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过半,资本市场暖了吗? | 投资观察

收藏
关键词: 投资
资讯来源:研发客
发布时间: 2022-07-13
•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今年一季度投资案例数同比下降35.44%,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7.35%。到了4、5月份,融资事件数分别大幅降低62.30%和60.98%。
• 一些昔日活跃的投资机构,在今年上半年仅有一次领投。
• 科创板上半年仅有4家新药研发公司上市,在6月加快了上市流程。
• 科创板运行满3周年,将迎来开板以来解禁的最高峰。


“资本寒冬”又将来袭?


据研发客独家获悉的券商内部数据显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整体融资在2022年出现大幅下降,一季度投资案例数同比下降35.44%,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7.35%。到了4、5月份,融资事件数分别大幅降低62.30%和60.98%。


早在2018年,研发客就曾针对“资本寒冬”这一话题采访过诸多生物医药行业专业机构投资者。彼时,几家未盈利biotech公司刚刚试水港交所的18A,而A股科创板也正紧随其后。投资者们普遍认为,资本的春天很快来临。事实上,在这两个上市通道的加持之下,一级市场融资一度水涨船高,IPO的速度和数量双双攀升。但是,这一切在2022年嘎然而止。


2022年上半年融资情况汇总(横屏看大图)


红杉中国出手最多


具体到新药研发领域,从研发客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2022年6月30日,与新药研发相关的融资共有157起。2021年的这个数字是161起,应该说数量上几乎持平。差别在于,相较于2021年,今年的投融资近乎完全集中在A轮甚至更早阶段。

其中,红杉中国出手次数最多。研发客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红杉中国共有5次领投,无一例外,均为pre-A轮/A轮融资。

从治疗领域来看,红杉中国的五次领投中,既有普方生物这样从事ADC药物研发的主流创新药,同时也不乏一些小众赛道,比如为帕金森等一系列重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方案的士泽生物、开发放射类肿瘤治疗药物的辐联医药、研究细胞原位再生和焕新的昕瑞再生。

经纬创投上半年共4次出现在研发客研究院的投融资名单上,同样均为Pre-A轮/A轮。投资领域包括AI驱动智能大分子药物开发、通用型细胞治疗、罕见病基因疗法等等,可谓中规中矩。

再来看高瓴资本,这家在医疗健康行业下重注的投资机构,投过诺诚健华、嘉和生物、奕拓生物等多家新药研发企业,目前仍然是百济神州第三大股东。从研发客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来看,截止2022年6月30日,高瓴仅出手一次领投。

今年2月,高瓴创投领投了格博生物5000万美元A轮融资,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易方达基金跟投。格博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分子胶靶向蛋白降解新药研发公司,针对既往认为“不可成药”的致病蛋白靶点,开发新一代分子胶药物。除此之外,无论是高瓴资本还是高瓴创投,都没有在新药研发赛道中有更多参与。

而这两年在医药投资领域表现活跃的正心谷资本,今年上半年仅有的一次领投,给了专注于siRNA药物开发的舶望制药A轮融资。

拓展阅读
进军siRNA领域,舶望有备而来|DJS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后期融资变得格外艰难已成为投资机构和企业心照不宣的共识,但上半年仍然有30多家企业获得了资本的认可,完成了B轮或后期融资。


二级市场努力走出低迷


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华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下跌27.37%,同期恒生指数下跌6.57%。可见,在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更不如意。


据研发客研究院统计,2022上半年共有9家新药研发企业完成IPO。其中,仅有乐普生物和瑞科生物两家在香港上市。实际上,受到疫情反复和资本市场降温的影响,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IPO数量与募资金额均有所下降。


拓展阅读

瑞科生物:领跑疫苗新型佐剂 | 江湖


而当前一级市场后期项目融资困难,与IPO速度放缓以及上市后普遍的破发不无关联。自2021年以来,港交所18A上市减速,并出现破发潮。数据显示,在50家18A生物医药公司之中,有18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低于发行价。


受疫情影响,科创板上半年仅有4家新药研发公司上市,分别是迈威生物、亚虹医药、首药控股和海创药业。其中,首药控股和海创药业遭遇了上市首日破发。


拓展阅读

亚虹医药SWOT分析:膀胱癌口服靶向药进入关键临床研究 | 研究院

迈威生物SWOT分析:专注抗体,布局广泛但免不了红海竞帆 | 研究院


所幸,科创板上市流程在6月份按下了提速键。整个六月,包括智金翔泰、韬略生物、荣盛生物、必贝特医药在内的多家药物研发公司IPO申请获受理。港交所方面,宜明昂科和绿竹生物是两家值得期待的IPO冲刺企业。


科创板或迎解禁潮?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时间如梭,迄今科创板运行已满3周年,也将迎来开板以来解禁的最高峰。


科创50指数从起始点位1000点,经过3年历程,仍然在1000点附近徘徊,这也意味着科创板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市后,并没有出现整体性上涨。


根据IPO锁定期规则,IPO前股东持有的股份一般锁定一年,但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份锁定三十六个月(3年)。


如今3年届满,也意味着首批上市的科创板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有的股份锁定三十六个月(3年)已过,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可以光明正大进行公开解禁、减持了。


从行业分布看,2022年科创板“一年限售股”解禁规模最大的行业为生物医药,达1052亿元。“三年限售股”解禁规模中,生物医药也排名前三,仅次于电子信息和计算机。


从近期已披露的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减持公告来看,皓元医药减持力度最大。6月19日晚间,皓元医药(688131)发布公告称,上海真金高技术服务业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真金投资”)、上海景嘉创业接力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景嘉创业”)等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9.5%公司股份。


资料显示,据悉,皓元医药是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为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于2021年6月8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真金投资、景嘉创业、上海泰礼、含泰创投均为皓元医药创始股东。真金投资大股东为上海金进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这家公司的背后又站着上海浦东科创集团。 作为最早进入皓元医药的创投股东,这些股东持股成本均不高。


根据披露,上述4家拟减持的创投机构,股票锁定期只有1年。2021年5月,皓元医药首次公开发行1860万股,发行价格为64.99元/股。截至7月4日,皓元医药发行价为150元,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20%。 


除皓元医药减持力度较大外,其他于近期公布减持意向的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还包括洁特生物、华恒生物、奥精医疗、圣诺生物、华熙生物、赛诺医疗等。


科创板大规模的原始股解禁以及后续潜在的减持压力,成为投资者担忧的流动性问题之一,也让始于5月的本轮反弹行情中,科创50指数涨幅明显滞后于创业板。但根据创业板以往解禁潮的经验,原始股东在解禁后减持的意愿并不如市场预期的那么强烈,估值、盈利等基本面因素才是其未来能否持续走强的关键。



总第1654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www.PharmaD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