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大疗效,这么好的药,如何加速研发?

收藏
关键词: 剂量研发
资讯来源:药明康德
发布时间: 2022-09-30

▎药明康德

精准、高效、副作用更低,这是每一位患者对新药的渴望,也是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


高活化合物(High Potency Compounds)就是这样一类物质,顾名思义,其指的是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即便使用小的剂量,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作为具有强杀伤力的“导弹”,它们既能单独成药,也能与其他分子偶联,在“精准制导”下发挥更大威力。


但高活化合物的研发和生产在操作上要求很高,物料处理、特定反应操作、纯化冻干、测试分析、废物处理、设备清洗等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的挑战,许多新药开发者可谓“谈高活色变”;而如果想将多种化合物“偶联”,更需要高活性化合物,连接子和不同分子(大分子,多肽,寡核苷酸等)的各种工艺开发和生产能力,“一站式”解决不同偶联环节成为越来越多创新者的需求。


高活药物领域的探索需要能力强、规模大、技术全面的平台,让研发和生产更快捷、更可及。


▲高活化合物研发生产挑战重重,许多新药开发者“谈高活色变”


提早布局 能力技术行业领先



事实上,对于什么是“高活”,目前没有正式的官方定义,行业内通常将OEL(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职业暴露限值)<1 µg/m³的化合物定义为高活化合物。


高活化合物药理活性特殊,且存在固有毒性,对研发及生产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在保障操作安全的前提下,高活化合物需要在高度密闭与洁净环境内生产。隔离密闭的硬件设施、药物分子的研发能力和专业的生产能力都缺一不可。


面对高活化合物研发生产的高投入、高要求,越来越多的药企选择将其交给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使自己能够“轻装上阵”。


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开始这一市场布局,在高活领域已经深耕10余年,硬件设施,经验与人才在业界保持遥遥领先。


起点在2012年11月,合全药业选址上海金山原料药生产基地,开始建设高活性药物研发与生产技术平台,业务囊括研发+克级到几十公斤级规模GMP生产。


历时19个月,高活性药物业务实现了第一个里程碑。2014年5月,金山高活实验室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反应釜的规模从100 ml到100 L。


面对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合全药业快速提升平台能力。2019年1月,常州基地高活实验室正式启动设计,同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初,常州基地首个高活原料药车间正式启用。就在今年6月,合全药业在常州投产第二个高活原料药车间,这也是合全药业的第三个高活原料药车间。该车间恪守全球最高质量标准,采用自带密闭隔离系统的三合一,配置了从250 L到3000 L不同规模的多个反应釜。


▲常州基地全新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 - 3000 L反应釜



该车间密闭能力(Containment Performance Target,CPT)已经可以达到OEL低至纳克级别的控制要求。


▲位于合全药业无锡基地的高活口服制剂车间 - 压片机设备


从地理位置上看,无锡基地距离常州和上海金山基地车程仅需1小时,随着新车间投产,三个基地更将充分发挥上下游协同效应,为开发高活创新药的合作伙伴提供从原料药到制剂、从研发到生产、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全方位服务。


合全药业对高活技术的探索远未止步。2023年三季度,公司还将在无锡基地启用首个高活无菌注射剂车间,全面满足合作伙伴对不同剂型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一站式平台 CRDMO赋能加速


如今,医药创新者对高活化合物的青睐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弄潮儿”正投身这一领域,在研发火热的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赛道上,都有他们的身影。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高活化合物市场规模分析报告,高活化合物市场规模将在2021至2028年间从220亿美元增至28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4%。

在独立成药之外,高活化合物还有更令人期待的治疗前景,即与其他化合物偶联。比如当高活化合物与能够精准定位的靶向性物质偶联,不仅有望精准高效地消灭癌细胞或病毒细胞,而且副作用会更小。偶联也赋予了创新疗法更多的想象力:高活化合物与多肽、抗体与连接子及有效载荷……


但此类化合物的研发和生产难度也更上一层。


比如,想要将小分子高活化合物与多肽进行偶联,需要小分子高活化合物、多肽和偶联三方面能力,传统平台通常只具有其中一种能力,要想实现偶联开发,需要将物料、样品等在2、3家公司之间不断转移,无疑增加了项目实现的时间和难度。


合全药业则具备完整的“一体化、端到端”能力,已经打造出独特的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平台,不仅联动自身在小分子化学、多肽化学和寡核苷酸化学等领域的能力积累,还垂直整合从非天然氨基酸、偶联物、原料药和制剂的上下游研发生产能力,结合全面的分析化学能力和申报写作服务,合作伙伴对偶联物的研发生产需求,都能在这里“一站式”解决。比如时下颇受关注的多肽偶联药物(Peptide Drug Conjugate,PDC),合全药业凭借在小分子、多肽、高活原料药和涉及PDC等新型药物分子的偶联化学方面的领先能力和规模优势,可为合作伙伴提供工艺开发及生产连接子(linker)、有效载荷(payload)、多肽等一站式端到端服务。


更重要的是,这些经验丰富的团队可以平行推进,研发价值链能够无缝衔接,极大地缩短研发生产时间,如一体化小分子化合物和多肽偶联物的研发生产可以比同行平均用时缩短4-6个月;PPMO(多肽共轭的吗啉代反义寡核苷酸)项目则可以6个团队平行推进,通过一体化CMC平台,仅用11个月就能将项目推进至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阶段。


▲6个团队平行推进,一体化CMC用11个月将候选化合物推进至IND


面向未来,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合全药业首席执行官陈民章博士表示:“合全药业始终高度重视合作伙伴在新药开发中的各类需求,并通过提升一体化CMC平台能力来实现赋能客户的承诺。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高活化合物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强与其他技术平台的联动,通过继续增强赋能平台的能力和规模,助力更多创新药物早日问世,造福广大病患。”



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如您有相关业务需求,欢迎点击下方图片填写具体信息。

如您有任何业务需求,请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业务对接平台,填写业务需求信息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