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市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知识产权领域今后三到五年的发展要求、任务目标与实现路径。据悉,这是宁波首次以市委、市府两办名义,就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印发专门文件。

《实施意见》根据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发展、闭环式保护的特点,确定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支撑等4项工作重点,共提出24条有力举措。力争到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改善、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维权质效明显提升,维权周期明显缩短,“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的情况得到有效改观,侵权假冒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年,基本建成保护环境优、创造质量高、运用能力强、服务管理好、经济贡献大的知识产权强市。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高,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000件,新增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年申请达到650件,版权年登记量达到4500件,商标有效注册数达到40万件以上,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达到1200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年质押金额达到40亿元。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知识产权贯标企业总数达到65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150家。
近年来,宁波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地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试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质量稳步提升。然而,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知识产权领域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显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到操作层面,《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实现“四个转变”。

01
保护,织就“一张网”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织好执法“一张网”,积极构建集“严、大、快、同”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努力实现从单点作战向立体化保护转变,进一步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严保护,解决的是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的问题。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赔偿低,是创新发展中困扰创新主体的突出问题。在加大司法严保护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了“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提高等制度”,让侵权行为人变“随意犯”为“谨慎犯”,充分彰显知识产权作为财富的价值。
大保护,解决的是知识产权保护渠道单一的问题。尽管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行的是司法与行政“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但面对区域经济越发展知识产权案件越高发的现状,作为经济发展开快车的宁波势必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治理格局上下功夫。《实施意见》明确了“社会共治”,构建了汇聚司法、行政、行业协会商会、仲裁调解机构、维权援助机构等在内的社会共治网络,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
快保护,解决的是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的问题。在市场发展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司法审判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案件诉源治理”,实行繁简分流;在行政执法领域,“实现案件快速受理和科学分流”;在互联网监管领域,“建立侵权假冒线索发现机制”,快速处理线上举报投诉案件;在维权服务领域,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服务。
同保护,解决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宁波市率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10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得到了省市场监管局的批示肯定,指出“宁波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副书记任组长、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配置在全省属于首例。在此基础上,这次《实施意见》又从工作实践中提炼出“跨部门执法协作”“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司法行政衔接”“案件双向移送机制”等协同保护的横向网络体系。
02
创造,打好“组合拳”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打好产业“组合拳”,深入实施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系列工程,努力实现从多而弱向强且优转变,进一步推进数量质量协调发展,更好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在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等一系列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并实施了一批核心知识产权,有效支撑了产业向高端迈进。
地理标志产品的授予和保护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在版权保护下蓬勃发展,一批宁波作品走出省外文化市场的步伐更快更稳。
未来,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要大力发展以专利为支撑的“246”产业,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原产地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农业经济和以版权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同时,不断推进专利标准化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创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话语权。
03
运用,盘活“新资产”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用好政策“工具箱”,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多渠道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努力实现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进一步凸显导向引领的叠加效应,打造经济竞争新优势。
知识产权的运用离不开公共政策的规范与引导。通过历届政府的搭台、企业唱戏,使得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从最初的隔岸观花变成积极投入。
未来,《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盘活知识产权运用渠道的政策措施,如“建立专利公开许可制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创业及产业化”;明确了激励知识产权运用创造的政策措施,如鼓励制造业企业创建国家“工业领域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引导企业将专利战略分析和重点产品专利技术分析融入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明确了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搭建,如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知识产权成果交易”的线上线下交易网络;明确了知识产权综合运用的金融举措,如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维权”模式。
04
服务,推动新发展
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方面,走好改革“大脚板”,全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市场主体办事从“找部门”的点向“找政府”的面全链条转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对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宁波,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早已深入市民心中。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意见》着眼于整体,通过明确“建立重大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打通和整合各部门的职能;通过明确“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基于数字化的智慧化服务,推动服务更加高效;通过“建立与全国其他城市、地区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特色园区”建设,实现跨区域的流程再造,使得区域间、市县间一体协作从理念落地为一套可运转的高效机制。
往期推荐
●
●
●
●
来源 | 知识产权保护处
编辑 | 夏淡宜
责编 | 朱文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