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的泡沫和迷途:估值、产品、研发背后的拷问,资本与产业答案是否一致?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10-26


“寒冬”之下,既有资本退潮,政策调整转型痛,也不能忽略产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无法支持过高估值带来的泡沫破裂,理性回归。



联交所10月19日刊发的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规则(18C章)咨询文件,降低了五大特专科技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的上市门槛,吸引更多的高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满足投资人需求,提振市场的流动性。
资本市场的政策传导到医药企业会产生哪些影响,颐道资本执行董事李慧敏和E药经理人分享了她关于此事的见解。

1、2018年港交所引入18A规则,一度掀起biotech赴港上市热潮。这次的新规将会影响医疗大健康行业哪些细分赛道?


文件对上市主体的预期市值、收入规模、营运资金、研发投入、商业化路径、收益增长等做了规定,这一规则大幅降低了硬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标准,为尚未进入商业化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或处于商业化早期,高额的研发投入使得期盈利情况无法满足上市要求的大型科技公司提供了上市路径。
2018年的18A规则,吸引了大量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赴港上市,新的规则出现,除了对满足技术方向、财务与市值要求的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利好外,还会促进新型医疗信息系统、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

2、香港之外,今年新加坡也成为了另一个吸引大量投资人和企业的上市地备选方案,您投资的企业在选择上市地点时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企业上市的首要目的是融资,因此在选择上市地点时,首先考虑上市成功的可能性、募集资金的便利程度,企业更愿意到募集资金最为方便的地方上市;其次还要考虑所在市场的估值水平与上市后的流动性情况;此外,上市的程序、监管要求、上市费用等也会影响上市地的选择。
近年新加坡交易所频频向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成为了港交所的有力竞争者。新加坡是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国际化程度高,整体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企业可接触到东南亚市场,投资基金、信托、家族办公室等资金众多,同时新加坡上市流程方面相对简单、速度快,很多制度比较成熟,同时又有很强的灵活性,近两年也逐步推出了“同股不同权”、“资本市场津贴”等政策。但是新交所资金池子小、流动性有限,上市的企业规模、交易量比较低,并且新加坡的投资者更愿意投具有稳定性收益的投资产品,例如REITs,因而对于高增长、高科技的企业,港交所仍是更理想的上市地。

3、近一年来,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同样备受关注。当前港交所放低上市标准和门槛后,流动性问题能得到解决吗?港股流动性困境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近一年港交所流动性低迷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外因包括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引起资金外流以及中美对抗下的世界格局不确定性对投资人信心的影响。内因方面,港交所本身是典型的离岸市场,大部分资金都是全球配置资金,以风格稳健的机构为主,同时港交所的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相对理性,因此大部分流动性集中在头部、优质上市公司,对于生物医药板块而言,之前由于资本市场的加持,行业也存在一定的泡沫,目前也正处于理性回归的阶段。
当前港交所放低上市门槛,旨在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吸引新的投资人进入同时提高投资人的热情,提振低迷的流动性,有可能引起新一波的上市热情。但同时也要看到影响其流动性的外部因素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的转变,而新版块对投资机构吸引力也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地,能否吸引真正的优质企业是港交所面临的考验之一。

4、有行业人士认为,对于本身就是长周期发展的生物医药行业,一味进行资本加注是杀鸡取卵行为,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生物医药行业是长周期的行业,其主要特点是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失败风险高、早期很难产生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资本的介入是必然的。近年生物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离不开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资本的强力推动,资本与产业本应该是良性发展的循环,因此资本在一定程度是是促进了行业发展。资本要做良好的布局,发掘真正优质的项目,长期陪伴、合理赋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优势,而不是急功近利,将产业长期的潜力在短期内透支。从根本而言,虽然资本介入对于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影响行业发展方向的还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积累、创新性与发展战略。

5、近一年以来,创新药企“寒冬”已至的声音不断,在您看来,产业寒冬背后,企业面对的困境短期和长期来看分别是什么?


现阶段创新药企面临的“寒冬”,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周期带来的资本退潮,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带来的行业转型阵痛,同时也有目前国内产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无法支持过高估值带来的泡沫破裂,理性回归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短期困境主要是当前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影响发展进度;长期来看,最核心的困境还是基础研究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战略布局的不足。

作者介绍



李慧敏  颐道资本执行董事

近10年医疗投资经验,参与多个创新药、创新制剂 、医疗器械项目投资。颐道资本由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多年,产业背景深厚的资深投资人、银行家、产业专家组成,以赋能未来健康创新为己任,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投资、创投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