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 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准农业”(水产绿色养殖及加工)重点专项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广东科技
发布时间: 2020-08-14

申报

指南





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准农业”(水产绿色养殖及加工)重点专项

2020 年专项设置六个专题,共13 个研究方向。


原则上同一研究方向支持1 项,评审结果靠前且技术路线不同的项目可并行支持。


项目实施周期3~5 年。


项目应整体申报,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示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申报单位不超6 家,项目参与人不超15 人,品种培育项目必须有品种培育企业参与。


申报时间:

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

2020年8月6日~2020年9月5日17:00时

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

2020年9月11日17:00时




专题一:批量化精准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2)


项目 1: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精准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


研究内容


根据水产种业发展需求,针对石斑鱼、黄鳍鲷、卵形鲳鲹、花鲈等南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生长、抗病、饲料高效利用等重要经济性状,解析复杂性状基因遗传网络,探索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技术,开展分子标记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分析, 构建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模型,开发全基因组分子育种芯片, 批量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潜力大的新品种新品系,进行养殖应用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 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 支持强度:500 万元左右。


3. 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须有品种培育企业参与。



项目 2:特色淡水养殖鱼类精准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根据水产种业发展需求,针对鳜鱼、罗非鱼、大口黑鲈等南方特色淡水养殖鱼类生长、人工饲料适应性、耐寒及抗病等重要经济性状,重点解析罗非鱼生长、抗病和耐寒,鳜鱼人工饲料适应性和抗病,大口黑鲈饲料利用和抗病的复杂性状基因遗传网络;


构建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模型,开发全基因组分子育种芯片;


批量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潜力大的新品种新品系,进行养殖应用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须有品种培育企业参与。



项目 3:南方养殖虾贝类精准良种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根据水产种业发展需求,针对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牡蛎、华贵栉孔扇贝、珍珠贝等南方特色养殖虾贝类生长及抗病等重要经济性状,解析复杂性状基因遗传网络,构建分子育种模型,开发分子育种芯片,批量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业化应用潜力大的新品种新品系,进行养殖应用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须有品种培育企业参与。



专题二:绿色生态和工程化智能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3)


项目 1:绿色生态高效稻田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


研究内容


为满足水产生态养殖转型升级技术需求,针对克氏原螯虾、禾花鲤、黄鳝、泥鳅等水产养殖品种,建立稻田高效水产养殖模式;


开发稻田养鱼高效利用专门化人工配合饲料;


评价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生态、化肥农药减施效应;


在粤北地区开展应用和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绿色健康工程化智能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根据水产生态养殖转型升级需求,针对可工程集约化养殖的鳜、大口黑鲈、鳗鱼、花鲈、石斑鱼等,研制智能化节能增氧设备和智慧自动饵料投喂装备;


集成基于5G的在线实时水质检测技术,研制养殖水体昼夜节律变化智能变速交换控制系统,构建养殖水体固型物的快速高效去除、生物净化及循环处理系统;


建立水质参数和鱼类摄食行为反馈的智能化绿色健康集约化养殖模式,在珠三角开展应用和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三:重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4)


项目 1:养殖鱼类重要疾病安全高效疫苗研发和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重要研制鱼类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链球菌病、弧菌病、败血病等主要病害问题,重点研发新型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多联疫苗;


研制主要养殖鱼类疫苗自动化智能化接种装备;


开展疫苗免疫技术集成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5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养殖虾蟹重要疾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和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肝肠胞虫病、肝胰腺坏死症、白便综合症等,罗氏沼虾铁虾病、水泡病等,青蟹呼肠孤病毒病等,阐明疾病发生生态学机制, 建立虾类种苗无特定病原(SPF)净化生产技术;


开发虾蟹病害生态防控技术、对虾病害工程化防控技术;


开展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四:精准功能性配合饲料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5)


项目 1:鱼虾苗和亲本培育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饲料开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鳜、大口黑鲈、石斑鱼、卵形鲳鲹等苗期开口人工配合饲料和亲本促性腺成熟排卵 人工配合饲料缺乏,重点解析苗期营养需求;


开发覆盖苗种全程培育的人工配合饲料;


结合亲本促性腺成熟生理及营养需求,研究促亲本性腺成熟和排卵的人工配合饲料;


建立饲料配方技术和生产工艺;


开展人工配合饲料及配套技术应用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鱼虾精准营养功能性配合饲料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对虾、乌鳢、草鱼、花鲈、大口黑鲈、鳜、花鲈、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在不同养殖环境、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摄食习惯,以及对不同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建立不同环境和生长阶段精准营养数据库;


研发安全防潮防霉饲料配方,开发精准的环保型促生长、提高免疫力及改善水产品品质的复合功能饲料;


针对大口黑鲈、石斑鱼、鳜研发替代冰鲜或活饵料的高效诱食剂及其安全防霉配合饲料;


建立各生长阶段的功能性配合饲料投喂策略;


开展养殖应用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五:水产品自动化智能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6)


项目 1:虾类自动化智能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对虾自动化加工程度低的问题,重点研发对虾自动化智能高效去头、剥壳、去肠装备;


研制集成废水高效处理技术的全自动对虾加工生产线;


研发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技术;


开发对虾功能食品及休闲食品;


开展自动化加工和食品生产产业化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5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鱼类自动化智能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鱼类加工人力短缺,加工效率低等共性关键问题,重点研发罗非鱼、大口黑鲈、花鲈、草鱼等自动化高效去头、去鳞、去内脏、切片等装备和技术;研制全自动智能鱼类加工生产线;


研制可周年生产淡水鱼干的低温干燥设备及技术; 


研发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


开发鱼类餐桌食品及休闲产品,进行产业化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专题六:智慧渔场精准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编号:20200207)


项目 1:陆基池塘智慧养殖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水产养殖环境影响因子多、复杂,养殖标准人工操作难以实施等问题,为使水产养殖朝工业化方向发展,重点研究池塘养殖水体环境关键理化因子的实时监测与传输技术;


研究鱼虾生长与温度、溶解氧、氨氮、亚硝氮、pH、盐度等理化因子关系,建立相关性数学模型;


研究鱼虾健康、患病、环境胁迫等状况的行为特征,建立行为特征自动识别系统;


建立水产病害智能化诊断系统;


构建基于实时养殖环境、行为、生长等信息的智能饵料投喂控制系统、水质调控系统等;


研发智能虾苗智能评价技术及设备;


研发无人渔场管控云平台及客户端软件;


开展智慧养殖场综合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支持强度:300 万元左右。


3.申报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项目 2:深远海多能互补供能智能养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


针对南海深远海养殖产业平台关键装备和核心养殖技术实际需求,研究太阳能、波浪能等多能互补技术,建设半潜式多能互补绿色能源养殖平台;


研究海水养殖环境数据传输和分析处理技术;


研制在线水下环境监测设备和自动化投喂装备;


开发深远海养殖平台管理离岸控制系统;


筛选深远海智能化适养鱼类,构建优质高效养殖技术体系;


实现深远海养殖鱼类筛选、投喂、控光、补氧以及鱼群状态等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开展深远海多能互补养殖平台综合示范。

支持方式、强度与要求

1. 支持方式:公开择优。


2. 支持强度:300万元左右。


// 联系人及电话

//


1. 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处(专题业务咨询):

任志超   020-87688200

叶毓峰   020-83163906 


2. 业务受理及技术支持:

020-83163930、83163338


3. 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性业务咨询):

司圣奇  020-83163838


!



温馨提示:

指南详细内容以广东省科技厅官网及广东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公布为准(点击此处→指南原文←)。


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