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举医动】本月起,《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收藏
关键词: 管理条例条例
资讯来源:健康松江
发布时间: 2020-11-04

2020年11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按照《条例》,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进入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隔离观察人员应遵守管理规定,如违反应承担法律责任。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同,可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皮疹、乏力、咳嗽、咳痰等。



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季节性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猩红热等。新冠病毒肺炎是新发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健康人吸入感染者喷射出的飞沫或气溶胶后就可能被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记住“五要”来预防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到“五要”。

“口罩还是要戴”,提倡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需要规范佩戴口罩的场所有:在空间密闭并且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室外公共场所人员高度密集,且不能保持1米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要留”,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处或室内密闭场所,在公共场所内遵守秩序、避免拥挤,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咳嗽喷嚏要遮”,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挡口鼻,防止飞沫四溅,使用后的纸巾要扔进干垃圾桶中并洗手。

“双手经常要洗”,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窗户尽量要开”,经常开窗通风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少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形成空气对流为佳。


一般来说,上海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在冬春季,这个时候气温较低,人们常关闭门窗来保暖,室内气流相对不流通,再加上人群在室内活动较多,一旦有人患病,容易传染给周围其他人。


除了《条例》中明确提到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以外,建议前往人员密集的其他室内公共场所也最好佩戴口罩。此外,如果公共场所管理方有要求,市民们也应配合戴口罩。


虽然在新冠期间绝大多数市民都养成了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但面临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疫情,以及常规来袭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峰,这次《条例》的发布,是首次把“戴口罩”这个本来属于个人行为的动作上升到立法层面,将有助于继续强化大家的防病意识、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


按照《条例》要求,上海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防控、自我防护、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公共卫生宣传教育让我们一起遵守《条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来源:松江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