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472倍收购亏损药企,上交所火速问询!基药目录调整最新消息流出!

收藏
关键词: 亏损药企收购
资讯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时间: 2020-11-14


一周头条


  南新制药拟溢价472倍收购持续亏损生物药企,遭上交所火速问询;有消息称国家有关部门拟准备于近期组织召开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公布7大古代经典名方;河北省打击高价药,同通用名价差超1.8倍取消挂网……本周医药圈有哪些新闻值得关注?小编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溢价472倍收购,

上交所火速问询南新制药

  

  已停牌10个交易日的南新制药于11月9日复牌,拟以较净资产溢价472倍的价格收购兴盟苏州。11月8日晚,南新制药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内部重组完成后的兴盟苏州100%股权。交易各方初步商定标的资产预估值不超过26.715亿元。发布收购预案后,同日上交所火速予以问询。2018年度、2019年度兴盟苏州分别亏损8310.11万元、8605.94万元 。对于该公司的收购估值成为上交所四大问询方面的首个问题。(财联社)

  

点评



  通过收购,南新制药将切入生物药领域,兴盟苏州有2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Ⅲ期。但从上述收购对价和兴盟苏州的盈利能力、净资产看,两者看起来似乎并不匹配。此外,该交易完成后,将在上市公司合并层面产生大额商誉。目前兴盟苏州仍无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持续亏损情形尚未消除。另一方面,未来还将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均可能导致该公司亏损持续扩大。若未来兴盟苏州的的产品管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研发失败,则上市公司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

  

  

基药目录调整最新消息流出

  

  近日,业内传出消息,国家有关部门拟准备于近期组织召开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会议邀请了16个省的相关主管部门,主要内容就是讨论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相关工作。根据政策要求,国家基药目录出台的重要依据,就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一旦这个办法确定,相关目录调整工作旋即将依此展开。(药智网)

  

点评



  从目前来看,基药调整周期3年不变,每年可能动态调整。动态调整的范围不会太广太宽。但毕竟疾病发病在不断的变化中,尤其是老龄化社会,药品需求会快速向慢性病倾斜。事实上,一个月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组织召开了基药制度座谈会,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会议座谈,讨论基本药物政策的问题,重庆希尔安、太极集团、华森、药友、阿斯利康等13家制药企业被邀请参加会议。该会议主要是了解各地、各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征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建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点名医药腐败

  

  1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评论”板块发表《多管齐下推动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的文章,其中指出了医院设备物资供应科主任在采购医疗设备中收受贿赂等典型案例。文章也提到近期的冠脉支架带量采购,11家中外企业26个冠脉支架产品参与投标,通过公开竞价产生拟中选产品10个,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评论指出,高值耗材集采降低产品价格是持续深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改革为患者带来的实惠,也是多管齐下推动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点评



  无论是针对药品还是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都通过以量换价、量价挂钩等原则大幅降低了产品价格,并通过带量采购、保证使用的原则保证了中选产品在报量的公立医院市场的销路,进而一定程度上清除了企业带金销售的必要性。

  

  

同通用名价差超1.8倍,取消挂网

  

  近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下发《化学药品挂网实施方案》。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价格申报后的价格遴选。之前浙江狙击高价药的做法是,对竞争多的药品进行价格排序,清退价格最高者。而河北狙击战更为严厉,除非药企达成价格同盟,否则所有挂网药品,药价必须保持在1.8倍价价差内。价格差距高于1.8倍的,直接清退。(趣学术)

  

点评



  浙江、河北两个医药大省接连对高价药进行清退,让行业猜测,这会否成为省级医保部门统一动作。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带量采购带来部分品种的大降价,带量采购外大量产品是否还能继续保持高价则不可知。而河北和浙江的动作表明,带量外产品不会是避风港,价格大下滑已经不可避免。因为现在药品降幅不再取决于药企本身了,而是取决于竞品。无论浙江还是河北规则,要想保留在市场上,唯一期望就是竞品不要降太多。

  

  

零售市场AZ、拜耳、辉瑞包揽前三

  

  11月9日,米内网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超10亿化药排行榜和Top20企业。据了解,因为疫情的影响,患者减少了医院就诊的频率,导致公立医院终端药品销售额下滑超过10%,相比之下,零售药店终端相对缓和,下滑0.5%。在中国城市零售药店格局化药Top 20企业中,仍然是跨国药企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前十名均为外资药企,分别为阿斯利康、拜耳、辉瑞、诺华、罗氏、默沙东、赛诺菲、西安杨森、惠氏、诺和诺德。(米内网)


点评



  可以看出,跨国药企已经将零售市场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全国集中采购的逐渐推行,公立医院的市场萎缩已经成为事实,因此跨国药企都将处方药零售渠道的开拓和发展提上日程。


某种程度上,零售药店是我国除医院终端外最重要的药品销售终端,在带量采购以及医保控费加剧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开始谋求与更加市场化的零售药店合作,作为院外市场对接患者的唯一“窗口”。零售药店的渠道价值,尤其是在处方药品种的渠道能力逐步提升。在此情形下,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加强在零售领域的布局,这也能从数据中看出:AZ、拜耳、辉瑞、诺华、罗氏、默沙东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售上涨。

  

  

7大古代经典名方公布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加快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此外,苓桂术甘汤、温经汤、一贯煎、桃红四物汤、升陷汤、枇杷清肺饮、二冬汤等7首方剂关键信息研究形成专家共识并向社会发布,为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审批提供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监局)

  

点评



  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和第一批7首方剂的关键信息专家共识的发布,既“尊古”以确保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又“崇今”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实际,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注册审评提供可实施依据,破解了当前经典名方研发过程中的困境,为切实推动中药经典名方简化注册审批政策落地实施打开了突破口。

  

■整理 张松

■编辑 陈雪薇

政策、热点、干货

全都有!

扫码加小编

邀你入群


朋友!“在看”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