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完成2次融资,拿下12国商业化权益,同样的License-in,不同样的故事

收藏
关键词: 融资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1-06-14

6月7日,极目生物(Arctic Vision)宣布与专注于眼科神经调节疗法的美国医疗技术公司Olympic Ophthalmics达成合作 极目生物将负责Olympic Ophthalmics用于治疗干眼的商业化阶段产品iTEAR®100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韩国和东盟国家(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 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开发及商业化销售。

此消息一出,便再次将业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极目生物身上。

今年3月,成立还不满两年的极目生物又完成了一笔融资, 金额超过1亿美元。

这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领投,腾讯、Octagon Capital、香港企业家郑志刚参投,南丰生命科技、鼎丰生科资本、晨兴创投等原股东则选择继续增持。

这是极目生物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吸引到的第二笔融资。去年7月,极目生物才刚刚获得晨兴创投领投的3200万美元A轮融资。

从创立伊始,极目生物便将全部力量聚焦在眼科创新疗法上,决心以License-in(授权引进)模式发端,搭建 起自己的产品管线。

“相比欧美的蓬勃,国内眼科赛道过往发展很慢。包括国际药企在内一些玩家进进出出,发力不稳,都没能弥补眼科治疗领域和海外的显著差距。这种情况里,我们意识到License-in是一条正确的路,一条可以追赶过往的路。”极目生物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海迪对《医药界》·E药经理人表示。

极目生物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海迪


这也让极目生物在一开始就受到资本的青睐,成立时便拿到了香港南丰集团旗下南丰生科和鼎丰生科的投资。

借着这笔注资,极目生物在2020年3月从美国Clearside Biomedical手中获得了第一款产品 ARVN001(XIPERE,曲安奈德脉络膜上腔注射混悬液)在大中华区和韩国进行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利。该产品用于治疗与葡萄膜炎相关的黄斑水肿(UME)。Clearside在2021年5月已向FDA提交了该产品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若顺利批复,该药物将会是首个用于UME的治疗方案。2019年10月,XIPERE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商业化权益被全球知名的眼科保健公司博士伦拿在了手上。

“对很多海外的Biotech来说,找到一个可信赖的中国合作伙伴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希望在未来1~2年里,欧美眼科Biotech在寻找中国合作方时首先想到的会是极目生物,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期目标。”胡海迪信心满满。

打造“黑科技”

强大的License-in能力无疑是极目生物手中的一张王牌。

极目生物现有管线3款产品均通过引进所得,除了用于治疗UME的ARVN001外,ARVN002(阿托品眼用溶液)用于儿童进展性近视,ARVN003(匹罗卡品眼用溶液)则是一种针对老花眼的药物。

“极目生物的全部能量和资源都用在最具创新性产品的布局上。虽然现在只公布了3款产品,但未来将陆续引进更多。我们希望每一款产品都有‘黑科技’。”胡海迪这样解释极目生物在挑选项目上的独到眼光。

他口中的“黑科技”在引进的3款产品中得到了淋漓地体现。ARVN001是一种皮质类固醇曲安奈德专利混悬液。皮质类固醇是葡萄膜炎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疗效良好但存在白内障和眼压升高等副作用。ARVN001是全球第一款脉络膜上腔注射产品,突破性的给药技术正是它的“黑科技”。通过独有的SCS Microinjector专利技术,ARVN001可以实现将药物输送锁定在脉络膜上腔,避免药物在玻璃体内弥散,降低副作用。 该产品在美国提交NDA的III期临床达到了主要医学目标:47%的实验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达到15个字母以上的视力改善,对照组中仅16%;超过2/3的患者炎症症状得到缓解;在副作用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表现相当。

创新是当下医药行业最津津乐道的话题。First-in-Class该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胡海迪眼里,创新也好,First-in-Class也罢,关键看能否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First-in-Class不该是为了追求创新的创新。ARVN001通过特殊给药技术解决了别人无法解决的副作用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这种对创新的理解贯穿在极目生物整个License-in的策略之中。

第一笔引进仅仅过去五个月,2020年8月,极目生物与美国Eyenovia公司签订协议,获得了后者两款主要眼科创新疗法在大中华区及韩国的独家许可。两款产品同样目标明确,朝着未被解决的临床痛点。

ARVN002是一种低剂量阿托品的药械结合产品,用于治疗儿童进展性近视。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些研究发现 0.01%低浓度阿托品可以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在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已有相关产品上市。

不过,安全性方面的长期数据仍不明晰,对低浓度阿托品潜在副作用风险的担忧一直存在。在2020年5月政府相关会议上,就有眼科专家称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并非神药,部分儿童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提议不要只依赖眼药水来防控近视。

极目生物正试图以更精准、可控 的、安全和有效性双结合的给药技术来减少副作用的风险。 传统滴眼液每滴给药量约为40μL,ARVN002通过微矩阵药膜专利技术,可将每次给药剂量控制在6~8μL,这与接受滴眼液的眼部结膜囊容量匹配。 大大降低了药物的过度暴露量,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也可能更低,“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以提供微剂量给药的装置。

