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包文斌教授团队在呕吐毒素毒理学过程非编码RNA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收藏
关键词: 进展
资讯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 2022-03-29


2022年3月10日,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包文斌教授团队在Chemosphe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reveal miR-330-MAPK15 axis involving in cellular responses to deoxynivalenol exposur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2.134199)。该论文探究了非编码RNA调控呕吐毒素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为呕吐毒素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呕吐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霉变的谷物和饲料中有检出率和超标率最严重的毒素,严重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和动物生产。近年来,生物技术防控被认为是有效且绿色环保防控呕吐毒素污染的重要策略。非编码RNA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可作为疾病及多种生理过程的生物标记及药物靶点,也为呕吐毒素的生物防控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本项研究中,该团队基于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猪肠道上皮细胞为研究模型筛选出呕吐毒素毒理学过程相关的miRNA、lncRNA及mRNA,并构建了三者互作调控网络;进一步综合利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等技术手段发现,miR-330靶向MAPK15基因并调控呕吐毒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及免疫应答反应。该研究为呕吐毒素毒理过程的非编码RNA调控提供新见解,并为呕吐毒素毒性监测及防控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


miR-330靶向MAPK15基因调节呕吐毒素引起的细胞毒性损伤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王海飞、硕士研究生周雅静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包文斌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扬州大学青蓝工程及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