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浙江省医保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该征求意见稿对浙江省药品及耗材带量采购的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实施范围、评审方式、采购规则等进行了公开意见征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常规规定对用量大、金额高、竞争充分、临床使用成熟的品种以及分组遴选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化药进行带量采购外,文件中还提到“探索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 其他药品视情分组,同通用名药品分组原则上不超过2个。”
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在药品中,中成药和生物制品正在探索对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合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而分组采购方式可能参照此前福建第二轮集采中对生物制品的分组采购方式。
事实上,对中成药的集采,2020年在医保局回复两会提案中就有所提及并且肯定了地方试点的带量采购成果。“我局指导和推进地方针对中成药等药品开展药品集采探索。当前,青海省、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针对部分需求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积极开展集采探索,取得显著降价成效。”同时,医保局还提出“继续指导地方开展药品集采,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完善采购方式,合理确定集采范围。”
据悉,2020年6月,浙江金华公布了一批带量采购结果,93个中选品种中有39个中成药品种,包括清开灵颗粒、参麦注射液、疏风解毒胶囊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知名中药大品种,中选规则要求在高限价基础上,降价幅度不能少于10%,部分产品降幅将超过20%。
最终中选结果也不乏大企业、大品种,康恩贝以0.71元/片(含总黄酮醇苷19.2mg,萜类内酯4.8mg)的价格中选银杏叶片;东方制药以0.05元/粒(1.44g/8丸)的价格中选六味地黄丸,科伦以10.66元/支(50ml)的价格中选康复新液。
2020年7月,青海省发布的药品带量采购结果中也包含了肾康、喜炎平、血栓通、血塞通以及复方海蛇胶囊等中成药年销售额超30亿元的独家大品种。品种是其一,青海省的中成药集采还明确提出了一个独家中成药品种的中标规则,“不带量限价,由医疗机构与企业议价确定最终中选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医保局对两会提案的回复中也涉及到“中成药不带量如何集采”的问题。提案建议类似于青海的采购方式:“在药品带量采购中取消对中成药的强制降幅降价,改由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直接议价。”
医保局的回复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地方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完善采购方式,合理确定集采范围,确保药品质量和供应,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完善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通过明确采购量、以量换价、确保使用,通畅采购、使用、结算等环节,促进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有专家解读,“从国家局回复的逻辑结构来看,国家带量采购的回顾是基础,也就是说,未来开展地方采购是一种大趋势。但对中成药来说,国家肯定的是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的集采探索。由于未公开价格,青海采取的是‘不带量限价’,因此青海具体是‘不一定带量’还是‘量不保证’,不得而知。”
而事实上,中成药进入带量采购也存在诸多客观问题,一方面中药从种植、加工开始,小、散、乱,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重营销轻技术的乱象依旧存在,既浪费资源,给相关部门带来监管难题的同时,劣币驱逐良币,也影响着下游价格,增加“以量换价”的实现难度;另一方面,中药方面,缺乏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中药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规则。”
难度客观存在,但浙江金华试点的经验显示,中成药集采或许可以从竞争充分、非独家品种以及OTC品种入手,此后再进一步探索独家大品种的集采。
此前曾传言第五批集采将纳入中成药,事实也并非如此,而青海的规则还存在未明之处,有了金华的经验,浙江省集采是否会纳入中成药?规则具体如何设置?或许又将给未来国家集采提供试点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