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袋味精多少钱呀?”
“2块。”
“牙膏呢?”
“3块。”
“我想买牙膏,但是身边只有2块5。”
“那这支小一点的牙膏可以卖给你。”
今天下午,位于永丰街道谷水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仓城合作社”正式开张“营业”,“顾客”李奶奶第一时间光顾,“掌柜”王爷爷热情迎客,为李奶奶介绍各类商品。摊位上,不仅有鸡蛋、酱油、味精、食盐等生活必需品,还有碗筷、牙刷、锅铲等日用百货。
“并非所有的认知障碍都不可缓解,通过像模拟商铺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训练,配合多因素生活方式的专业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轻度失智症及轻度认知障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仓城合作社”是由永丰街道专门针对认知障碍老人所打造的“记忆小屋”的一部分。
在“记忆小屋”中,展示着大多数松江家庭在20世纪60至80年代拥有的电视机、缝纫机、照相机、打字机、搪瓷杯、老式电话等“老物件”,墙面上绘制了大仓桥等松江经典景观元素。房间里还放映着老电影片段,整个“记忆小屋”仿佛一部“时光机”,重现了老人记忆中的温馨家居氛围。
“对于认知障碍患者来说,熟悉的环境和日常生活可以提高其舒适度,并能避免身处无法识别的环境给他们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告诉小松,今天起,这间“记忆小屋”便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活动,让美好发生”认知照护专业沙龙在永丰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举行,来自中国阿尔茨海默防治协会、华东政法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专业工作者以及区民政局、永丰街道相关负责人通过论坛的形式,开展认知障碍支持体系的专业探讨,共建交流平台。
活动中,永丰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记忆小屋”项目正式发布,同时,为期一个月的认知障碍科普展示也在拉开序幕,后续将走进永丰街道各社区,通过科普宣传,帮助更多居民正确认识认知障碍。
“在之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年朋友们踊跃参与社区活动,不讳疾忌医,积极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切实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永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点,街道从今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项目,积极推进认知障碍筛查走进社区、走进老人家中,为认知障碍家庭提供专业照护和精神支持,搭建认知障碍老年人与社区的交流平台,为有相关需求的老人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据悉,目前街道筛查工作已涵盖24个居委,排摸近2000多户70至80周岁的老年人家庭,在专业团队的走访和初次筛查过程中发现,筛查对象中已有一些老人已经确诊,有接近26%的人群有患病高风险。在高风险人群中,专业团队根据评估结果、个人意愿、家属意愿等选择了207名居民进行一对一入户Moca专业量表筛查,发现近83%的人在记忆、计算力、言语、注意力等认知功能上存在问题。
为此,永丰街道引入颐家认知照护团队,在谷水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点,可以提供常态化的认知障碍筛查、照护咨询服务,可以让长者能够便捷、快速地了解相关资讯,享受相应的服务,形成筛查、咨询、预防、干预照护网络,提升社区居民对认知障碍的认知,让风险老人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干预,延缓患病进程。对于高风险老人,专业团队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照护计划,并指派专业人员,如护士、康复治疗师、社工等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入户指导,让家庭照顾者参与到日常预防工作中来。
文字、摄影、编辑:秦天
部分图片永丰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