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中的盐型筛选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药渡
发布时间: 2022-03-06








1

概况

很多活性药物分子(API)都是酸或碱的形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难以满足制剂成药性需求。通过选择恰当的盐型,调节API的溶解度、溶出、生物利用度、吸湿性、味道、物理化学稳定性等重要性质,可以解决药物开发中的众多问题。在实践中,近一半的药物分子最终都是以盐的形式给药的。


盐型筛选的另一个目的是基于知识产权的考虑。每一个盐型分子都被认为是新的分子实体。对于原研厂家,可以通过盐型策略延长药物的生命周期。而对于其他厂家,也可以通过所谓的“改良型新药”途径,突破原研厂家的专利限制。 


在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中,早期非临床评价期间,以达到动物给药的暴露量为目的,若游离酸碱形式已经可以满足要求,则没有必要开发盐型;而在药物后期开发中,如果游离形式可以满足要求,那么优选的策略也是优先开发游离形式,以推进药物快速上市。尽管盐型可以调节API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其相比于原化合物引入新的成分,体系更为复杂,也存在难以避免的缺点(表1)。


表1. 盐型药物的优点和缺点


2

基本原理

在溶液中,离子化的化合物和离子化的反离子,因为静电作用形成离子对,在一定条件下,从溶液中析出成为固体。在饱和盐溶液中,一般存在如图1的三个关系式(分别以COOH和NH2代表酸碱结构,并假定所形成的盐在水中完全离解)。


图1. 饱和盐溶液中的平衡等式


为了使药物成盐,药物必然需要处于离子化状态。因此,对于碱性化合物来说,pH低于某个值才能成盐。其能够成盐的最高pHmax由如下关系式确定(推导过程参见参考文献3)。


其中pKa是碱的离解常数的对数,S0是碱的本征溶解度,Ksp是盐的溶度积(与盐的溶解度相关)。同样地,对于酸性化合物,pH大于某个值才能成盐。


另一方面,在成盐pH范围内,反离子也能离子化,才能使化合物能够成盐。因此,一般要求,反离子的pKa比碱性化合物小2~3个单位,而比酸性化合物大2~3个单位,使反离子的离子化程度比化合物高,促进盐的形成。此外,盐从溶液中析出是由溶度积控制的盐溶解平衡。因此,反离子浓度的增大,有利于盐的析出,这便是所谓的同离子效应。


同样地,盐型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同样受到图1中三个等式的控制。再次以碱性化合物为例,其典型的pH-溶解度关系如图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平衡溶液中引入其他的离子,可能会形成新的平衡,从而发生盐型转变。因此,通过缓冲盐溶液的饱和溶液测定盐型化合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对于某些化合物可能并不实用。在研究药物的体内行为时,也应当考虑盐型转变的可能。


图2. 弱碱化合物的游离碱形式和盐的pH溶解度关系


3

筛选策略

盐型的确定时间极为关键,不同的制药公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是一旦明确游离形式难以满足成药性要求,尽早确定盐型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后期进行盐型转变,可能要面对杂质谱的变化、制剂处方的重新开发和稳定性的重新考察,甚至临床方面的桥接,如毒理桥接,生物等效性桥接等。


盐型筛选的目标在于选择最适合开发的盐型。在盐型的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主要考虑以下多个方面:

  • (1)化合物pH-溶解度关系符合开发目标;

  • (2)良好的结晶性;

  • (3)低的吸湿性;

  • (4)优异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

  • (5)盐型晶型的数目较少且不易发生晶型转变;

  • (6)合成、加工和制剂开发的较容易处理。


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盐型的特殊要求,Morris等人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盐型筛选决策树(如图3)。盐型筛选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可选的反离子,如前文所述,为保证反离子和化合物之间的质子传递,以保证盐型化合物的形成。这一般要求反离子比碱的pKa至少小2,比酸的pKa至少大2。此外反离子的选择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一般选择市售药物的盐型可以有效降低安全性风险。周伟澄等人曾对2010版中国药典的药物进行分析,共有22中酸和16种碱由于成盐,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盐酸、硫酸、磷酸、枸橼酸、氢溴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锌和葡甲胺。盐型的选择还需要从药物的适应症、给药途径和剂型考虑。例如高血压的药物不宜采用钠盐形式。最后,对成盐反应过程的风险进行提前评估也十分必要。例如采用甲磺酸盐容易产生基团毒性杂质等。


筛选出可选盐型列表后,便是按部就班地制备化合物盐,并对固体的各种性质进行表征,以便做出最优决策。首先是对盐型形成和结晶性进行确认。盐型筛选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晶型筛选及相关问题。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选择晶型更少的盐型,同时选择最为稳定的晶型开发,这样可以最大地降低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对溶解度的改善往往是盐型筛选的首要目的,因为采用其他开发手段往往会大大增加开发的风险和成本。从吸湿性考虑盐型的优选已经被很多研究者所认同。非吸湿性的API能带来加工上的便利性,降低加工过程中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固体制剂,非吸湿性的API能够更好地保障稳定性。此外,吸湿性可以快速测定,迅速帮助研究者排除不合适的盐型。API拥有足够物理化学稳定性是必要条件,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稳定性指的是制剂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但制剂稳定性考察所需时间往往较长,耗费原料也较多。但针对稳定性问题,从处方、包材或储存条件等方面,有很多解决手段可以选择。


图3 盐型筛选决策树


盐型筛选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很多时候进行完整的盐型筛选似乎并没有必要。利用盐型筛选工具着力解决游离酸或碱的关键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除了盐型筛选的工具,在开发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其他开发工具可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溶解度不能满足要求,制剂处方开发中依然存在各种增溶手段提高溶解度。稳定性不够,可以针对引发不稳定的因素,改进处方、工艺和包材等。


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长路,诸多问题横亘其中。盐型筛选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并非万能。有意识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解决策略。针对不同问题,确定在哪一个研发阶段采用何种开发工具解决。这才是对研究者智慧与能力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沈芳,苏颀,周伟澄,成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药学进展2012,vol.36,No.4 151;
2.ArvindK. Bansal,Lokesh Kumar,AeshnaAim,Saltselection in Drug Development,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Volume32,Issue3;
3.P.HeinrichStahl,CamilleG. Wermuth,《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Selection, and Use》;
4.PatrickMakary,Principlesof salt formation,UK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sciences ,2014,Vol.2(4),01;
5.秦雪,王成港,兰静,任晓文,新药研发中的药物盐型筛选策略,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4),414;
6.张大平,陆伟根,新药开发中的盐型选择,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8),631


(本文为笔者的读书笔记,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请读者谅解并不吝指正)


免责声明


“药渡”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