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疫苗研究开发进展

收藏
关键词: 疫苗进展
资讯来源:生物制品圈
发布时间: 2023-04-14


中文摘要

水痘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两种不同疾病。VZV初次感染后潜伏于脊髓或脑神经节中。HZ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VZV被激活后产生的疱疹样疾病,并导致神经组织、皮肤组织的损害。目前尚无治疗HZ的特效药,HZ疫苗可有效降低HZ发生率、复发率,减少相关后遗症和并发症。此文对已上市和开发中的HZ疫苗现状进行综述,为新型HZ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正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具有嗜神经、嗜表皮和嗜T细胞特性[1]。VZV初次感染后,感染的VZV会潜伏于脊髓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在发热、肿瘤、免疫力低下等多种诱发因素作用下,VZV会被再次激活,并沿外周神经扩散,引起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其后遗症和并发症包括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脑膜炎等[2]。虽然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对HZ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仍无针对HZ治疗的特效药。上市的HZ疫苗主要包括2种减毒活疫苗(Zostavax®、NBP608)和1种重组亚单位疫苗(Shingrix),还有多个减毒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多个DNA疫苗和mRNA疫苗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

HZ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VZV基因组为约125 kb的双链DNA,GC含量为46%,含7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至少编码69种蛋白。已知的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有gE、gB、gH、gI、gC、gL、gK、gM、gN,均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密切相关。其中,gC与VZV毒力相关,gI、gL、gK、gM、gN与病毒传播复制和细胞融合能力呈现不同程度相关性,gE、gB、gH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2-3]。gE在病毒囊膜和宿主细胞膜上含量最丰富,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靶点[4-5],也是开发HZ疫苗的重要候选抗原。


HZ多为散发性,无季节流行性,且发病率与年龄及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相关。以全年龄组人群或特定地域居民HZ发病率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根据HZ累积发病率,估计发生至少1次由VZV再激活引发HZ的终生风险为10%〜30%,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6]。2017年北京通州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曾患水痘的人群占5.70%,抗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6.78%[7]。2018年温州龙湾区60岁以下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抗VZ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14%、82.89% ;15岁以下人群抗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58.68%,而15〜59岁人群抗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达91.23%[8];2017—2018年,安徽蚌埠20〜70岁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9、30〜39、40〜49、50〜59、60〜70岁人群抗VZ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15%、97.06%、93.55%、83.93%、80.00%[9]。美国每年约有100万HZ病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0~14、15~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人群HZ发生率分别为1.1‰、1.4‰、2.0‰、2.9‰、4.6‰、6.9‰、9.5‰、10.9‰[10]


Kridin与Cohen[11]研究表明,确诊HZ后3个月内HZ导致神经、眼部、皮肤和内脏并发症的风险分别增加0.48%、1.33%、0.29%和 0.78%,HZ 特异性并发症导致住院和死亡的绝对风险分别为0.97%和0.04%。PHN为HZ的临床症状中最复杂且最常见的一种,以持续性疼痛、跳痛为主,甚至还伴有痛觉过敏或是异常性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2]。大多数国家往往根据PHN和HZ相关住院费用来制定HZ疫苗接种策略,目前看来,这远远低估了 HZ的实际疾病负担。

