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CFO李嘉:“不设限”的合作方式,旨在产品价值最大化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医药魔方
发布时间: 2022-01-21


JP摩根健康产业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是一个产业与资本密切结合的年度盛会:既有大型药企面向全球投资人宣讲自己的业务发展策略,也有众多优质的小型生物医药公司带着项目寻找合作方。以往每年1月初全球知名医药企业/Biotech、投行、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律所等服务机构的高管们如同候鸟一般从全球各地飞往旧金山。


而今年的JP.Morgan因受防疫影响采用线上形式召开,与会者们主要在“云端”进行项目与资本的碰撞,同行们在平行时空感受行业热度,碰撞智慧火花。医药魔方借此契机,采访了业内知名药企的首席财务官(CFO)或商务拓展(BD)负责人,从他们的视角看JP.Morgan带给行业的收获与启示。


以下是荣昌生物CFO李嘉先生接受医药魔方采访的文字稿。李嘉拥有芝加哥大学MBA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纽约、香港和中国拥有超过15年投资银行的从业经历,曾就职于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的机构。目前主要负责该公司的金融财务、风控合规、BD和战略、投资者关系的规划和管理。


李嘉先生


医药魔方: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JPM的?当时的关注契机是?


李嘉:JPM大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20多年前,当我还在纽约工作的时候就有耳闻。印象中第一次现场参加是在2013年,那时还在投行,当时是陪客户一起参加的。


JPM conference虽然命名为JPM,但实际上那一周在旧金山地区聚集了大大小小各色的医疗主体的会议,这给行业内的公司、投资人、投行、咨询公司等各类机构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非常集中会面沟通的机会。


我在医疗行业从事相关工作十余年,有幸在过去几年内每年都有参加。近几年随着国内医药公司的蓬勃发展,很高兴可以看到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以及对中国有兴趣的境外公司、各类投资人都有参加。可惜由于疫情原因,近两年的活动全部改成了线上。


医药魔方:您从JPM中汲取到的收获?国内越来越多类似交流活动,在您看来,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李嘉:JPM最大的优势主要还是效率。在这一周内,全球所有医疗行业内的公司高管、投资人、投行、律师等各类机构都聚集在旧金山地区。我们可以高效地安排各类会议,与机构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期间的思维碰撞,很有可能产生各式各样的潜在合作机会。


现在国内外也有许多与其类似的交流活动,个人觉得最主要的不足是尚未形成规模及品牌效应,参会的公司和机构不是很全面。虽然可以满足一些小范围的交流,但很难在很短时间里高效达成目标。因此无论是在影响力还是效率这块,目前皆存在较大挑战。


医药魔方:公司今年是否有参加JP.M?如果有,主要是想借此实现哪些目标?


李嘉:荣昌生物作为受邀报告公司, 今年已连续第三年参加JPM大会。整体上来看,大概有以下几点考虑:


  • 首先,作为一家正在转型国际化的生物制药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参加JPM提高知名度,让大家更加了解我们。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行业内其他类似公司,了解他们的前沿产品和技术。

  • 其次,虽然在参会之前就已经收到了一些业内其他公司的“合作邀约”,但我们还是希望借此机会和业内更多公司(同道)进行更加深入地交流,为进一步的商务洽谈做好铺垫。

  • 第三,作为一家已在香港上市的为数不多的已经有两款产品均已实现商业化的公司,我们在JPM期间通过和投资人一对一的会议以及小组会议,向投资人朋友们介绍公司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帮助投资者更充分了解公司的最佳途径。


医药魔方:您主要关注哪些领域的合作/技术进展?


李嘉:从个人视角看,感觉今年受关注度比较高的是基因治疗方向。之前参与基因编辑治疗领域的公司只是局限在相对小型和中型市值的的biotech中, 比如Crisper技术主要玩家有Crisper、Intellia、Beam等等。而JPM前后,辉瑞宣布与Beam合作,拜耳与Mammoth Biosciences的合作,两起价值加起来27.5亿美金。这说明大药企也开始参与到基因编辑领域里面来。


另外,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也看到部分基因编辑公司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比如Crisper预计2023年可推出首个使用CRISPE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这两种遗传性血液病的药物。


更早之前(2020年),我们也看到Intellia公布了两个治疗肝病的计划。基因编辑现在最大的风险还是安全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药厂的加入,以及在该领域更多的投入,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基因编辑领域首款产品的上市。


医药魔方:从寻求合作角度,哪些产品/技术有开展BD计划?


李嘉:荣昌生物目前主要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眼科三大疾病领域,并且建立了融合蛋白/抗体、ADC以及双特异性抗体这三个比较成熟的技术平台。公司在香港上市前一直主要专注通过自主研发,开发自己的产品。


公司2020年在港交所上市后,便组建了一支全新的BD团队,现在也在积极探索国内以及海外的潜在合作机会。在未来的BD战略中,我们希望寻求除RC48之外的其他产品的潜在合作。


另外如果海外有合适的产品,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合作的方式一起开发或商业化。当然,我们会采取谨慎的态度,确保能够拿到一些有潜力的、性价比高,和公司有协同效应的产品或项目。


医药魔方:从寻求合作角度,比较倾向于哪类合作方式?


李嘉:首先,我们已经从一家研发主导的本土生物药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具有商业化能力的全产业链整合型企业,并且进入了国际市场。比如2021年我们以高达26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从高个位数到15%以上的梯度销售提成,和Seagen签署了关于disitamab vedotin的海外授权协议。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未来会推向美国乃至全球市场。


我们的合作方式不局限于某一种,我们可以通过in-license、out-license、JV、共同开发、收购等各种交易结构来实现合作,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的高性价比(价值最大化)。而最终目标与同行们是一致的,通过合作发掘产品的更大价值,让更多有临床需求的患者得到治疗,同时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医药魔方:公司是否有关注源头创新的计划?如何看待在基础科研环节的不足及解决之道?


李嘉:荣昌生物一直都是非常注重源头创新的公司。自成立以来, 加上过去十几年的艰苦努力,2021年已有两款自研的创新药品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


创新是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将秉承一贯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创新药品。


医药魔方:现阶段国内二级市场对中国创新药企业信心不足,IPO破发时有发生。请问当前国外的局面大概是什么样的?


李嘉:国内近期整体创新药市场表现比较低迷,可能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

  • 过去1-2年国内创新药板块表现很好,最近大家借机获利回吐;

  • 近期FDA肿瘤科主任发表言论,对中国公司去美国申报新药审批造成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 国内政策的变化,比如前一阵出台对教育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政策,对医疗行业也有潜在波及。


美国现在通胀数据已经创下过去40年新高,已经开启了新的一轮的加息周期,美国股市也已经开始见顶。美国生物药ETF: XBI ibb这类的ETF在过去几个月也跌幅很大。


但中国创新药赛道,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还是非常看好的。中国整体的大环境,对创新药企业来说是积极支持的,我相信监管构对创新药的价格保护机制,未来也会做得越来越完善。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行业内在消化一些不利因素后,一些优质的创新药企估值会逐渐回归理性。


相关阅读:


温馨提示


医药魔方记录行业发展,揭示产业趋势,持续输出具有行业理解和深刻洞见的内容,包括药品市场格局变化、医药行业趋势演变、政策解读、代表性公司业务分析、医药行业标杆人物专访、重磅事件解读等,帮助用户理解医药行业生态和演变,辅助行业用户决策。


星标⭐医药魔方,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推送啦~



操作步骤见上图:1)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魔方”,2)至右上角“…”,3)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