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客日文公众号“医薬研発達人”上线|新闻稿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研发客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1-07-05
7月5日 ,国内首家面向中国和日本读者,介绍两国药品科学监管和新药临床研究发展生态的日语版“医薬研発達人”今日正式上线。
医薬研発達人微信公众号:
医薬研発達人日语网站:
http://www.pharmadj.com/member/jp/regist_step1.htm
日本读者请搜索ID:@707mfqir 关注医薬研発達人LINE公众号
“医薬研発達人平台致力于促进中日药品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两国生物制药公司的合作,造福两国患者,以文章出版形式,搭建平台,是继研发客开通面向全球读者的英文版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全球化战略部署。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放到了一衣带水的东瀛之国。”研发客总裁、出版人戴佳凌先生说。
达人,最早源自于《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为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尊重与帮助,就能赢得对方的友谊。新冠疫情期间,中日人民书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佳话,互助互重。而“达人”在日语中也特指在某一领域十分专业、出类拔萃的人(英语中的talent)。”医薬研発達人“寓意书写致力于中日制药监管、科学家、企业家点滴轶事,展现最先进的中日制药工程技术和匠人精神,因此,“医薬研発达人”的名字应运而生。
“医薬研発达人”特聘日语版高级主编Labcorp日本临床开发高级战略总监高野哲臣先生在亚太临床开发和监管事务方面拥有近 30 年的工作经验,他自2003 年就开始关注中国的药政管理,参与不下50场研讨会并向日本观众介绍中国多年来的变革。他曾参加2009年首届中国DIA年会,这在日本制药界非常罕有。此后,每年中日相关论坛他都积极参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回忆说,过去他介绍中国时,参加的人很少,现在想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多。
高野哲臣先生在2019年11月召开的第16届DIA日本年会上。
高野先生一直忙于学习中国CDE每周发布的新政策。为了更好了解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他从6年前开始学习中文。
数年前,我在DIA 东京年会上结识了高野先生,并经常就中国与日本制药行业和药监改革等话题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对中国制药行业的深刻洞见。同时,我也与高野先生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信任。因此,当我们想推出日语版时,自然而然想到邀请他作为我们的主编,而高野哲臣也欣然答应邀请,以外籍专家和日语版主编身份加入,他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希望在中日制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日中両国のさらなる医薬発展への架け橋)。
日本药物信息协会(DIA)前任办公室主任、制药行业亚太区资深顾问植村昭夫博士认为,亚太地区在全球生物医药的地位日益重要,包括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亚太市场将超越欧洲位居第二。植村昭夫博士也受聘于研发客,作为日语版的资深编辑,为日文文章选题、内容和方向把关。
在亚太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亚洲最重要的国家。过去5年,中国制药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成为第二大医药市场。越来越多中国初创企业瞄准了全球市场。而亚太地区是一个重要地域。其中,日本是国内企业希望以高品质产品上市的医药市场。
笔者在2019年参加第16届DIA日本年会与PMDA审评员及日本药物信息协会(DIA)前任办公室主任、制药行业亚太区资深顾问植村昭夫博士(右一)合影。
就在近日,深圳微芯生物开发的全新分子实体西达本胺获日本药监局PMDA批准。这是中国本土企业首个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深圳微芯创始人董事长鲁先平博士在接受研发客采访时说,希望中日之间临床研究数据基于科学基础互相接受的程度越来越大,中日科研、法规、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
放眼日本制药行业,全球化是日本生物制药公司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也是如此。
医薬研発達人将是通往亚太的重要平台,因为中日是友好邻邦,历史文化相近;中国和日本人种在基因和疾病谱上高度相似,两国患者对药物开发有相同的临床未获满足的需求;与此同时,两国药监部门都在进行改革。
前不久,由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日本制药工业协会(JPMA)共同举办了首届“中日ICH联合研讨会”(详细报道见本期头条),会议分享了中国和日本药监部门各自实施ICH指南的努力,加深对双方情况的了解。
药审中心副主任周思源在会上指出,中日监管机构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施ICH各项指南,提升亚洲国家的监管水平。
“现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接受鼓励全球早期临床研究。日中两国企业应抓住机遇,在两国开展更多早期临床研究。”药审中心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在该会上这样表达。
正如高野先生说,中国企业如海和药业、思路迪医药、烨辉医药等企业纷纷与日本生物技术公司开展了项目引入,同时开展了中日双报。EPS联合创始人、辉粒药业创始人董事长许平博士,十分看好中日药品同步开发和申报。他曾作为国家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日本求学工作30年后,他回到苏州创业。未来他将组织多场“中日双报”相关话题的研讨。