2

VZV感染与免疫应答

VZV在机体内潜伏和晚期基因的沉默,可能与微RNA的缺乏相关[13]。VZV潜伏再激活的机制相对比较复杂:(1)VZV感染的靶细胞神经元和角质形成细胞也是APC,其表面的MHC I、MHC Ⅱ及胞间黏附分子1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14]。(2)VZV再激活后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VZV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活下游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途径、髓样分化因子88途径等,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IL-4、IL-12等和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免疫应答,因而在急性期HZ会伴有细胞免疫失衡的现象,如CD4+ T、CD3+ T细胞明显降低,CD8+ T细胞升高,CD4T/CD8T比值降低,最后导致神经、皮肤组织的损害[14-15];(3)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在VZV的感染及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6]。当抗原特异性T细胞减少和功能低下,导致机体内VZV再激活,致使HZ的发生[17]。研究者们提出,早期监测CD4+ T细胞及观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对病情的判定[15]。2010年,韩科等[18]对不同年龄段的HZ患者外周血检测结果显示,HZ患者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 )以及CD4+ /CD8比值均低于正常人群,其中Th与抑制性T细胞的比值(CD4+ /CD8+)明显降低。(4)CD4+ T细胞在呈递病毒抗原后,能成熟分化为Th1和Th2两个细胞亚群,Th1主要分泌IL-2和IFN-γ,能有效刺激、介导细胞免疫,参与炎症反应;Th2主要分泌IL-4、IL-5、IL-13,参与调控体液免疫应答。Th17和Treg同属独立于Th1和Th2的独特CD4T细胞亚群,Th17与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在HZ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9-20]。赵阳等[21-22]对Th17、CD4+CD25+ Foxp3+ 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在HZ病程中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Th17、Treg水平在HZ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增高,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与二者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也发生相应变化。

3

目前批准上市的HZ疫苗

3.1

Zostavax®

Zostavax®由美国Merck&Co开发,于2006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上市的1剂量接种HZ疫苗,用于60岁及以上人群预防HZ,2011年3月获准在50〜59岁人群中使用。其疫苗毒株为Oka/Merck株,每剂病毒含量至少为19 400 PFU,是水痘减毒活疫苗病毒量的10倍。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获准使用[23-24]


在美国大约38 000名60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的Zostavax®预防HZ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Zostavax®对60~69、70~79、≥80岁人群保护效力分别为64%、41%、18%。对于22 000名50~59岁人群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Zostavax®组HZ发生风险降低70%。Zostavax®上市后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群接种Zostavax®后,HZ发病率可降低51%。在北美和欧洲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中,22 439名50~59岁的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疫苗组接种1剂Zostavax®,保护效力可达69.8%[25]。Zostavax®接种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长达10年的上市后监测已证实其具有中等程度的有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26-27]

3.2

NBP608

韩国SK Bioscience公司开发的HZ减毒活疫苗NBP608采用与Zostavax®相同的MRC-5细胞系与Oka病毒株进行生产,旨在提供与Zostavax®对HZ相当保护力的疫苗。2019年,Choi等[28]在824名50岁或以上健康成年人中进行了NBP608临床试验,比较NBP608与Zostavax®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接种后6周,g特异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NBP608与Zostavax®组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 346.37和1 674.94;酶联免疫吸附斑点检测结果显示,NBP608组和Zostavax®组IFN-γ的几何平均斑点数(geometric mean number of spot,GMSN)分别为95.60、91.11斑点形成细胞/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的GMSN分别为17.37、13.59斑点形成细胞/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良事件发生率总体为49.82%,NBP608组为50.73%,Zostavax®组为48.91%。


HZ减毒活疫苗的保护效果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且接种部位常伴随炎症反应,如红斑、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急需更加安全高效的HZ疫苗。

3.3

Shingrix

2017年10月,美国FDA批准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重组亚单位疫苗Shingrix上市,用于50岁及以上成年人预防HZ。Shingrix由冻干重组VZV gE抗原和佐剂 AS01B组成,使用前混合,肌内注射接种2剂(间隔2~6个月)。其中重组VZV gE通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AS01B佐剂悬浮液成分包含3-O-脱乙酰基-4'-单磷酰脂质A和三萜苷(QS-21)。2017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建议将其作为50岁及以上人群首选HZ疫苗[29-30]


