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就是在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前提下,能够比别人做的更快更好,并形成一个他人无法追赶的高技术壁垒。
医药行业发展到现在,尽管每年依然有很多的新研究、新发现、新疗法,但是仍有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某些领域仍然存在无药可用、无药可治、死亡率高、发病率增加、价格昂贵、终身服药等问题。
GV-971的有条件看起来提振的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的信息,仍掩盖不了阿尔兹海默症、多种罕见病无药可用的事实;
糖尿病这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有药可用但是无法治愈,合成生物学貌似为“细胞药厂”提供了可能;
胰腺癌、肺癌、肝癌这些致死率高的肿瘤疾病,仍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药物价格昂贵、需要终身服药或长期服药、给药途径依从性差等,都是临床上非常大的痛点。
单从患者的生存率来看,胰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肿瘤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较大,而甲状腺癌、乳腺癌、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部分肿瘤如前列腺癌、皮肤癌,中美两国的5年生存率差距较大,从另一个角度表述中国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以肺癌为例,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演讲嘉宾周彩存教授认为,肺癌的治疗1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仍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
“人类与癌症的战役还在继续,“执靶猎人”在基因中找到了关键的靶点,扭转了战局。如今,每年都有数百项靶向治疗新研究成果被公布,越来越多新药被应用到临床,从肺癌到肠癌再到更多更罕见的瘤种。这是见证肿瘤肆虐的时代,也是靶向崛起的时代。”
阿兹海默症是全球影响最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人口老龄化使阿兹海默症的发病率迅速增加。2019年全球有超过4000万患者,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1亿。中国阿兹海默症患者估计有1000万,数量居全球之首,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但是,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也没有绝对有效的可以减缓疾病进程的药物。
除此之外,神经系统领域中大量罕见病存在无药可治或者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随着基因编辑成熟对这些疾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和神经性疼痛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目前临床可用、疗效确切的药物较少。随着越来越多疼痛管理及治疗的手段的出现,越来越多疼痛问题或许可以被解决。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疾病,像胃轻瘫、风湿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部分精神类疾病及一些慢性疾病等等,都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新药研发就是要满足中国甚至全球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目的,这也是药物开发的本源。
10月24日-25日,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周彩存教授等多位临床专家将与创业者共同探索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创新药赛道的下一个十年。
【大会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