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死亡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通过小分子化合物 (Erastin 和RLS3) 细胞毒性作用发现的【1】。这些小分子通过靶向胱氨酸摄取、谷胱甘肽 (GSH) 合成、铁负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 活性和铁死亡抑制蛋白-1 (FSP1) 人为地诱导铁死亡【2,3】。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可能与多种病理情况相关——包括急性肾损伤、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阻断 (ICB) 激活的 CD8+ T细胞可以使肿瘤细胞铁死亡敏感。小分子铁死亡诱导剂和 PD-L1 阻断剂的组合协同增强了临床前模型中的抗肿瘤功效【4,5】。然而,在没有化合物诱导剂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是否能发生内源性铁死亡仍然是个谜。此外,包括在肿瘤微环境中,尚未确定内源性铁死亡机制和潜在的生理和病理条件。
2022年2月24日,密歇根大学邹伟平教授团队 (廖鹏博士和王维民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上发表文章CD8+ T cells and fatty acids orchestrate tumor ferroptosis and immunity via ACSL4,揭示CD8+ T细胞和脂肪酸通过ACSL4协调肿瘤的铁死亡和免疫反应。
通过前期工作,该课题组发现免疫检查点疗法在体内诱导肿瘤的铁死亡,而在体外培养系统中, T 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增强了由 Erastin 或 RSL3 诱导的肿瘤细胞的铁死亡。然而,单独的IFNγ本身并不能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的铁死亡。因为铁死亡与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6,7】,所以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假设IFNγ 可以有选择性与脂肪酸合作,在没有小分子诱导剂的情况下, 诱导肿瘤细胞的铁死亡. 研究人员首先筛选并测试了所有典型脂肪酸与IFNγ联合作用,发现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与IFNγ协同作用, 可在不同种肿瘤细胞系中有效诱导细胞铁死亡,非其他类型的死亡。
酰基辅酶 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 (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ACSL4) 是主要利用AA合成AA-辅酶 A的酶,后者被酯化为磷脂;而且先前报道,外源性AA可通过ACSL4增强 RSL3 诱导的铁死亡。为了探索IFNγ和AA诱导铁死亡的机制,研究人员在构建不同种类的ACSL4敲除肿瘤细胞系,发现IFNγ和AA诱导的铁死亡是通过ACSL4进行的;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发现,IFNg可以直接通过STAT1-IRF1信号通路调节ACSL4的表达。
因为细胞脂质组成和脂肪酸代谢对控制铁死亡至关重要,所以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 IFNγ与AA联合使用是否会改变肿瘤细胞的脂质组成,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的诱导更敏感。通过靶向磷脂质谱分析发现,AA通过ACSL4优先整合到含有 C16 和 C18 酰基链的磷脂中;同时,研究人员在联合IFNg与AA和不同的C16或C18脂肪酸的实验中发现,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POA) 或油酸 (oleic acid,OA) 会协同增强IFNγ与AA诱导的铁死亡,再通过靶向磷脂质谱分析发现, OA 影响含有AA酰基链的磷脂的组成,特别是增加18:1_20:4相应的磷脂。
如果肿瘤细胞铁死亡能导致肿瘤抗原释放和扩散,那么 ACSL4敲除 (KO) 和 ACSL4野生型 (WT) 的肿瘤细胞在体内会不会表现出不同的 T 细胞反应?通过在免疫缺陷和免疫正常的老鼠接种肿瘤细胞发现,ACSL4 KO 和ACSL4 WT 的肿瘤生长在免疫缺陷老鼠体内没有差别,而在免疫正常的老鼠,ACSL4 KO肿瘤显著大于ACSL4 WT肿瘤,ACSL4KO肿瘤细胞有着较低的lipid ROS,和更少的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和CD4+ T细胞,以及更少的IFNγ和TNFα细胞因子。表明肿瘤 ACSL4 通过控制肿瘤铁死亡影响体内自发抗肿瘤免疫。
接下来,研究人员假设补充花生四烯酸作为 ACSL4 的底物, 会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进而抑制肿瘤进展,并协同 PD-L1 阻断剂在免疫活性正常的小鼠中的增强抗肿瘤作用。通过不同小鼠肿瘤模型,研究人员发现低剂量花生四烯酸可以靶向肿瘤,促进肿瘤免疫,提高对检查点阻断的治疗效果。
单独AA或者IFNγ不能诱发肿瘤细胞铁死亡, 而AA和 IFNγ组合直接引发肿瘤细胞铁死亡。这种自然的肿瘤铁死亡机制在概念上类似于不同细胞因子(如 TGFβ和IL-6)组合诱导 Th17 细胞或 Th22 细胞【8-10】, 同样, 类似于TNFα 和 IFNγ组合诱导以炎症细胞死亡为特征的 PANoptosis【11】。这一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得到的结果, 将激发人们探索此种铁死亡机制在自身免疫和感染免疫中的有效性。此外,由于 IFNγ通常由活化的效应 T 细胞产生,贫乏的T 细胞浸润和 IFNγ基因信号的丧失可导致肿瘤细胞绕过上述免疫相关的铁死亡,形成肿瘤免疫逃避。因此,这些数据表明,肿瘤细胞的铁死亡缺陷可能是之前“冷“肿瘤未被识别的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ACSL4 依赖性铁死亡是 CD8+ T 细胞 (CTL)以前未被认识到的一种杀伤靶细胞的模式。因此,细胞凋亡(Apoptosis)不再是CTL介导的肿瘤死亡的唯一机制。鉴于细胞凋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免疫耐受性细胞死亡(Immune tolerogenic cell death)(2 型细胞死亡),由 IFNγ和花生四烯酸(AA)联合诱导的肿瘤铁死亡(Ferroptosis) 可能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1 型 细胞死亡)。此发现不仅为 CTL 杀伤性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提示两种细胞死亡类型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
附邹伟平课题组近期部分工作:
参考文献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