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霞萍的采访,正好是在诺和诺德全球发布2021年中报之后。
作为这家全球糖尿病治疗领域领军企业的大中国区掌门人,周霞萍看起来心情不错,业绩表现显然是让她开心的主要原因。2021年上半年,诺和诺德在大中国区市场的销售增长12%。
另一个原因来自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这款目前诺和诺德全球最卖座的产品已于近日宣布在中国上市。这款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的上市,也进一步夯实了诺和诺德在中国糖尿病市场的领导地位。
对于诺和诺德来说,中国糖尿病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而在中国市场快速变革的当下,坚持战略的同时,踩准行业发展节奏,则是这家丹麦企业巩固自己在中国糖尿病市场地位的重要基础。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1.298亿,其中仅有15.8%血糖控制达标。更为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中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
作为一周一次给药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将半衰期延长至7天,实现一周一次给药,安全强效控糖、“按需”精准达标。而且,司美格鲁肽还能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诺和泰®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牵头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就曾表示,诺和泰®是当前已经上市的GLP-1 RA中血糖控制达标率最高的药物。
“长效、强效、多效,这是一款结合了多种优势的创新GLP-1周制剂,我们希望诺和泰®能够成为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的核心药物。”诺和诺德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毫不掩饰对这款产品的信心和期待。
诺和诺德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
的确如此,目前全球已经上市了9款GLP-1产品,包括4款每日注射产品(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以及5款周注射制剂(艾塞那肽微球、阿必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而在中国市场,司美格鲁肽是目前唯一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
2020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全球销售额为212.11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近90%。随着其登陆中国市场,势必将会成为诺和诺德在中国糖尿病市场的新利器。
根据兴业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2019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2%,其中口服糖尿病药物、胰岛素(类似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RA)的CAGR分别为11.6%、14.7%和39.1%。
不难看出,GLP-1类药物在全球市场发展迅速。这样的快速增长,不仅是GLP-1受体激动剂本身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兼顾包括心血管在内的多重获益,也是因此在各大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进而扩大临床使用范围。
2021年,美国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将GLP-1受体激动剂推荐为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者有较高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的首选联合用药之一(一线药物仍为二甲双胍)。欧洲ESC(欧洲心脏协会)/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则将GLP-1类药物推荐为合并ASCVD或高危/极高危心血管风险患者的一线首选之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优先联用有CVD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GLP-1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糖尿病领域最大的治疗类别,占比达到22%。根据IQVIA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GLP-1药物市场规模占比约为13.3%,同比增长3%;美国GLP-1药物市场规模占比约为26.6%,同比增长4.6%。
聚焦到中国市场,根据上述兴业证券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39.8亿元。其中,胰岛素占比46.3%,DPP-4、GLP-1和SGLT-2占比分别为9.2%、2.2%和1.4%,其他传统口服药占比约为41.1%。
尽管目前用药市场仍以胰岛素为主,但周霞萍表示,随着中国糖尿病用药市场的不断发展,新型降糖药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用药人数正在迅速增长。而这其中,GLP-1受体激动剂的占比在持续提升。
市场扩容的重要助推力之一来自医保谈判。
2017年,诺和诺德在中国上市的首款GLP-1产品利拉鲁肽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很快得到市场放量。随后,包括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度拉糖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以及贝那鲁肽也都相继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从用药结构来看,口服药在中国糖尿病市场中仍占据主要份额,而随着几款主要GLP-1产品以较大降幅进入医保目录,势必会对中国糖尿病市场用药结构产生影响。
“虽然GLP-1药物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全球要晚,但增长迅速,得到国内外指南的广泛认可。随着医保准入的加速,越来越多的GLP-1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可及性的不断提升也能使更多患者获益。”周霞萍对E药经理人表示。
眼下,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已经启动,并公布了初审名单,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位列其中。去年,度拉糖肽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两个长效周制剂已经通过医保谈判。显然,诺和诺德对司美格鲁肽进入医保目录也满怀期待。
03 布局未来
“一定要关注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我们需要雄心勃勃,变得更加敏捷。”上任大中国区总裁伊始,周霞萍在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时曾如此说道。
作为诺和诺德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承担的重任不言而喻。2020年,诺和诺德总收入为1269.4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其中,大中国区销售达140.84亿丹麦克朗,增长11%。
2019年,诺和诺德中国提出“赢+2025”中长期战略,旨在继续保持糖尿病治疗领域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到2025年让6000万中国糖尿病患者得到治疗,并加速业绩增长。
对于目前已经实现了哪些阶段性目标,周霞萍表示,首先是实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例如新增的专注推广GLP-1和生物制药的新兴事业部,能够更加专注、专业和细分,也更加高效敏捷。其次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自2019年战略启动至今,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已经连续三年实现销售双位数增长。
在加速创新方面,新战略实施以来,诺和诺德已经引入诺和佳®、诺和泰®以及诺易®三款创新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诺和诺德全球研发战略中的重要性已提升到最高级别,并在去年启动“中国同创”计划,推动覆盖多个疾病领域的创新药在中国和全球实现同步临床、同步获批。预计2025年后,90%以上全球创新药将在中国同步提交审批。
“到2021年,我们计划与全国20家医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临床试验基地共同建设。”周霞萍表示,同时也要通过INNOVO开放创新平台,继续携手中国本土创新力量,促进成果转化。
除了已经在中国推出的诺易®及诺和泰®,诺和诺德还加速提交了创新型糖尿病复方制剂Xultophy®的上市申请。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个同步研发的长效胰岛素Icodec也已经在中国开展全球关键III期临床。此外,在血友病、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等新治疗领域,诺和诺德有多个项目准备或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周霞萍直言,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发展,包括诺和诺德在内的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定位正在转变为“In China for China and for Global”。在研发方面,中国作为全球临床研发的一部分,诺和诺德总部衡量中国临床试验能力也与全球是统一标准,即质量和速度。
“例如临床研究中心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临床研究中心、临床基地以及临床研究员的能力和质量意识是否已经具备跟全球同步研发的资质。此外,在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前提下,中国临床研发能否进一步提速,从速度上裨益国际多中心的关键性研究也是总部衡量标准之一。” 周霞萍说道。
除了研发,在生产层面也正在实现“In China for China and for Global”。天津生产厂作为诺和诺德全球五大战略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胰岛素产品供应中国和全球多个市场,也是诺和诺德全球唯一的耐用注射装置(即诺和笔®)生产基地。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会看到更多中国多元化创新,同时双循环政策也在推动跨国企业加码投资,深化布局,更加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中。我们会为在中国的更长远发展做好规划,做足准备”,周霞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