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大所合作在苏州丨“创新联合体”激发创新活力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苏州科技
发布时间: 2020-08-28

  活跃在肠道的益生菌,越来越受关注。致力于打造适合中国人体质的“民族菌”的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与江南大学深化合作,面向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及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群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益生菌菌株。
  这是吴江区推动校企合作升级的新案例之一。2019年,在吴江区政府的引导下,包括微康生物在内的该区10家企业与10所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在既有合作基础上,谋求更深层次合作,努力探索企业与大院大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从科技成果交流发展到全方位合作








微康生物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益生菌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是国家“绿色工厂”企业、省“小巨人”制造类企业、市“独角兽”培育企业。近年来,微康生物有步骤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已与上海交通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江南大学等1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球排名第二。2018年,江南大学与微康益生菌研究院合作开发三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益生菌菌株,涉及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目前三株益生菌菌株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品牌产品。
2019年,在吴江区的推动下,微康生物与江南大学迈入共建“创新联合体”之旅。企业投资1000万元,联合成立了微康生物—江南大学益生菌联合实验室,增加研发场地和研发设备投入,在益生菌菌株功能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紧缺人才引进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功能性益生菌菌株的筛选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是益生菌产品开发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壁垒,而获得良好功能的菌株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筛选模型,从而高效获得功能性菌株。微康生物与江南大学在合作中,通过技术交流,企业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能体外筛选缓解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益生菌菌株的实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体内体外功能性验证实验,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
益生菌的高密度发酵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基础。微康生物通过江南大学提供的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乳酸杆菌高密度培养的配方,实现了菌株的高密度培养,生产成本降低了30%。借助江南大学在动物及临床试验上的优势,植物乳杆菌N13和乳酸片球菌CCFM7902菌粉及其配方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为企业新增产品销售额3000万元。
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微康生物与江南大学通过委托培养、选派优秀教师和科技人才到对方深造,联合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包括2位博士后、1位博士研究生、1位硕士研究生,1位科技副总。同时,微康生物从江南大学的优秀实习生中招聘员工,带动企业科技进步,效果显著。目前,已有3位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加入微康生物,有效促进了微康生物人才队伍长效建设。
微康生物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张良表示,双方产学研合作已从初期的科技成果交流,发展到现在的经贸合作、人才培养、共建基地、信息交流等全方位、长期性、互动式的产学研合作。未来,双方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益生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打破外企垄断。





打造“有分量、真共建、能示范”联合体








近年来,吴江区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吸引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人才等资源,在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科技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吴江区通过政策引导和需求摸排,助力一批优秀企业借力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摸索与大院大所共建以高质量研发机构为支撑的创新联合体。吴江区科技局局长季小峰介绍,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围绕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三是驱动企业创新向前端推进。
2019年,吴江区10家企业与10所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这些企业涵盖了大型企业、成长型企业、隐形冠军,涉及通信、污染防治、新材料、纺织等多个领域。大院大所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
围绕“有分量、真共建、能示范”的目标,吴江区在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中“动真格”,设置了具体标准,如要有明确的产业方向,长期的合作共建,不低于400万元新增投入等,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成为紧密型的发展共同体。与此同时,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给予相关企业200万元的扶持,其中立项给予100万元,3年后验收通过给予100万元。
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农机产品制造商,其步进式插秧机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这两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很大,不少产品还没有量产,去年研发投入达1400万元,吴江区的经费支持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企业财务总监李侦祥说,与江苏大学合作的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建立后,着手开发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宽窄行插秧机等产品。其中,针对传统稻麦联合收获机普遍存在的作业效率低、行走适应性差、辅助作业时间长及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该中心着力开发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目前正处于第三轮样机实地检验阶段,今年即将上市。
在创新联合体建设中,吴江区还突破传统思维,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大院大所的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前瞻性基础研究,提高企业对科技创新资源的把控能力。10家企业中有4家把建设主体设在大院大所内,企业选派人员到大院大所去参加技术研发。在创新联合体的共建过程中,高校拥有经费管理使用权、技术路线选定权、研究人员安排权等。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