1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对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剂Shingrix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50~59、60~69和≥70岁3个年龄组共15 411名受试者,其中疫苗组7 698人,安慰剂组7 713人,接种后平均随访3.2年,疫苗保护效力可达97.2%,不同年龄组保护效力相当[31]。Cunningham等[32]对7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剂Shingri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13 900名受试者(平均年龄75.6岁)随机分为疫苗或安慰剂组,接种后平均随访3.7年,疫苗保护效力为89.8%。汇总分析结果显示,Shingrix对50岁以上人群HZ保护效力为91.3%,对PHN保护效力为88.8%。疫苗接种后7 d内,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0%和29.5%。

4

研发中的新型HZ疫苗

HZ减毒活疫苗在预防HZ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保护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而HZ重组亚单位疫苗在50岁及以上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效率。目前HZ疫苗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新型HZ疫苗。

4.1

新型重组亚单位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利用不同表达系统表达抗原蛋白,辅以佐剂注射至机体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等特点,成为疫苗研发的热点之一[33]。重组亚单位疫苗研发的关键问题有[34-36]:(1)候选抗原的筛选。候选抗原主要具有免疫原性强、抗原稳定性强等特点。从病原学角度来看,gE、gB、gH均能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中和抗体,其中gE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最强的糖蛋白,也是HZ疫苗研发重要的候选抗原。gB在膜融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抗病毒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也是HZ疫苗潜在的候选抗原[37];(2)佐剂系统应用。目前,有5个成熟的疫苗佐剂平台[38]:矿物盐类佐剂(如明矾)、油乳佐剂(如MF59、QS-21)、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以及衍生物类佐剂(如CpG DNA)、微粒抗原呈递系统佐剂(如脂质体、聚乙交酯、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类佐剂(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21年,贺蕾[4]构建可表达VZV gE的pcDNA3.4-gE-his质粒后,选择3种复合佐剂(MF59、CpG、QS-21)与gE共同免疫小鼠。结果发现,MF59佐剂、MF59与QS-21或CpG 2006构成的复合佐剂均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gE特异性抗体,可以作为HZ重组亚单位疫苗理想的候选佐剂。此外,植物源多糖联合铝佐剂[39]、铝佐剂等也都是重组亚单位疫苗理想的候选佐剂。

4.2

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疫苗

Ad载体疫苗将抗原基因通过Ad载体呈递到宿主细胞,诱导免疫应答[33]。相较于其他病毒载体,Ad载体具有基因毒性小、安全性好、可被改造为复制缺陷病毒载体和选择性复制的溶瘤病毒载体等优点[40-42]。陈伟伟等[40]采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gE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gE,分别以病毒滴度3.3×106、1×107、3×107感染单位(infectious unit,IFU)/ml剂量的质粒单针肌内注射免疫NIH小鼠。结果发现,免疫剂量为1×107和3×10IFU/ml时,在第4周和第6周,均可引起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

4.3

DNA疫苗

DNA疫苗通过将目的抗原基因构建至质粒免疫宿主,从而获得免疫应答[33]。DNA疫苗具有安全性高、构建周期短、能诱导较强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也是具有潜力的疫苗研发路径[43]。研究发现,单独注射DNA疫苗免疫原性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大型动物模型和人类中更明显。为改善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开发出了能够增强DNA摄取、表达和免疫原性的其他接种方式,包括各种递送装置,例如基因枪、无针注射装置和体内电穿孔装置[44]。周旭等[45]分别构建了gH和gL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于第0、3、5周用质粒单独或与CpG1826佐剂共同免疫小鼠。结果发现,仅双质粒与佐剂共免疫组小鼠血清显示出中和活性,即gH-gL复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同时gH也是HZ疫苗潜在的候选抗原。林俊杨[43]采用pcDNA3.1质粒构建3种含有gEIE63基因序列的DNA疫苗,以50 μg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1826(CpG-ODN1826)为佐剂,肌内注射接种小鼠,可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gE特异性IgG抗体。Kim等[44]用插入VZV gE、IE63IE62基因的重组DNA质粒免疫C57BL/6小鼠发现,3种DNA疫苗均可诱导产生较强的VZV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应答;与编码IL-7或IL-33的DNA质粒共接种,VZV特异性CD4+ T细胞应答明显增强。在单剂量免疫质粒后2周,用1×107 PFU表达gE的痘苗病毒(VV-gE)对小鼠进行攻毒,攻毒后第2天和第5天,小鼠卵巢VV-gE滴度分别下降至4×103、1×10PFU。