依托该项术研发的Optejet给药器提高了低年龄段患者的使用便利性。Optejet的工作原理类似喷墨打印机,患者可以水平操作给药,无需接触眼表,100ms内雾化的药物便可以在角膜表面覆盖一层均匀的微量药膜,且不受眨眼反射的影响。此外,二代产品还设计了蓝牙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对儿童用药情况进行追踪监控。

与之类似,ARVN003是一款匹罗卡品的药械结合产品,用于治疗老花眼的症状。2021年2月艾尔建研发的匹罗卡品溶液已经向FDA提交用于治疗老花眼的 NDA,有望年底获批。NDA基于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匹罗卡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近距离视力,约5%的患者身上出现头痛、结膜充血等副作用。

在Optejet给药器的帮助下,ARVN003在传统匹罗卡品滴眼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得药效稳定,副作用的可能性更小。

在愈发激烈的眼科赛道竞赛中,靠着对创新“黑科技”的执著引进,极目生物正在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胡海迪总结极目生物引进项目的策略,“研发成熟商业化风险低、前瞻性好市场潜力大、有独有技术创新性高,我们希望在刚开始引进的项目同时符合这三个因素。这其中的难度不亚于找一匹不怎么吃草又跑得快还能帮忙赚钱的马。幸运的是,这样的产品我们已经找 到了三个。 ” 而总能够相中“好马儿”靠的绝不 仅仅是运气。

专注在眼科创新

故事得从创始人的经历说起。

胡海迪的职业生涯开始于诺华制药,在眼科药物领域,诺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诺华工作期间,胡海迪主导了雷珠单抗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的上市工作,也是从那时起他坚定了将自己的事业专注于眼科领域的决心。

离开诺华后,胡海迪加入艾尔建中国担任执行医学总监,负责艾尔建在中国的临床研发、医学事务和产品管线战略。这段时间里,他看到了国内外眼科治疗领域之间具体的差距,也逐渐发现了国内眼科赛道的巨大潜力,“如果说很多疾病都是全球性的问题,那么眼科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式的问题。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在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上,直到2018年,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去做眼科的创新型药企。”

据Frost & Sullivan 统计,2018年美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为145亿美元,同期我国眼科用药市场规模仅为有27 亿美元,不足美国的1/5;但在各类眼病的患病人数上我国却远远高于美国,干眼症患病人数是美国的约8倍,白内障是美国的7倍,青光眼则约是美国的8倍。国内眼科治疗领域存在着供给和需求的巨大鸿沟。这让胡海迪感受到了巨大的使命感,“我萌生了自己创立一家眼科公司的想法,通过引进海外最新最好的创新技术和疗法,解决国内眼科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最大程度地惠及患者和社会。”

之后担任拓臻生物中国区负责人的经历,则让他获得了初创公司的第一手经验。“对我来说,这是一段很好的创业 预演。 从零开始,怎么创办一家公司,怎么搭建团队,怎么和投资者打交道。

2018年,胡海迪找到曾经共事过的两位前同事刘清和陈轶,说服他们一起创业。面对胡海迪的邀约,已是部门负责人的二人“二话不说”,便从原单位离了职。

刘清现任极目生物首席医学官,加入前,曾担任爱尔康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及医学事务负责人,历任亚太区医学总监和中国区眼科医学事务负责人。陈轶现任极目生物首席商业官,加入极目 之前负责艾尔建中国眼科的整体业务,负责涵盖不同治疗领域十多种产品的全部盈亏。

这支有着眼科丰富经验的三人核心团队成立后不久便得到了香港南丰集团旗下南丰生科和鼎丰生科的关注和注资支持。

至此,胡海迪凑齐了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极目生物于2019年2月正式注册。胡海迪曾对媒体表示,将公司命名为“极目”表达了公司的愿景,即专注于眼科治疗的创新并努力将其推向 极致。在胡海迪看来,这种专注正是极 目生物除去强大团队之外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取得商业合作成功的最大保障。 “极目生物只专注于眼科创新药,不会做其他领域,也不会去做仿制药。 在专注度上毫不动摇,让公司不管是资源投入还是人力分配上包袱都很小。 从公司过往的历史、完整的商业计划、团队建设、国际化视野等等各个环节都将这种专注连贯起来也可以打动到合作方,使他相信将产品交给极目生物一定可以做好。

三个License-in项目,三轮近10亿人民币的融资给极目生物开了个好头。推进现有3款产品在国内的临床和商业化是极目生物接下来计划要做的。

“第一款产品的IND去年底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国内的III期临床研究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开始,大中华区和韩国的商业化活动将从2022年到2024年陆续地展开。另两款产品则有很强的消费品属性,像正心谷、腾讯等有互联网基因的投资方都可以在商业化上提供很多想象空间。”胡海迪表示这样靠着License-in打下的良好基础,极目生物可以在逐步建立其自己的内部研发能力,在未来实现“两头发展”。

“License-in解决现阶段迫切的临床需求,对自主研发我们则更有耐心。极目生物将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投资在自主研发上,研发真正创新的眼科药物。”

2020年5月,极目生物成立了由中英美三国眼科专家组成的科学指导委员会,为创新研发提供指导。在今年,公司也在美国组建了专门的早期研发团队,关注更前沿的革新技术。胡海迪表示极目生物未来的发力点之一将可能会在基因治疗上。

文最先刊于《医药界》·E药经理人杂志2021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