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马斯克与科学家合作发表新冠研究:体内有抗体,并不意味对病毒免疫

收藏
关键词: 病毒抗体合作免疫
资讯来源:药明康德
发布时间: 2021-02-2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日,《自然》旗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有一篇新的研究论文为我们理解新冠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提供了重要信息,尤其是感染新冠后,体内的抗体是否对一个人具有长期保护能力,这项研究提供了答案。

引人关注的是,这项工作集合了多个团队的努力,不仅有来自哈佛大学Ragon研究所、布莱根妇女医院、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和医生,还有科技巨头马斯克(Elon Musk)及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4000多名员工。

在这项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中,可以看到Elon Musk是合著者之一

“与SpaceX的这项合作汇集了免疫学家、流行病学家、分子和计算生物学家以及传染病建模工程师,是跨机构和学科开展团队合作的佳例。”研究合著者之一、哈佛医学院的Eric Nilles教授评论说。

这项研究启动于2020年4月,也就是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引起大流行的初期,当时人们对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能够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并不清楚,也不确定无症状感染是否可以产生足以中和病毒的长效抗体。因此,研究人员最初的目标是测试感染者体内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的变化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于是,这一合作项目很快招募了4000多名分布在美国多地的SpaceX员工,自愿每月进行血液监测。其中,有约300人感染了新冠,包括轻症和无症状感染。研究人员对120人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他们的感染情况和随后的抗体水平。

采用多项复杂的技术分析了这些抗体的免疫应答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轻症病例中,有较强症状的个体出现了大量抗体,并发展出与天然免疫保护相关的免疫功能。具体来说,只有当免疫应答中包含了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抗体,并达到一定滴度,才能打开与持久保护相关的抗体效应子功能,例如病毒中和、特异性T细胞应答等。

相反,存在新冠抗体可以用来指示曾暴露于新冠病毒,但这一点还不足以确定是否具有长期保护,一些症状较轻的个体产生的抗体较少,达到长期免疫阈值的可能性较低。

图片来源:123RF


拥有抗体的人,并不意味着将对新冠病毒免疫”领导这项研究的Galit Alter博士总结说。“这项研究实际上告诉我们,重要的不仅仅是有没有抗体存在,在保护性免疫应答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抗体的数量和类型” 


随着疫情发展,当二次感染病例逐渐出现,这些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再次感染。研究团队表示还将继续每月测试,监测二次感染,尤其是在突变病毒株传播的情况下。


图片来源:123RF

当下,全世界已有多款新冠疫苗问世,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还为指导接种提供了信息,比如可以用于了解哪些人的感染风险更高,应优先接种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Alter教授指出,“好消息是,在接种了两剂疫苗后,大多数疫苗诱导的抗体滴度水平远高于研究中测试的这些个体”。


参考资料
[1] Yannic C. Bartsch et al., (2021) Discrete SARS-CoV-2 antibody titers track with functional humoral st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1336-8
[2] New insight into antibody-induced protective immunity to COVID-19. Retrieved Feb. 22,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2/mgh-nii021521.php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新冠病毒专题
官方命名  |  不是人造病毒  |  戴口罩管用  |  复杂的基因组产物  |  受体结合能力  |  CRISPR检测技术  出现症状就晚了  突破人体防线  |  感冒福利  |  大羊驼的抗体  |  D614G突变  |  死亡率下降  | 肺部炎症

癌症突破
抗癌疫苗  |  癌症地图  |  KRAS  |  酒精  |  CAR-T 2.0  |  单细胞CAR-T  |  外泌体  |  白血病免疫疗法  |  膳食纤维与肝癌  |  中年危机  |  液体活检  |  化疗与癌症转移  |  抽烟喝酒要不得  |  癌症转移  |  癌细胞变脂肪  |  自噬反应 |  钾离子  |  PD-L1远程攻击  |  CAR-T安全性   |  染色体外DNA  |   癌症全基因组   |  肿瘤内的细菌   |  抗氧化成分  |  老年血液

智慧之光

大脑逻辑 | 母爱 | 脑细胞 | 阿兹海默病血检 | 孤独 | 可乐 | 生酮饮食 | 阿尔茨海默病病毒假说 | 大脑抗衰老 | 麦克阿瑟天才奖 | APP蛋白 | 畅游大脑 | 细菌感染假说 |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 | 电击提高记忆力 | 明星抗抑郁药 | 重新定义生死  | 脑机接口 | 分子蓝图 | 不睡会死 突破血脑屏障 | 清除困意


热门前沿
膳食纤维  |  人工智能  |  耐寒  |  维生素D  |  脂肪治疗  |  细菌耐药  |  性别逆转  |  延年益寿  |  细胞分裂  |  减肥新方  |  单染色体酵母  |  吃不胖的方法  |  精准医学  |  单性生殖  |  胚胎发育  |  基因疗法  |  蚊子吃减肥药  |  AI医生  | 长寿天然分子  |  细胞排除垃圾  |  大道至简  |  吸猫  |  太空旅行  |  打印器官  全新抗生素  |  压力催生白发  |  吃不胖的基因  病毒基因  |  无情的科研机器   | 饭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