4.4

mRNA 疫苗

mRNA疫苗将外源目的基因通过体外转录技术制备的mRNA以特定的递送系统递送至宿主细胞,表达目的蛋白,进而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相较于DNA疫苗,mRNA疫苗具有高安全性、高免疫应答性等优势,是疫苗研发方向的亮点[35]。同时,mRNA疫苗研发具有几大挑战[46]:(1)mRNA序列设计及稳定性。由于mRNA极易被RNA酶水解代谢失活,因此mRNA序列设计及稳定性是mRNA疫苗研发和生产的挑战之一;(2)递送系统。人体内环境复杂,mRNA能否被安全准确递送至胞内也是mRNA疫苗有效性的关键,故而递送系统是否有效也极为关键;(3)质量控制。模板DNA的残留和mRNA不完全合成表达,也是mRNA疫苗研发的难题。Monslow等[47]将预免疫28 d VZV减毒活疫苗(19 400 PFU)的成年健康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第1组比较不同类型疫苗接种后免疫原性: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包裹编码VZV gE 抗原的 mRNA 疫苗(VZV gE mRNA/LNP)50、100、200 μg 接种各 5 只,19 400 PFU VZV减毒活疫苗接种4只,50 μg VZV gE亚单位佐剂疫苗接种5只(间隔28 d加强接种2剂);第2组比较不同剂量VZV gE mRNA/LNP接种后免疫原性:100、200、400 μg接种各5只,间隔28 d,加强接种2剂。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疫苗接种70 d后,抗体水平以大致相同的速度衰减,但仍高于接种前;(2)在接种后第42天和第70天,100和200 μg剂量的mRNA疫苗、50 μg剂量的VZV gE亚单位佐剂疫苗组的抗体亲和力分别为0.18、0.20、0.18和0.30、0.32、0.25,明显高于减毒活疫苗(0.12、0.21);(3)VZV gE mRNA/LNP 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与剂量呈正相关;(4)在加强接种后第70天检测IFN-γ、IL-2、TNF,发现50、100、200 μg剂量的VZV gE mRNA/LNP组和减毒活疫苗组的小鼠血清CD4+ T细胞中IFN-γ阳性率分别为35%、40%、75%、10%,IL-2阳性率分别为55%、45%、62%、2%,TNF阳性率分别为52%、50%、83%、10%。由此可见,50、100、200 μg剂量的VZV gE mRNA/LNP诱导的细胞免疫水平高于VZV减毒活疫苗。

5

展望

HZ造成的疾病负担引起全球极大的关注,安全、有效、可及的HZ疫苗也成为全球研发热点。已上市的HZ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低于亚单位疫苗,且病毒含量是水痘减毒活疫苗的10倍左右,产量受到一定限制;已上市的亚单位疫苗中佐剂虽然会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但佐剂本身存在的免疫刺激和接种依从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亚单位疫苗的使用。mRNA疫苗可诱导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其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表达抗原,不存在DNA疫苗有可能整合至宿主基因组的风险,具有较大的研究应用前景,值得关注。另外,合适的动物模型选择和感染模型的建立对于HZ疫苗临床前评价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

孙惠敏1 综述    李秀玲2 审校

1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第四研究室,上海 200051;2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1403

通信作者:李秀玲,

Email:lixiuling@sinopharm.com


引用本文:孙惠敏,李秀玲. 带状疱疹疫苗研究开发进展 [J].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23,46(1):55-60.  

DOI:10.3760/cma.j.cn311962-2022061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