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借力校地合作“同心·三服务” 推动“资源、产业、民生”三提升

收藏
关键词: 合作
资讯来源:创新绍兴 科创大走廊
发布时间: 2020-09-24

自全省高校助力校地合作“同心·三服务”基地落地诸暨半年以来,诸暨市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2家省内高校联合,在联合培养人才、精准建言献策、深化科研合作、打造实践基地等7个方面开展合作,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大突破。截止目前,诸暨市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共计7人,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7人,申报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5家,新建引才工作站1家,新增见习实习基地33家,新上校地合作项目40只,极大助推我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和民生事业提质增效。

一是创新资源


借助高校科研、人才优势,联合我市优势突出、匹配性高的成长型企业,共同打造其内在创新发展增长极。如浙江大学在昂科弹簧厂设立热处理试验基地,促成科技合作6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7个,实现技术交易近200万元;暨阳学院在昆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建立生物垃圾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对厌氧发酵系统进行改良,实现日处理可腐烂垃圾5吨以上,并在全国200多个站点得到应用。此外,我市分别与各高校成立协同创新中心:与浙大致力铜材料精密制造产业、智慧安防产业等项目合作;与中国美院、浙江传媒学院致力产品制造创意设计,探索引进网红培训学校,打造“网红经济”,全市整体网络零售额(第一季度)居绍兴第一。


二是帮扶产业


立足我市特色产业资源,以项目为载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宁波大学与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珍珠蚌高效生态智能化设施养殖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建立智能化自动记藻系统,解决珍珠蚌工厂化高效生态养殖中优质饵料供应问题,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大规模珍珠蚌养殖。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团队在我市设立蔬菜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基地和科研联系点,进行引进蔬果类新品种的调研、试验、培育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果蔬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浙江工业大学和东大环境、安特磁材等企业在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EDI(电去离子)超纯水设备性能改进、高性能磁材等方面开展合作研发和科技攻关。


三是保障民生


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我市医疗服务水平:市中心医院与其附属第四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重点扶持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5个学科;引进该校原校长方剑乔等名医专家工作室,建立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中心;开展全方位教研合作,市医疗系统有两人成为该校硕导,三人担任兼职教授;共同探索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珍珠产业在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研学实践基地,打造杭电、企业、学生互利共赢的学习、研究、评价体系,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杭电。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开启我市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挖掘文化吸引力,助推诸暨打响文化旅游城市品牌,全面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下一步,“同心·三服务”基地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地方点题、高校解题”校地合作模式,为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内容来源 | 创新绍兴

图文编辑 | 掌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