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学泰斗胡廷泽逝世,享年91岁

收藏
关键词: 逝世外科
资讯来源:医学界
发布时间: 2021-03-31

85岁停止门诊,90岁仍参与查房。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简称“华西医院”)官网消息,我国小儿外科学泰斗、华西医院终身教授胡廷泽3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胡廷泽人物名片/图源:“华西故事”微信公众号


胡廷泽于196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创建小儿外科,从医四十余年实施手术上万人次,发表医学科研论文200余篇,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兼中南西南编委组长等职位,对小儿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与提高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误打误撞入行小儿外科


2019年,在华西医院举办的一次活动上,胡廷泽曾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


1930年,胡廷泽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幼年时期经历抗日战争,就读的小学曾遭日军轰炸。他曾目睹同桌小腿被炸伤、血肉模糊的场景,心中萌发了做医生的念头。


1950年,胡廷泽报考了云南大学医学院。5年后,他与和妻子徐惠珍被分配到华西医院,从此在华西坝“落地生根”。


胡廷泽原本想成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入行小儿外科纯属偶然。在他印象中,小儿外科医生的工作仅仅包括切包皮,切阑尾,修补疝等内容。上世纪五十年代,专门的小儿外科仅在北京、上海的医院开设。


因此,当1959年院领导找到胡廷泽,想推荐他参加北京卫生部主办的“小儿外科医生培训班”时,胡廷泽满心不情愿。当时他29岁,在华西医院工作4年,刚刚升任主治医师。


胡廷泽在图书馆翻阅文献时,偶然间被美国一位著名儿科医生的话深深触动,改变了对小儿外科的看法。那位美国医生说:“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这句话激发了胡廷泽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于是他参与了培训班,学成之后回到华西医院,从零开始创建小儿外科。

 

胡廷泽教授/图源:红星新闻


胡廷泽回忆,1960年的华西医院床位仅几百张,院区就只有现在的行政办公区那么大。小儿外科初创时仅有15张病床和3位医生,主治医师每月的工资为57元,供应19斤粮食。即使胡廷泽是双职工家庭,填饱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也颇为不易。


当时医院在公行道盖起了号称主治医师大楼,家家户户在过道上做饭。一次,胡廷泽忙于一例时间长达25个小时的动静脉瘘手术,他的两个儿子在做饭时把锅烧穿了,邻居麻醉科医生赶来灭火。胡廷泽说:“当时觉得后怕,几十年后想来也是有趣,老华西人的团结互助,帮助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1964年,胡廷泽完成西南地区首例新生儿食管闭锁手术。当时,一名出生6天的新生儿转入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新生儿口吐泡泡,进食困难,检查后确诊为食道闭锁。当时该手术仅在北京、上海有零星成功案例,患者术后存活率很低,胡廷泽面临艰难抉择。


时任华西医院院长吴和光最后亲自签发手术批准,征得家属充分同意后,胡廷泽上了手术台。手术面临多种困难:没有ICU、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麻醉插管也没有适合新生儿的尺寸。胡廷泽需要把通到肺部的胃管截断,并缝合食管下端。手术室没有空调,气温很高,医生们搬来几个大冰块放在门口,用电风扇将冷气吹进手术室。经过三四个小时,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患儿几次呼吸停止,胡廷泽和助手搬进了病房轮流值守,靠手捏皮囊、口对口呼吸帮助患儿度过危险期,这名患儿后来结婚生子。


“现在这个手术很成熟了,用腔镜打几个洞就可以做,几乎没有死亡的。”胡廷泽曾向媒体表示。

 

胡廷泽教授在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图源:“华西故事”微信公众号,下同
 

1982年胡廷泽教授作为中国医学代表团代表,访问印度、泰国


胡廷泽心系国内小儿外科学的发展。在2005年出版的《现代小儿外科手术学》一书中,他曾在编者按中写道: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小儿外科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尚未建立小儿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工作则由成人外科医师兼任,这就出现了忽视小儿特点、用处理成人外科的理念和经验来处理小儿外科病人的尴尬局面。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接受了不适当治疗的病人,有的病员甚至因此失去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着实令人痛心。”


有鉴于此,胡廷泽和团队编写了多本小儿外科学专业书籍,如《医学百科全书——小儿外科分册》《小儿腹部外科学》《现代中国医学》等,成为指导临床的重要教材。


据华西医院官网报道,该院小儿外科经60年4代人的努力,目前已成为四川省和成都市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主委单位,2018年主院区科室编制床位112张,年门诊量约8万人次。

 

胡廷泽教授在病房


85岁停止门诊,90岁仍参与查房


2010年,已有80岁高龄的胡廷泽亲自指挥手术,成功分离了一对出生仅41天的连体婴儿。


据《红星新闻》报道,胡廷泽73岁退休,85岁停止门诊。去年疫情前,胡廷泽每周三、周四早上6点多起床,7点多到科室,参加组织活动、查房。胡廷泽说,因为仍有余热,“从刚分配来时的‘毛毛头’到了现在,对医院、科室有感情。”


2020年国庆节前,胡廷泽出现了肚子胀痛、反胃的症状,诊断为出低蛋白血症,便住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他也时常到小儿外科看看患者。


据“四川在线”报道,胡廷泽的学生称,今年2月2日,胡老91岁大寿,学生纷纷给胡老发微信祝贺,当天晚上很晚,胡老还在群里向大家表示感谢。


3月25日,胡廷泽与世长辞。


胡廷泽曾说,作为医生,每做成一个手术,突破一个难点,救回一个病人,是最大的成就感和精神享受。


资料来源:

1.庆祝建国70周年——《我的青春,我的华西》系列华西故事之小儿外科胡廷泽教授
https://open.work.weixin.qq.com/wwopen/mpnews?mixuin=tz19DgAABwDlmJ-VAAAUAA&mfid=WW0324-yMCYYwAABwC4fiSO_RjD0gGZ-8135&idx=0&sn=6d4c2eaccda3c0dc3eca19e1d0cad963&sharer_username=gh_38a11fd14f9b&sharer_sharetime=1558668886&scene=0&clicktime=155866942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痛悼!西南小儿外科奠基人胡廷泽教授去世,享年90岁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0PTBSG0514CMVU.html
3.现代小儿外科手术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来源:医学界

整理:史晨瑾

审稿: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