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G)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国内荣昌生物、和铂医药申报临床Ⅱ期

收藏
关键词: 医药临床药物药物研发进展生物研发抗体
资讯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所属行业:化学药制剂
发布时间: 2020-10-21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引起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骨骼肌收缩无力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少部分MG患者由抗-MuSK(muscle specific kinase )抗体、抗LRP4(low-density 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抗体介导。
MG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减轻。年平均发病率约为8.0-20.0/10万人[1]。MG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在40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40-50岁之间男女发病率相当;在5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发病机理

AChR重症肌无力免疫病理机制(图片源于文献2)

初始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胸腺中在T细胞的辅助下,分化为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记忆B细胞,在激活后,成为短寿命的分泌抗体的浆母细胞,或者长寿命的浆细胞。长寿命的浆细胞储存在骨髓和胸腺中,被认为是自身抗体的主要来源。

自身抗体迁移到神经肌肉链接处(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与AChR结合,阻断乙酰胆碱和受体结合的信号传导,引起肌无力。

MuSK MG免疫病理机制(图片源于文献2)

初始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胸腺中在T细胞的辅助下,分化为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记忆B细胞,在激活后,成为短寿命的分泌抗体的浆母细胞。大多数的MuSK MG抗体为IgG4亚型。IgG4亚类间Fab臂发生交换,产生不同的亚型。自身抗体迁移到神经肌肉链接处,阻断信号传导,引起肌无力。

抗体药物研发概况

药物靶点开发主要集中在补体C5,FcRn,和B细胞靶点(CD20,BAFF)上,全球已有十多个抗体药物在临床阶段。
国外研发概况
靶点
药物
企业
临床阶段
补体C5
Eculizumab/Soliris
Alexion
上市9AChR阳性gMG
补体C5
Zilucoplan
Ra Pharma
3期 NCT04225871
补体C5
Ravulizumab/ Ultomiris
Alexion
3期 NCT03920293
FcRn
Efgartigimod
Argenx
3期 NCT03770403
FcRn
Nipocalimab
Momenta

FcRn
Rozanolixizumab
UCB
3期 NCT03971422
FcRn
RVT 1401
Immunovant Sciences GmbH
2期 NCT03863080
CD20
Rituximab
Genentech
3期 NCT02950155
BAFF
Belimumab
GSK
2期NCT01480596
蛋白酶体
Bortezomib

NCT02102594终止

国内研发概况
靶点
药物
企业
临床阶段
BAFF
BLyS-抗体融合蛋白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
II期 登记号CTR20200317
FcRn
HBM9161(HL161BKN)注射液
和铂医药(广州)有限公司
II期 受理号JXSL1800020

小编总结
虽然重症肌无力是罕见病,但是人群发病率并不低,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种药物已经进入临床3期,国内荣昌生物和和铂医药已经开始申报临床2期,此外还有细胞治疗和核酸药物在开发中,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治愈此类疾病。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版)

2. Fichtner ML, Jiang R, Bourke A,Nowak RJ and O’Connor KC,Autoimmune Pathology in Myasthenia Gravis Disease Subtypes Is Governed by Divergent Mechanisms of Immunopathology. Front. Immunol. 2020,11:776.

版 权 声 明

投稿/转载请联系submission@biovalleyclub.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 BD@biovalleyclub.com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生物制药小编”。
戳下方 “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