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司
结合机器学习与干细胞技术,百时美施贵宝合作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疗法
药明康德:10月29日,致力于通过机器学习驱动药物发现和开发的insitro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专注于发现和开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的新型疗法。
在此次合作中,insitro将应用其专有的insitro Human(ISH)技术平台,创建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ALS和FTD疾病模型。ISH平台应用机器学习、人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生成和优化预测性体外模型,推动候选疗法的发现和发展。它将提供对疾病进展的洞察并发现候选靶标。基于这些见解,insitro将依靠其机器学习驱动的药物发现能力来推进研发项目。百时美施贵宝将有权选择insitro确定的多个靶点,进一步推进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根据合作协议,insitro将获得50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并将有资格获得额外2000万美元的近期运营里程碑付款,以及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付款,此外还将获得产品净销售额的分成。
“ALS和FT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领域。我们很高兴能与百时美施贵宝及其世界级的神经科学家们合作。他们与我们拥有同样的愿景,希望利用人类遗传学、机器学习和高通量生物学和化学手段,为遭受这些毁灭性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insitro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Daphne Koller博士说,“insitro成立仅仅2年多以来,我们已经证明了在建立预测性模型以发现新靶标和特定细分患者群方面的能力。我们还开发了新的策略,通过机器学习驱动疗法设计。我们期待这项合作中发现新靶标能带来创新治疗方法。”
降低病毒载量和患者就医需求,再生元新冠中和抗体组合疗法达到2/3期临床终点
药明康德:再生元(Regeneron)公司昨日宣布,其新冠中和抗体鸡尾酒疗法REGN-COV2,在一项正在进行的2/3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和关键性次要终点。REGN-COV2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接受进一步医疗护理的需求(包括住院、急诊室就诊、紧急护理和/或医生办公室/远程医疗访视)。
REGN-COV2是由两种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构成的组合抗体疗法。它旨在通过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结合,阻止新冠病毒进入和感染细胞,从而缓解COVID-19症状。这款疗法的临床前研究已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此前再生元公司发布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REGN-COV2在治疗非住院COVID-19患者时(n=275),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缩短症状缓解所需时间。
这一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旨在检测将REGN-COV2加入到标准治疗中,与将安慰剂加入到标准治疗中相比的疗效和安全性。
开发多特异性新冠病毒中和疗法,诺华达成研发合作
药明康德:诺华(Novartis)和Molecular Partners公司今天宣布,双方达成一项研发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制造和推广Molecular Partners公司基于其独有的DARPin技术开发的抗COVID-19候选药物MP0420和MP0423。该合作旨在快速推进这一研发项目,早日应对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紧迫医疗需求。
Molecular Partners公司的独特DARPin技术平台能够基于天然锚蛋白重复蛋白结构,开发出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结合蛋白。该公司开发的MP0420和MP0423是两种不同的三特异性DARPin蛋白,它们能够与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的三个不同表位相结合,从而提高抑制刺突蛋白的效力,而且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刺突蛋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根据合作协议,Molecular Partners将开展MP0420的1期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年11月开始),并完成MP0423的所有剩余临床前工作,诺华将开展2期和3期临床试验。诺华拥有获得这两款在研疗法开发权益的选择权,在行使选择权后,诺华将负责所有进一步的开发和商业化活动。Molecular Partners将获得6000万瑞士法郎(约69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和股权投资,并可能获得后续里程碑付款和产品销售额分成。
新政策
科技部 财政部 教育部 中科院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
中国生物技术网:国科发政〔2020〕280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科院所属院所: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印发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7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1.0”),取得积极成效,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的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等方面又暴露出一些阻碍改革落地的新“桎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减轻基层负担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攻坚克难,切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并强化激励,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组织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简称“减负行动2.0”)。
新技术
《自然》:利用CRISPR-Cas9基因疗法治疗快乐木偶综合征!
生物谷: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等技术或有望恢复人类神经元培养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并能有效治疗Angelman综合征模型的缺陷。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后期科学家们治疗Angelman综合征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治疗其它单基因障碍开辟了道路。
本文研究中,揭示了如何利用CRISPR-Cas9基因疗法来治疗与Angelman综合征相关的多种疾病症状。Angelman综合征是由编码泛素蛋白连接酶E3A(UBE3A)的母源性基因拷贝的突变或剔除所引起的,父源性的UBE3A基因拷贝通常在后代机体神经元中处于沉默状态,因此母源性的UBE3A基因拷贝的缺失会导致大脑中大部分区域失去UBE3A酶类的功能。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该酶能靶向作用蛋白进行降解,而靶向作用蛋白降解的过程对于维持大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该过程出错时就会诱发Angelman综合征,这是一种脑部疾病,其症状包括严重的智力和发育障碍、癫痫发作、以及患者会出现语言、平衡、运动和睡眠等多种问题。
阎锡蕴院士团队在铁蛋白载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生物技术网: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阎锡蕴院士团队在《Nano Today》杂志在线发表了关于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 Drug Carrier)药物装载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揭示了铁蛋白药物载体表面存在药物通道,为铁蛋白药物临床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铁蛋白是天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储铁蛋白,在人体内的铁平衡和细胞抗氧化中起着关键作用。铁蛋白具有独特的壳核结构,外壳直径12nm,由24 个蛋白亚基自组装形成;内腔直径8nm,可以装载治疗药物。在前期工作中,团队发现人重链铁蛋白识别肿瘤标志分子转铁蛋白受体(TfR1)(Nat. Nanotechnol., 2012),进而赋予了铁蛋白新型药物载体功能(PNAS, 2014),并提出了铁蛋白药物载体(Ferritin drug carrier, FDC)新概念(J. Control. Release, 2019)。FDC类似于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其对受体的特异识别功能将负载的小分子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组织;但与ADC相比,具有药物装载能力、热稳定性和易生产性等属性上的优势。然而,此前有关FDC的载药机理尚不明确。
阎锡蕴院士团队通过铁蛋白晶体结构分析,进行突变体设计与载药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药物进入铁蛋白内腔是通过特定的通道。该通道由第89-92位及其附近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位于铁蛋白表面二重对称轴处的柔性区域。有趣的是,该药物装载通道的"开关"受温度调控(图1)。环境温度的提升有助于89-92位氨基酸残基摆动到远离二重轴的位置,通道"打开",药物从此处进入铁蛋白内腔。研究人员基于这一发现,通过温度调节将阿霉素药物装载到铁蛋白内腔。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铁蛋白药物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抗肿瘤效果优异。而且,该药物通道对于小分子药物具有普适性,利用该通道也可以装载顺铂、奥沙利铂、表阿霉素等其他小分子药物,具有发展成为新药技术平台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