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不是认证园区!
赶快前去认证园区吧!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整理,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过量服用VKA常引起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这占老年人所有药物 不良反应 住院人数的三分之一。尽管几十年来在临床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对于VKA的拮抗作用及其靶酶VKOR的机理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尽管人们已知VKOR设法在水-膜界面上转移电子,以支持其独特的环氧化物还原活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解析出人VKOR及其旁系同源物与不同底物和拮抗剂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11个晶体结构,从而揭示出VKOR酶的几乎整个催化循环和VKA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antagonizing the vitamin K catalytic cycle for anticoagulation”。

四个有代表性的VKA的结构表明,它们与Asn80和Tyr139之间形成的氢键在基本上疏水性的口袋中提供了识别的特异性。这个VKA结合口袋,也作为活性位点,被一个四跨膜螺旋束包围,并由一个帽结构域(cap domain)覆盖。破坏帽结构域的稳定性或直接破坏华法林结合相互作用的突变会导致华法令耐受性(warfarin resistance)。华法林的代谢失活是通过在这个疏水性口袋中对能量不利的羟基修饰实现的。对超级华法林(superwarfarin,指的是与华法令结构相似,但效能是华法令的100倍,而且半衰期比华法令长很多)的高效抑制作用是通过它们的较大的侧面基团结合到维生素K的异戊基链的隧道上。与无配体状态的结构比较表明,华法林的局部结合相互作用导致了从开放到封闭的整体蛋白构象的变化。
底物结合结构揭示了还原的活性位点半胱氨酸是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或共价复合物所必需的。这些底物加合物与Asn80和Tyr139形成氢键以促进化学反应,其稳定的结合相互作用诱导出封闭的蛋白构象。这种构象变化使两对半胱氨酸聚集在一起,触发电子转移,从而使底物还原。
这些结构揭示了一种激活机制,即稳定结合的底物加合物触发VKOR发生重组以促进电子转移。VKA的高效力来自于在全局水平上模拟构象变化和在局部水平上模拟底物氢键相互作用。这些机理上的见解为设计新的抗凝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参考资料:
Shixuan Liu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antagonizing the vitamin K catalytic cycle for anticoagulation .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