细化管理有序开展。同时,每一专业班学员均有花名册、点到册,花名册内容除要求的必备信息外还增加了家庭成员紧急联系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每班均有班主任负责,有对应的学习计划,每学期开课次数在15次以上。
该校学员年龄在50岁至80余岁,为保障学员生命健康安全,该校积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员年龄偏大这个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在入学和开学时该校做到“三个一”。即签一份安全事项责任书、上一堂安全知识教育课、买一份全年的意外伤害责任险,切实加强对老年学员的安全教育管理。截至目前,该校学习期间无责任事故发生。
近两年来,该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目前已拥有舞蹈室、歌咏室、书画室、计算机房、西点实训室、门球场、老年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和各类活动场地10余个,教育场地使用面积580余平方米。“作为老年学校在村级的延伸,庵东镇已有13个村设有老年学校教育点,今年在镇日间照料中心也设立了老年大学教学点。”陈再新说。目前,村级老年学校教育场地使用面积平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教室面积平均100米以上。
“2017年刚正式成立时,我们学校仅有戏曲班和综合班两个班级,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18年年末,我们开展了首届老年大学展演,自那之后学校专业课程愈发丰富,社团组织蓬勃发展,学员人数不断增加。”陈再新说,不光有庵东镇的老人踊跃报名,新区世纪城以及许多周边乡镇的老人们也纷纷前来参加。为此,今后学校计划在新区世纪城等地建立老年大学教学点,同时积极构建村级老年大学,争取村级老年大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