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一:基于风险的生物药、无菌产品GMP和CCS范例
老师:Ian Thrussell、葛伟峰
日期:4月22-23日(周四-五)
地点:上海
老师简介
Ian Thrussell先生,曾任世界卫生组织GMP、无菌药品检查专家,首席检查员。2006-2011年,作为英国药品与健康产品管理局 (MHRA) GMP检查员赴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检查工作组工作,出任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 (UK CSM) 化学与药剂学分委会督查代表,被欧洲委员会 (EC) 委任为ICH Q10专家工作组成员。曾赴波多黎各、日本、印度、美国、中国、波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意大利开展GMP检查。曾获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化学硕士学位。
葛伟峰先生,现任信达生物制药生产副总监,负责信迪利单抗(PD-1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商业化产品的原液生产。有超过十年的大分子生物药工艺开发、GMP车间设计和运营、技术转移、工艺放大、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经验。曾参与完成4个项目的技术转移和工艺验证,2个项目的上市后变更。曾获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
Ian Thrussell先生有四十年欧盟和WHO行业和监管经验,最近又积攒了不少国内无菌、生物产品和疫苗企业的顾问经验,能讲深讲透,以小见大,适合需要全面、深入了解欧盟和WHO合规要求、趋势和内在逻辑的企业,派遣有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员工参加。
污染控制策略 (CCS) 作为欧盟和WHO无菌附录修订的要求,需从厂房设计和运营、生产过程等不同维度进行全面考虑,分析可能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大分子生物药生产的工艺控制和污染控制都非常重要,必须建立有效的控制策略。信达生物制药生产副总监葛伟峰先生,将分享实践经验案例,并和Ian一起,探讨CCS开发的方案范例。
课程大纲
(请在下列文本框中上下滑动查看)
无菌产品的生产(WHO和EU检查员的检查重点)
无菌产品的特殊性
无菌产品的整体GMP考量
无菌保障
无菌检测
最终灭菌
无菌工艺
无菌产品生产商检查的重点
一个有经验的检查员/审计员会关注什么?
历史上的高发问题
在检查和审计中运用风险评估来评价无菌工艺的合规性
- 要多深
- 重大决策如何采纳
风险分析的案例
- 监测和纠正措施
- 蒸汽渗透率和排气
- 无菌检验的灵敏度
- 冻干压塞的风险
- 视频监控和工艺流程可视化
培养基模拟灌装
- 无菌工艺验证
- GMP要求
- 频率和数据解读
- 案例,CAPA
EU,WHO和PIC/S无菌GMP附录修订最新进展
修订背景和当前进展
新附录的关键要素
修订的要点
污染控制策略 (CCS)
各章节修订解读
无菌生物产品和疫苗的特殊风险
一次性系统和设备
原液的生物负荷控制
GMP期望的内容大纲是怎样的?
当今企业是怎么做的?
CCS文件应该写成什么样?
质量回顾和质量风险管理的关联
公司的实例分享 – CCS的起草和如何形成符合监管预期的文件
污染控制策略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论
污染控制策略的结构和内容(以单抗生产为例)
行业经验分享、讨论和问答
开发CCS的方案范例
课程二:药品CMC - 质量标准、稳定性、验证和变更
老师:尹放东
日期:4月24-25日(周六-日)
地点:上海
老师简介
尹放东博士,现任礼来(苏州)技术与制造科学总监。他在美国制药行业,包括默沙东和礼来 (Merck and Lilly) 公司,工作长达30年之久,在制药行业产品及工艺,包装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尹博士目前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特聘专家,并被邀请在CDE,核查中心和其他督管机构提供培训和教学。曾任北京大学IPEM硕士项目授课及论文审评教师,首届ISPE中国化学药品产品与工艺委员会主席、ISPE-国际工艺/产品开发指导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学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
课程介绍
(请在下列文本框中上下滑动查看)
药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 (CMC) 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质量一致的基础。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工艺的控制和验证,以及变更是CMC的核心组成部分:
质量标准:检测、评估、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具和标准,是判断质量、工艺是否变化的主要准则。它的研发和建立,不仅是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开发,更包括对产品和工艺的研发。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质量属性稳定的能力。它的研究和确定,不仅仅是稳定性实验的重复和原始数据的不断搜集,更包括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原始数据上升到稳定性的了解和知识、模型的建立、预测和应用。
验证:检测和评价工艺性能满足其设计要求的能力。它不仅仅包括至少、连续、验证三批,更包括工艺的研发、控制与验证 - 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
变更:贯穿在产品、工艺、设备的研发、生产、改进的生命周期之中。不仅仅是变更的分类、流程、管理和申报,更包括产品、工艺、设备变更前后的研究、评价、比较。质量标准、稳定性和验证是研究、评价变更的核心工具和主要标准。
课程从基本理念入手,关注理念的定义、阐明、量化、比较和应用。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以科学方法、工程原理、统计分析、风险管理为手段,尊重数据和事实,重视系统、理论和模型,以解决制造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探讨和阐明CMC相关的核心理念、逻辑、体系和实践,并同时探讨、涉及相关的ICH法规指南。
质量标准、稳定性、验证和变更的探讨和分享,不仅仅关注化药、生物药、疫苗、基因和细胞产品的特殊性,更加注重它们的共同核心基础和普遍的共性 - 跨越产品、工艺和行业的共性。
本课程分为两部份:1. 药品的研发:质量标准、稳定性与上市后变更;2. 工艺的研发、控制与验证 - 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每部份各为2天(第2部分将于IPEM 6月课程通知中介绍)。
课程大纲
(请在下列文本框中上下滑动查看)
制造科学与CMC
产品与质量
- 基本理念
- 性能与质量
工艺与控制
- 基本理念
- 变异与控制
质量标准与质量水平
- ICH:Q6A、Q6B
- 质量标准、质量水平的基本理念
- 来料、中控、放行、效期质量标准
- 物理、化学、微生物、功能质量标准
- 质量标准、质量水平的建立
- 质量标准、质量水平的功能和应用
- 化药与生物药的比较
- 案例:杂质、颗粒、关键质量缺陷
产品稳定性:
- ICH:Q1A – Q1F
- 稳定性的基本理念
- 化学动力学
- 化学反应机理
- 稳定性研究:长期、加速、使用、降解
- 稳定性模型与预测
- 影响产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稳定性的评价与应用
- 化药与生物药的比较
- 案例:效期、变更、生产、储存、运输
上市后变更
- ICH:Q12
- 中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 中国: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变更的基本理念
- 变更的逻辑与原则
- 变更的分类、管理与流程
- 变更的研究、分类和风险评估
- 变更的技术、验证和申报要求
- 化药与生物药的变更比较
- 案例:原料、包材、工艺变更
课程目标
引入科学、启发思考:定义、关注概念的评估、量化、比较;启发学员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么做”,更关注“为什么” - 不仅合规,更须合理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尊重数据、重视事实、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分析评估;课程专注于学习如何进行评估、执行和管理,提升技术领导力
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关注实际问题和解决思路,探讨问题背后的本质和科学关系
适用对象
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高等院校中从事研发、药政、注册、法规、质量、技术、工程和生产领域的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
药品监管和审评机构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
建议理科、工科或文科本科以上,及3-5年以上制药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人员
IPEM 2021年课程:
2020 年课程回顾: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