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生物今日上市!90后CEO持续发力,核心产品获批在即

收藏
关键词: 上市获批
资讯来源:医药魔方
发布时间: 2021-11-05


11月5日,三叶草生物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该公司此次发行价格为13.38港元/股,总计募资18.7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IPO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SCB-2019以及第二代COVID-19候选疫苗等)的研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剩余部分将用于其他在研产品开发以及公司日常运营。 




90后CEO加入,公司持续发力



三叶草生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7年6月。海外华人科学家梁朋博士以研究实验室的形式在四川创立了三叶草生物,初衷是将其所研发的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等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并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生物制品。


创新药开发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过程。在创立的前10年里,三叶草生物与诸多生物科技巨头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发展路径相似,不被投资者看好、没有核心主打产品、项目进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


据招股书披露,在2016年之前,三叶草生物仅完成一轮天使轮融资,募集资金1000万元,并且仅有一个生物类似药项目(SCB-808)在2015年年底完成临床试验申请(IND)。


同年4月,生于1991年的梁果,作为首席战略官(COO)加入三叶草,也由此将该公司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梁果


仔细翻阅三叶草生物的招股书,不难发现:梁果之所以能将公司带入快速发展阶段,至少有以下三点原因:

  • 其一,梁果对生命科学领域怀有浓厚兴趣。在父亲的基础科学研究的耳濡目染中,从小培养了生物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甚至参与研发了多个科学项目,其中部分被逐渐转化为三叶草生物的在研产品;
  • 其二,梁果是行业里难得的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复合型人才。他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及生物学双学士学位,不仅在多家银行完成了实习,还曾在生产“重磅炸弹”药物的福泰制药从事过基因表达的研究工作;
  • 其三,梁果掌握了生物制药公司硬核技能。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他参与过重要项目运作,其中包括艾伯维210亿美元收购Pharmacyclics获得“爆品”BTK抑制剂Ibrutinib。

公开资料显示:自梁果加入三叶草生物五年来,围绕疫苗、肿瘤等搭建了11个候选产品组成的研发管线;人才团队也从不到20人壮大至超过700人,并引进了诸多具有行业资深背景的技术人才,员工分布全球十余个国家;同时还被国际知名疫苗资助组织关注到,签署了高达数亿美元的投资与合作协议。


2020年,梁果出任三叶草生物首席执行官(CEO),其运营公司的能力也引发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今年4月,梁果荣登Endpoints 全球20位40岁以下生物医药行业领袖榜单;9月,梁果入选“2021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科学和医疗健康领域)。


在近期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股上市门槛普遍收紧的情况下,三叶草生物从递交招股书到顺利IPO上市仅用了不到7个月时间,这背后或许也离不开梁果敏锐的资本嗅觉以及管理团队出色的执行能力。



国际联盟支持,核心产品获批在即



据招股书介绍,三叶草生物一共包括11款产品,包括6种Trimer-Tag™亚单位候选疫苗、2种Trimer-Tag™肿瘤治疗候选产品及3种Fc融合蛋白候选产品,涵盖13种适应症。


产品管线


其中,重组蛋白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和SCB-808是该公司目前主打的两款核心产品。以SCB-2019(CpG 1018/铝佐剂)为例,这是三叶草生物基于Trimer-Tag™技术平台开发的一款新冠候选疫苗,并累计获得国际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高达3.6亿美元的资金,以推进开发及生产进程。


近期,三叶草生物也正与CEPI积极商讨以获得额外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扩展SPECTRA临床试验,以对SCB-2019(CpG 1018/铝佐剂)作为同源加强针进行评估。


CEPI是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下成立的一个旨在通过加速疫苗研发防控流行病的新联盟,其资助了Moderna、Curevac、Inovio、牛津大学、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开发新冠疫苗。


2021年9月,三叶草生物与CEPI共同宣布,“SPECTRA”全球关键性II/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保护效力的主要和次要终点;试验结果分析中观察到的新冠毒株全部(100%)为变异株,显示了疫苗对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其预防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Delta)变异株引起的任何严重程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79%。


三叶草生物计划近期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及世界卫生组织提交有条件的监管审批申请,并计划最早今年年底前启动产品上市。


除了新冠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项目之外,治疗风湿性疾病的SCB-808(预充式制剂)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正在进行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2年提交新药申请,商业化在即。同时,三叶草生物也计划于2022年启动SCB-313的其他I期临床试验,以探索新的适应症(包括膀胱癌)及探索联合疗法。 



平台化公司发展路径,未来可期


 

公开资料显示,三叶草生物已签立一份关于供应超过4亿剂疫苗的预购协议,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机制)分配给全球参与国。


为了保证产能,三叶草生物建立了自有的cGMP生物制剂生产基地。在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获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用于新冠疫苗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可在浙江长兴生产基地生产重组蛋白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 (CpG 1018/铝佐剂)。


按最高年峰值产能估计,该公司表示未来其长兴生产基地有望每年生产超过10亿剂的SCB-2019疫苗抗原。同时,三叶草生物也已经委聘包括药明海德在内的多家CMO进行技术转让生产,有望于2022年开始生产额外数亿剂SCB-2019 (CpG 1018/铝佐剂) 疫苗。


三叶草生物在长兴的生产基地


通过Trimer-Tag™技术平台,三叶草生物开发了应对新冠疫情的新冠候选疫苗,并有望成为首批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公司之一。该公司还在招股书中提到,Trimer-Tag™是全球唯一一个可利用人源三聚体化标签,设计及生成重组、共价连接三聚体融合蛋白(三聚体标签蛋白)的三聚体化技术平台。


凭借该技术平台以及基因重组的方法,三叶草生物已经构建了“S-三聚体”重组蛋白疫苗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纯化与冠状病毒天然表面抗原S蛋白构象高度相似的共价三聚体融合蛋白重组抗原“S-三聚体”。

 

Trimer-Tag™技术平台

 

与此同时,三叶草生物通过Trimer-Tag™技术平台开发的专利组合包括一项授权美国专利(将于2038年到期)及24项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包括6个专利族的19项PCT专利申请、3项美国专利申请、1项欧洲专利申请及1项中国专利申请。


基于专利优势,该公司计划未来在Trimer-Tag™技术平台上继续搭建产品管线,可能涉及数十种包膜RNA病毒(如冠状病毒、狂犬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艾滋病病毒(HIV)及埃博拉病毒)以及对多种重症疾病(包括癌症及自体免疫疾病)开发多种生物功能且与多种重症疾病存在关联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TNFSF)配体及受体靶点。


三叶草生物表示将通过寻求与全球顶尖生物制药公司及/或学术机构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关系或深化有关合作,并借力Trimer-Tag™技术平台、创新产品管线及平台能力产生更多价值。


结语


左手紧握全产业链的生产及商业化能力,右手聚焦核心技术平台不断开发新产品,三叶草生物对标的亦或是再生元制药。作为依托港交所18A政策上市的第43家Biotech公司,也是今年第15家赴港IPO的生物科技企业,三叶草生物此次成功公开发行,或可通过资本的力量,尽快将核心产品推向市场,并为其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转型蓄力。


温馨提示


医药魔方记录行业发展,揭示产业趋势,持续输出具有行业理解和深刻洞见的内容,包括药品市场格局变化、医药行业趋势演变、政策解读、代表性公司业务分析、医药行业标杆人物专访、重磅事件解读等,帮助用户理解医药行业生态和演变,辅助行业用户决策。


星标⭐医药魔方,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推送啦~



操作步骤见上图:1)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魔方”,2)至右上角“…”,3)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