植村昭夫博士说,由于历史原因,两国缺乏更深入的交流,信息缺失甚至“误解”依然存在。基于上述背景,建立一个中日医药信息平台已成为消除障碍、增加中日两国携手共创辉煌未来的基石。
“医薬研発达人”旨在促进两国药品监管机构、医疗技术、企业和科学家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约有100多家媒体,欧美相关翻译信息众多,但来自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消息却很少见。因此,医薬研発达人非常独特。
“冬蕾曾多次参加日本行业会议,报道日本监管和制药企业,她的文章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因此,是时候关注我们的亚太邻国日本医药市场和法规科学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地理相近、文化相亲,目前,以中日两国为代表的亚洲生物医药界在世界医药创新的贡献率逐年上升,东亚正在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热点地区。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日本制药协会(JPMA)都是国际制药商协会联合会(IFPMA)的成员单位,两会也有着紧密的合作,我们期待中日两国医药产业界能够携手合作,为两国人民及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医药大国,对ICH指南的落实意义重大。两国同处东亚地区,地缘传统、文化多有相同或相近之处;近几年来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和日本公司的项目引进日益增多。中日制药企业合作开发新药,将有力推动药物全球同步研发,推广ICH的理念的落实。”
——亦弘商学院研究员、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苏岭博士
“近20年前,中国一直专注于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现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在创新转型,给日本制药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正在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面对来自中国的大量信息和政策法规,日本制药企业需要一个用日语介绍中国医药行业的媒体。”
——Labcorp开发 日本临床开发高级战略总监 高野哲臣
“日本企业需要了解中国医药行业的可靠信息,因此,提供专业可靠的日本行业信息非常必要。医薬研発达人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EPS联合创始人,辉粒药业创始人兼CEO许平博士
“日本医疗保健体系完善,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动创新药物,制药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对于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来说,全球化是最好的出路,而进入日本市场也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RDPAC前任负责人、前任安斯泰来中国前董事长兼总经理卓永清先生
“中日两国文化同源,药品领域的科研,产品,监管交流也日益增多。作为ICH创始国的日本和连续两届管理委员会成员的中国,可以互补,互相促进之处尤为多样,从传统汉方药,到最前沿的创新药物,从研发到市场,都有很多合作空间。希望中日两国共同谋划疫情之后的更大合作谋划空间,以实际行动来促进两国的民间交流和经济往来,共同促进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健康。”
——Parexel技术副总裁,前CDE主审,高级审评员 张星一
“润东医药最早由我父亲姜世新先生在2004年创立,我本人从2001年开始在日本学习工作近十年,而润东从那时开始就与日本的合作伙伴有颇深渊源。2006年设立润东日本办事处,2009年发起成立亚太临床试验联盟(A-PACT),2018年在东京设立润东日本子公司。一直以来很多日本医药企业同行都是我们学习合作的伙伴。”
“润东从2006年开始受中国NMPA国际交流中心所托,连续筹划组织了九届中日医药交流会。医薬研発达人是另一个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意义非凡的中日医药交流的平台,非常荣幸润东能参与其中,未来我们希望参与会议组织等活动携手合作,共同促进中日间医药行业的交流和发展。”
“日本制药公司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与在华的欧美药企相比,日本药企在中国显得落后,日本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在中国加大发展。”
“自两年前春天医药在大阪设立办事处以来,不少日本企业希望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让日本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他们希望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医药环境,大家的愿望很迫切。”
“要了解中日两国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我愿意参与报道和翻译,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愿意加入我们的平台。”
“这是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创建这样一个媒体平台的意义甚远。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一生悬命,全力以赴。我们要有整体思维和框架计划。一切需要有全面和稳妥的计划之后,才能有条不紊的推进。只有放下利益之心,秉持促进中日医药友好交流的利他之心,方能让这件有意义的事长远发展。无论需要多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继续努力,至少从今天开始,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感谢在策略过程中许平博士、姜海等许多业内老师给予的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