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公众号的第1045-4期文章

中国的科创板,对标的是美国的纳斯达克。
打破A股IPO企业必须盈利的陈规,允许尚未盈利企业上市,是科创板一大重要特色。
毫无疑问,这对于尚处于研发阶段、短期没有盈利可能的biotech企业,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截至2021年3月31日,已经有7家未盈利biotech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加上同属医疗产业且未盈利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天智航,科创板的医药板块有8家未盈利企业。
01 可观的融资金额
一方面,这是整个政策层面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极大支持。
8家公司累计通过科创板融资197亿,平均每家融资金额接近25亿。
要知道,在A股累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000家已上市公司的市值还在30亿以下。
也就是说,这8家未盈利公司的平均单次融资金额已经接近一个小上市公司了。
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02 VC的丰厚回报
可观的融资金额,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了推进研发必须的资金,但是有钱并不代表研发一定成功,更多的挑战其实刚刚开始。
但是对于早期投资于这些biotech企业的VC或者PE来说,已经可以痛饮庆功酒了。
剔除一些特例,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在IPO发行新股的估值,是企业最近一次在一级市场融资时估值的2-4倍不等。
在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的规则下,上市首日再对股价来一番爆炒,至少账面回报是相当的惊人了。
以之前提到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天智航来说,其2018年最后一次一级市场融资的价格,除权后大约在6.64元每股,但是这个公司在科创板首日成交价最高居然炒作到141元每股。
即使之后天智航开始了漫漫熊途,但是目前30元以上的地板价,对于VC机构来说仍然有可观的回报。
03 散户的屠宰场
但是对于二级市场的散户来说,故事就没有这么美妙了。
除了极少数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可以打中新股,绝大部分散户投资这些biotech的方式只能是二级市场买入。
假设,一个散户,在每个未盈利biotech公司上市的第一天,以当天平均成交价持有到现在,会是怎样一个收益率呢?
惨不忍睹!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资产,本身资质平平甚至存有瑕疵,但是发行定价过高,上市之后非理性爆炒。
即使如君实生物这样的优秀企业,过早在二级市场买入,也要承受不菲的亏损。
如果买入百奥泰和天智航这样本身基本面就存有瑕疵的企业,对于散户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事实上,在科创板上市以后,根据最新数据,百奥泰和天智航都拥有超过10000名股东,这其中并没有几家投资机构,散户是买入的绝对主体。
很难说,首发定价过高和上市首日的非理性爆炒,是市场的集体无意识行为,还是掌握资金优势的投资机构有意为之。
然而,最终一定是万千散户买单。
04 启示录
一方面,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做;没有足够行业研究能力的散户,应该远离这些未盈利biotech公司,如果实在想参与,可以通过行业ETF来间接持有,分散个股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拼凑管线、专为资本套利而上市的公司,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杜绝,斩断有毒资产伸向二级市场的手。
这是一件非常考验监管能力的事情。
近期,已经看到一些管线平庸的创新药企业陆续终止科创板申报。
未来,也一定能看到勉强上市,但是包括所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参与者都不赚钱的项目。
泡沫是一个中性的事物;甚至某种程度上,泡沫对于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无需过于批评泡沫。
但是,泡沫终将破灭。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医业观察立场无关。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迎联系小编。 @今日话题

欢迎点击关注公众号
医业观察公众号是由3位从业超过十年的医疗行业专业人士创办,主要是针对医疗器械行业,公众号自建立6年以来,坚持原创为主,有观点,有态度。欢迎加小编微信交流。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