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报告丨研发合作与产品转让中知识产权的考量

收藏
关键词: 合作研发
资讯来源:同写意
发布时间: 2022-01-11


应同写意邀请,启德医药首席商务官王旭红女士在“第三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大会”上进行了以《研发合作与产品转让中知识产权的考量》为主题的报告分享,本文系根据报告内容整理,并经报告人确认。

王旭红


近几年,随着创新药合作项目的不断增多,全球专利与知识产权(IP)也越发受到重视。

专利通常与投资、回报有着直接关系。IP中专利对医药BD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专利不只是一张镜框里的证书。实际上,专利相当于申请人与政府签订的一份合同,因为专利证书与合同有三点相似之处:

第一,专利和合同都是有价值的,且一般来说是可以被衡量的;
第二,专利和合同都是可以被交易的;
第三,专利和合同都是具有时效性的。

而“专利”这个合同并非用于规定申请人与政府双方可以做什么事情,而是给予专利权人在一段时间内独占使用该技术的权利。这点对创新药来说至关重要。
 
下图展示出新药产品研发周期的全流程,在研发流程以下的曲线象征着药物产品的研发支出,研发流程以上象征着药物产品上市后预期销售额。如果有专利保护,则上市产品可以完全排除仿制药的竞争,独占从上市销售高峰到专利期到期之前的部分,就是专利保护期新药产生的高价值,直到专利到期。

这样产生的市场回报可以让公司再进一步开展新的研发活动。但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仿制药可能在新药达到销售峰值之前就进入市场,对创新药形成激烈竞争。这样,新药的市场会被大大压缩,从而可能无法回收新药研发的投入,进而无法进行新的研发。
 

由此可见,专利是创新制药的“生命血液”,没有这“生命血液”,创新制药就难以为继。这种以专利激励新药研发的制度在海外非常成熟,比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中国在快速跟进,2021开始的专利链接与药品专利延长制度就是例证。
 
如果中国新药产品要“出海”到国际上展示创新实力,必须学习专利保护这一手段,进而增加其创新药的价值回报,进而持续创新。
 
在BD部门工作,很多BD的同伴们总是问,IP信息很复杂,早期BD要花多少时间去研究专利啊?
 
在BD早期筛选阶段,一般简单检查一下药物产品自由实施问题即可。随着BD合作阶段的深入,专利部门花费在标的上的时间和精力会逐步增加,比如研究专利范围,专利稳定性,专利性的强弱等等。等交易谈判开始,专利部门会进入十分细节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IP Due Diligence 或者IP DD)的阶段。

下图展示了BD筛选过程(从下到上,标的越来越少)以及专利工作的覆盖面(从下到上,专利部门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知道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那么对BD人员来说,BD中重要的IP考量,直接说,专利考量是什么?

 

这要看是“license-in(转入)”还是“license-out(转出)”。因为专利是地域性的,每个国家有自己的专利制度和法规,专利的价值和对专利的考量在不同的市场是不同的。

 

对“license-in(转入)”来说,产品是集中于中国市场,还是全球权益。如果是全球权益,则要看专利是否能够让全球的权益最大化。从专利的角度,主要关注的角度是:确权专利拥有人(patent owner);产品的专利是否足够强;外围的专利是否能增加保护力;还有自由实施的问题。

 

在BD合同中,需要确定谁是相关专利的控制人,谁支付专利费用,谁负责专利的相关诉讼,谁负责后续专利的申请等权利。一般来说,药品产品的持有人最好有其相关专利的控制权。但对中国年轻的生物公司来说,考虑要更实际些。比如美国或者欧洲的讼诉问题,如果对方更有经验,也愿意协助的话,也可以考虑对方负责诉讼。

 

某些中国公司从海外的制药大公司license-in产品。制药大公司一般申请产品专利时布局地域是非常广泛的,凡是有专利系统的国家和地区都可能包括。除了产品专利,再加上制剂,工艺,用途,联合用药等等专利家族,上千个专利保护一个新药产品并不是例外情形。


但对于中国初创公司,或者没有全球管理专利经验的公司来说,对专利的全球管理来说就是一大挑战。如果不能在签订协议前就了解清楚这些问题,就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困惑。


而对于“license-out(转出)”,是让中国研发的产品走到海外去。专注的方面则是:从研发开始就做好全球专利保护;用国际标准获得大市场的专利授权。

 

专利是一个先投入后收获的事业。如果没有前期的认真计划,仔细布局和全球战略,后期的收获可能会打折扣。

 

对BD来说,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尽职调查中的IP尽职调查。建议还是用专业的律所,有一个专业的尽职调查清单。即便是与跨国大公司做deal,也不要以为他们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完美。


举个例子:一家跨国大药企将一产品权益转出给另外一家公司。该产品上市后不久,就有仿制药公司递交美国的Paragraph IV挑战其专利。受让公司在应对时才发现,专利拥有人并不是签署合同的主体,而是转让方的子公司。美国高院最后裁决受让方并没有专利拥有权,因此不能接受挑战。而这家跨国公司已经转让了此产品,也无法代表另外的公司接受Paragraph IV挑战,仿制药公司得以让仿制药上市。这是专利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商务交易的问题。


从BD的角度上,理解IP在创新制药上的作用。在license-in的时候要确定产品的市场以及市场国家对专利的要求;在对外license-out时明确利用专利来增加其创新药的价值;从而在商务方面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所以,对于做创新药出海或者新药转入中国(尤其全球权益)的商务人员来说,学习一点专利的知识是很有用处的。



【第三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大会

相关报道文章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

● 现场丨金鸡湖摆出前沿技术“饕餮盛宴”,医药人尽享源头创新“满汉全席”

● 现场丨向源头创新迈进!第三届同写意前沿技术大会开启新篇

● 现场丨金鸡一唱天下白!源头创新要不要搞,怎么搞?

写意报告丨国际CMO的高效技术转移及生产质量监督
  写意报告丨本土创新药公司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策略

 写意报告丨蒋晨:脑靶向药物递释系统

 写意报告丨脑卒中精准预防新药研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策略探索

 写意报告丨全面考虑灵活与合规性,罗顺对GMP车间的改造胸有成竹

● 写意报告丨夏结来:临床研究中应把统计学放在重要位置

● 写意报告丨华为云AI药物研发方向探索和实践

● 写意报告 | 赛道拥挤,唯创新者赢—全球研发全景对中国制药创新的启示

● 写意报告 | 刘进: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麻醉药物创制

● 写意报告 | 罗楹:从TRK靶向蛋白降解剂开发看Protac设计

● 写意报告 | 数据视角看生物制药企业创新人才管理

● 写意报告 | 从法律视角看医药核心人员的  “留用”与“引进”

● 写意报告 | BESTᵀᴹ平台与配体偶联药物展望

 写意报告 | 前进中追赶,中国的mRNA行业有没有捷径

● 写意报告 | 建设药物警戒全球统一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写意报告 | 类器官芯片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

● 写意报告 | 中美临床试验申请的对比分析

● 写意报告丨人工智能在分子设计、虚拟筛选和优化环节的应用

● 写意报告丨刘勇军:免疫学的转化医学成功案例分享

● 写意报告丨迎接核酸药物的新时代

● 写意报告丨新型mRNA平台型药企BD策略

● 写意报告丨中美伴随诊断监管政策与注册申报策略

●  写意报告 | 创业者与投资人,谁是甲方?

● 写意报告丨新冠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 写意报告丨带量集采新政下的化学药品改良型新药商业价值分析

● 写意报告丨中国新药的崛起及发展路径

● 写意报告丨药物发现阶段存在的数据困境—段宏亮教授对于AI制药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