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2022年太不平凡了。对于中国人,2022是异常艰难的年份,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关系紧张等因素下持续下滑,由此也影响了生物医药行业。国家药监局和医保政策法规收紧引发行业震荡;资本趋于谨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不少企业纷纷裁员、关厂、出售项目……
在今年的年终盘点里,我们将邀请来自行业协会、本土制药公司、跨国公司的代表谈谈各自的2022年,总结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不足之处,并展望新年。这一次采访我们准备得尤其充分,因为2022年注定要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
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研发客也在艰难的环境里坚守“源头创新”:原创访谈和数据分析,输出独家观点与洞见;坚持差异化报道,精选角度,力求观察与思考的专业性;保证文章质量,上至文章架构下至标题、字句甚至标点符号都精雕细琢,希望带给您良好的阅读体验。
我是疫情全面放开后最早一批被感染者,而且也必将有一批批前赴后继者,那心身体验只有感染过后的人才知道。我不想在2022年岁末同大家这样打招呼:你阳过了吗?千万小心呀!不过,我坚信,我国的防疫政策在新的挑战面前,也一定一次比一次更完善。经济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这是陈毅元帅的诗,我的名字就是父亲根据陈元帅的诗意给我取的。是的,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新年钟声已经敲响,衷心祝愿您和您家人健康平安,祝愿我们的生物医药行业,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性朝阳行业之一,永远充满生机,前程似锦。让我们满怀信心去拥抱全新的灿烂的2023年吧!(冬蕾)
行业协会篇
宋瑞霖:中国生物医药亟待伟大复兴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 宋瑞霖
张伟:祝愿研发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 张伟
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篇
吴一龙:NSCLC酝酿临床研究新突破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 吴一龙教授
李海燕:临床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永恒主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李海燕教授
张剑:乳腺癌药物研发的坚守与发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行政副主任/I期临床研究病房医疗主任 张剑教授
赵重波:重症肌无力治疗格局2022年嬗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赵重波教授
曹烨:临床试验行业“守门人”砥砺前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 曹烨博士
许重远:共燃历难弥坚的豪迈,携手从头再来的勇气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主任、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许重远教授
沈一峰:CNS药物创新科技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机构办主任 沈一峰教授
患者组织篇
黄如方:解决支付问题将促进国内研发动力
蔻德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 黄如方
顾洪飞:患者组织是链接各利益方的桥梁
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顾洪飞
传统大药厂篇
李燕:齐鲁坚持产业报国、实业兴企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李燕
张连山:恒瑞将以中国癌症病人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
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 张连山博士
葛均友:科伦博泰坚定推动国际化助推公司发展
科伦博泰首席执行官 葛均友博士
杨琴:石药集团明复乐蝶变的一年
石药集团明复乐药业(广州)总经理 杨琴博士
颜杰:信立泰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创造未来
信立泰药业总经理 颜杰
跨国公司篇
王莉:缩短时间差,礼来转向早期全球同步研发
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礼来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 王莉博士
陈朝华:辉瑞全速推进中国进入全球同步开发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陈朝华博士
王璘:武田研发对中国的投入长久且有战略性
武田全球研发副总裁、武田亚太研发负责人 王璘博士
张维:BI中国研发广积粮、善迁徙、丰羽翼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医学和研发负责人 张维博士
王娜:安斯泰来致力将科学创新转化为患者价值
安斯泰来中国副总经理及开发本部总监 王娜博士
下篇是生物技术公司和投资人的新年寄语
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