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HPV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因素,虽然只有高危型的HPV病毒才有杀伤力。但HPV病毒感染率高,大约70%~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 HPV,且呈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宫颈癌对女性的威胁,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李小毛教授讲述了自己接诊的一个特殊病例:一名20来岁的女性,在初次性生活3年多后,查出了宫颈癌,期间仅交往过两任男友。
所以说,HPV疫苗成为了女性预防宫颈癌的保护伞,目前,在国内已经普及。
根据HPV疫苗的接种和管理及结合我国国情,目前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的适宜接种年龄、接种时间、可预防的疾病总结如下。


尚未接种HPV疫苗的女性,要等待14价疫苗上市吗?专家给出答案:不必纠结于价数,早接种早保护。我国约84.5%的宫颈鳞癌与HPV16/18型感染相关,目前上市的二价、四价HPV疫苗均包含两种型别,可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据介绍,接种二价HPV疫苗后,间隔一定时间仍可继续接种高价疫苗。但因为二价疫苗已可预防84.5%的宫颈癌,在目前疫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建议重复接种,以让有限资源惠及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九价疫苗预防效力约为90%,二价疫苗约为84.5%。目前九价疫苗的国内适用人群仅为 16-26 岁女性,且供应紧缺,一直处于一苗难求的局面,不建议为了多5.5%的保护率而长时间等待,适龄人群尽早接种疫苗才是更合适的。

“爱孩子,就带她打宫颈癌疫苗。”这不只是一句口号。
HPV感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15年,一项纳入我国37个城市120772份15-60岁女性样本的研究发现,15-19岁青少年高危型HPV感染率高达30%。
“保护青少年女性免受HPV感染是减少未来子宫颈癌发生的首要关键举措。“专家这样呼吁,HPV疫苗的注射要“从小抓起”,九岁就可开打!大多数专家认为,12-14岁是最佳HPV疫苗接种时间,由于此年龄段还未有性生活史,注射HPV疫苗后抗体的表达水平更高,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一项发表在Lancet 杂志的研究支持了“HPV疫苗需适龄接种,且青春期接种的效果最好”这一观点。该研究对比了澳洲2003年-2009年不同年龄组女性(<18岁,18-20岁,21-25岁,26-30岁)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生率。结果显示,自2007年国家引入HPV疫苗以来,小于18岁年龄组的高级别CIN发生率明显下降,并且已于目前降至了极低水平。
而家长也不用担心“过期”——HPV疫苗上市十几年,追踪显示,最初注射人群仍拥有良好的保护效力,数据模型显示,20年乃至50年仍具保护效果。

一旦超龄,还有必要接种HPV疫苗吗?当然要!只要接种时没有感染HPV,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其实和年龄没关系,超龄女性接种效果一样好!
赶紧看看这项于发表于BJC 的研究是如何证实这一观点的!

该研究纳入了3819例5年内无宫颈疾病或生殖器疣的成年女性,平均年龄为24-45岁。结果显示,接种三剂4价HPV疫苗后,HPV6、11、16、18型相关的持续感染、CIN和外生殖器病变(EGLs)的总体发生率下降89%,而对于既往有4种亚型HPV感染史但病毒已被清除的接种者,上述感染性病变的发生率同样降低67%。
由此可见,对于未曾感染HPV的成年女性接种者来说,接种HPV疫苗几乎能达到和青春期接种相同的保护效力。
对于已感染HPV是否要打疫苗,答案也是肯定的。绝大多数HPV感染为无症状的一过性感染,大于80%可被机体清除,年轻女性具备更强的自动清除能力。感染后也会产生抗体,但是相对于注射HPV疫苗能达到的效果,其保护力度不够好、时间不够长,况且之前感染的也不一定是最高危的HPV16/18型。
对于因为癌前病变做了宫颈锥切的女性,如果还在适龄范围内,仍建议接种,减少后续持续感染发展为癌症的几率。45岁以上人群则以宫颈癌筛查为主。
备孕人群不建议接种,一般建议接种完全程3个月后再怀孕。接种过程中如果发现怀孕了,可暂停接种注射,等生产完再看情况而定。
如果HPV疫苗注射时间和新冠疫苗发生冲突,建议优先接种新冠疫苗。
综合整理自 广东卫生在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