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稼教授:疫情之下如何贯彻全程管理理念?畅谈因患者制宜的分层诊疗心得

收藏
关键词: 患者诊疗
资讯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发布时间: 2021-01-04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为了避免病毒对人类的进一步打击,扩大公共卫生活动的需求迫在眉睫。自1月23日以来,我国在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疾病患者的就诊,特别是癌症患者。保持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延迟治疗带来的病情恶化和复发风险,对癌症患者十分重要。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世界均产生深远影响。为了避免病毒对人类的进一步打击,扩大公共卫生活动的需求迫在眉睫。自1月23日以来,我国在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疾病患者的就诊,特别是癌症患者。保持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延迟治疗带来的病情恶化和复发风险,对癌症患者十分重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于今年2月初发布了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十大热点问题,以减轻检疫限制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从实践出发,鼓励术前治疗和可控制的术后内分泌治疗等。这些建议与前线肿瘤科医生的经验相结合,极大地利于癌症患者的管理。


为更好地明确我国早期乳腺癌患者在2020年第一季度(Q1)如何获得常规治疗,并探讨来自不同地区的数据和实际延误期,在全国多中心开展了此项大型调查研究 (CSCO BCNCP-01)。近期,该项研究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孙圣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多位国内知名乳腺癌专家学者共同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杂志发表。


为此,本报策划“大咖'乳'是说”科研背后系列专题,本期我们邀请到主要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王晓稼教授,为我们分享研究背后故事,还原一年来我国乳腺癌领域众志成城,在抗癌与抗疫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单”。




王晓稼 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兼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兼乳腺癌实践基地主任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疫情促进行业向前,全程管理理念推陈出新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初始3个月里,许多国内肿瘤患者的治疗都受到了影响,甚至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存结局也被改变。在此期间的医学实践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所发起和倡导的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着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疫情之前,早期乳腺癌的全程管理强调“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全程管理主要强调维持治疗。同时,在全程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乳腺癌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健康管理理念又逐渐形成。疫情严峻的时期,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把控,这些全程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正面的作用。


2020年第一季度,我们团队(王晓稼教授团队)在极短时间内集中人力梳理患者信息,对管理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实施分地区分类的分层管理。


1.针对处于疫情严重地区,

防控措施处于封闭状态的外省经治患者



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尽最大可能守护规范化治疗的底线。对于此类患者,我们主动联系他们就近就医,指导他们接受一切可及的诊疗,甚至主动帮助他们与当地的医疗机构做好患者病情的交接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部分处于“震中”位置的湖北省患者,经过我们的联系及指导,他们也一定程度上获取了适当的医疗资源。

2.针对处于浙江省内或周边省份,

防疫隔离措施尚有机会返回本院治疗的患者



这个层次的目标是,使肿瘤的评估及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地上下联动、同质化完成。通过联系当地医院,我们指导其保证患者能够在当地即获得安全便捷的医疗资源。同时,根据患者的来院意愿,我们为他们制定出了具体的返院治疗计划。实现这些的困难在于,需要精准把控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时间节点,很庆幸我们都一一克服。实践证明,人员的有序流动并不会增加疫情的控制难度和患者的整体感染风险。

3.针对处于浙江省,

可以按时返院治疗的患者



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尽量鼓励患者按照治疗周期返院接受治疗,降低甚至不受疫情对疾病诊疗的影响。疫情期间,造成肿瘤患者寿命减少的最大原因就是肿瘤的不充分治疗,通过快速反应、分类分层的管理,我们最大化地满足了肿瘤充分治疗的要求。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我们在最初的疫情反应阶段,依托于既往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全程管理的QQ群和科室微信公众号以及紧急成立的应对疫情的医患沟通微信群,进行了全天候的医院最新资讯和就诊疫情防控要求的实时在线更新发布。手机联系方式、QQ、微信等平台全面进入“战时”状态,患者反应和咨询得到了快速、主动、全面的反馈。


这些通讯和沟通的方式对于完成我们的分类分层管理目标、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减少因疫情封锁而造成的医患冲突和矛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疫情期间,乳腺癌全程管理的理念也得到了自身的进化和内容的丰富,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经验,该理念更能适应新的疫情变化和防控要求。

药物应用适应疫情进展,治疗手段灵活造福肿瘤患者


就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我们研究发现,在疫情严重及防控措施严格的时期(即2020年第一季度),湖北省手术比例从2019年12月的16.4%下降至2020年2月的2.6%。同时,无论是湖北还是其他省份,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间隔都明显延迟,手术至术后治疗的时间间隔,也都有较长时间的明显延迟,特别是当时的疫情中心——湖北省,其延迟的幅度更为明显。


这种意外的术后延迟治疗使得一些分子类型不佳的乳腺肿瘤患者的生存受到影响,例如三阴性乳腺癌。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疫情期间的乳腺癌规范化治疗和维持治疗作出相应的调整。经观察我们发现,内分泌治疗是受隔离地区影响最小的,由此,我们主张在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地区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适应面扩大。通过在疫情中与患者的联系和交流,我们发现,即使在疫情的震中位置,口服化疗药、靶向药的可及性也很高,这也得益于快递系统在疫情期间的坚守,由此,我们认为,在术后治疗以及维持治疗中,将口服化疗、靶向药物的适应面扩大。尽管在非疫情时期并不推荐这种方式,但对于面临较大疫情风险地区的患者仍是更为合适的可选项,国外指南就此作出了调整和修改。


对于浙江省本地接受化疗的患者,为减少其到医院这样高风险区域的次数和时间跨度,同时减少医疗资源的集中占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住院化疗的时间、完善院前病区的设置以减少患者的实际住院时间、设置1天来回的门诊化疗、使用口服止吐药物、化疗后使用长效升白针,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内分泌3月剂型等。通过以上的药物和治疗方式的改变,我们在疫情期间有效地释放和储备了充分的医疗资源。

王晓稼教授团队



乘互联网时代浪潮,发展乳腺诊疗新景象

目前,国内的疫情控制形势尚好,尽管国外的肿瘤诊治可能仍然面临着一些停顿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乳腺癌诊疗一直在积极地卓有成效地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成为一项精细的工程。现阶段,乳腺肿瘤医生致力于不断地更新治疗理念、开创并吸纳新的治疗手段。


其中可圈可点的是CSCO BC研发的海心智慧app。该app不仅方便在云上保存患者的所有诊疗档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全方位档案生成基于CSCO BC大数据及专家意见的人工智能诊疗建议,在疫情中,实现了最大范围的非接触、同质化诊疗。这是一项全新的经验和诊疗手段。相信通过CSCO BC的全员努力、全程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手段的不断多样化,加之契合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兴手段,我们能关注到更多患者的非肿瘤健康管理问题,如心血管血脂健康管理、肿瘤营养管理、骨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将肿瘤的防控战线前移,关注健康人群、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最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世界大流行背景下中国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审阅专家丨黄平、王晓稼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责任编辑丨刘芊  中国医学论坛报

整理、编辑丨王淳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专题系列文章回顾


中国医学论坛报公众号还将陆续

推送本次专题多位专家文章

敬请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将在今后每周定期推送肿瘤领域最新进展,传递专家观点,分享学术共识,一起来看吧!






还可扫码关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动动手指给小编加个鸡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