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政每周导读:境外转境内征求意见,化药III期药学,参比制剂调整,化药说明书撰写,儿童抗肿瘤药,口固连续制造等多个指南落地

收藏
关键词: 肿瘤征求意见制剂
资讯来源:识林
发布时间: 2023-03-27

【创新与临床开发】

3.21,【CDE】关于发布《治疗卵巢癌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1号)

3.22,【NMPA】关于适用《S1B(R1):药物致癌性试验》和《E14-S7B 问答:致 QT/QTc 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与非临床评价问答》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的公告(2023年第33号)

3.24,【CDE】关于发布《儿童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3年第22号)

【CMC药学和仿制药】

3.21,【CDE】关于发布《化药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19号)

3.22,【CDE】关于公开征求《治疗用重组生物技术产品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平台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3.24,【CDE】关于发布《化学药品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前会议药学共性问题及相关技术要求(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3号)

3.24,【NMPA】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调整程序的公告(2023年第35号)

【注册、审评与审批】

3.21,【CDE】关于发布《化学药品说明书及标签药学相关信息撰写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0号)

3.26,CDE 药品审评报告和说明书更新,其中包括下列国产新药

【上市后监管】

3.23,【CDE】关于公开征求《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申报资料要求(化学药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3.24,【CDR】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

【政策法规综合】

3.20,【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关于发布 CNAS-TRL-022:2023《实验室风险管理指南》及其实施安排的通知

【新药批准和报产】

3.20-3.26,NMPA发布4个新药批准,CDE受理3个NDA

【创新与临床开发

3.21,【CDE】关于发布《治疗卵巢癌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1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20229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现有的指导原则尚不能涵盖和专门针对卵巢癌的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本文旨在阐述当前卵巢癌新药临床试验一般性设计和审评考虑,期望为抗肿瘤药物研发人员在卵巢癌临床试验设计和终点选择方面提供参考,提高研发效率,使患者早日获益。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支持药物卵巢癌适应症注册的临床试验设计及其终点选择。

3.22,【NMPA】关于适用《S1B(R1):药物致癌性试验》和《E14-S7B 问答:致 QT/QTc 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与非临床评价问答》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指导原则的公告(2023年第33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申请人 可在现行S1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参考S1B(R1)指导原则 的建议开展研究;2023年3月22日起开始的相关研究,均适用S1B(R1)指导原则 。同时,S1A S1B S1C(R2)指导原则 仍然适 用。研究起始时间的认定遵照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中相关规定执行。
自2023年7月31日起,启动的药物临床研究 相关要求适用E14-S7B问答指导原则

3.24,【CDE】关于发布《儿童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3年第22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202211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与成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热度相比,儿童抗肿瘤药的研发明显不足,儿童肿瘤治疗领域存在更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在儿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实际工作中,存在临床研究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等问题;相较于成人,儿童临床试验挑战也更多:受试者招募入组困难;目标适应症人群基数小;受试者依从性差;临床方案设计难度更大;儿童认知能力受到年龄限制,临床试验知情同意过程困难;这些研发中的难点加剧了儿童抗肿瘤药物的严重匮乏。

本指导原则即旨在为儿童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发提供思路和技术建议。儿童抗肿瘤药物研发,首先需符合儿童药物研发的一般规律,同时还需体现对于恶性肿瘤这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的特殊考虑,符合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般原则。

【CMC 药学和仿制药

3.21,【CDE】关于发布《化药口服固体制剂连续制造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19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20229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连续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料持续进料、持续转化,同时伴随输出物料的持续产出。不同于传统的批生产工艺,连续制造工艺具有生产步骤连续无间歇、生产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生产批量易于调节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药品质量。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连续制造。本指导原则所述的连续制造工艺通常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操作直接相连组成的整合工艺。

3.22,【CDE】关于公开征求《治疗用重组生物技术产品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平台验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近年来,平台验证技术在加快新药研发速度和降低研发成本中的优势逐渐显露,特别是在治疗用重组生物技术产品临床试验 申报阶段,采用平台验证替代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病毒去除/灭活工艺验证 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给技术审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指导原则 旨在明确临床试验申报阶段采用病毒去除/灭活 工艺平台验证的具体技术要求、统一审评尺 度。
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治疗用重组生物技术产品的临床试验申报阶段;上市申报阶段,将在ICH Q5A(R2) 指导原则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并正式实施后参照实施。因此本指导后续征求意见和修订工作将及时关注ICH Q5A(R2) 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或修订,并与其保持技术要求的一致。

3.24,【CDE】关于发布《化学药品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前会议药学共性问题及相关技术要求(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3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20228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本技术要求主要阐述化学药品创新药Pre-Ⅲ期药学会议共性问题及一般性要求,提高申请人和药品审评机构沟通交流的质量与效率。

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包括化学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

对于工艺复杂和质控难度大的原料药(例如多肽、小分子核酸、聚合物产品、含多个手性中心、含发酵工艺或者天然来源等药物)、复杂制剂(例如微球/微乳/脂质体、胶束、透皮制剂、吸入制剂、混悬型注射剂等)以及复杂药械组合产品等,Pre-Ⅲ期药学会议尤其重要,请申请人在Ⅲ期临床试验前就药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药品审评机构进行充分讨论。

对于拟采用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如附条件批准程序等)的创新药,关键临床试验前(如Ⅱ期临床试验前)的沟通交流可参照本技术要求开展,药学研究计划应与临床试验研究计划相统一,建议申请人及时与药品审评机构沟通。此类药品申报上市需符合上市申请技术要求。

3.24,【NMPA】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调整程序的公告(2023年第35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 2022 3 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仿制药参比目录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为规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调整工作,特制定本程序。
调整情形
《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收载的参比制剂,经评估已不再符合参比制剂遴选原则的,属于本程序调整范围。品种的具体情形包括:
(一)因安全或有效性原因撤市。
(二)经技术改进,仍无 法符合现行《中国药典》或审评技术要求,不鼓励仿制。
(三)其他经评估不再符合参比制剂遴选原则的情形。

【注册、审评与审批

3.21,【CDE】关于发布《化学药品说明书及标签药学相关信息撰写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3年第20号)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由“历史版本”可知本文曾于 2022 8 月征求意见,识林用户可用“页面比对”功能制作花脸稿,了解修订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及以药品为主的药械组合产品 中的化学药品部分,不适用于生物制品 及中药。对于放射性药品 ,需结合自身特点撰写说明书及标签,部分项目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申请人 需依据药学申报资料中的具体研究数据进行药学信息的总结和呈现。对于境外已上市的原研药品,还需注意同时参考国外监管机构的批准信息并进行必要的转化。对于仿制药 ,药学信息原则 上应与 参比制剂 信息保持一致,按相关规定可存在差异的内容除外,如 辅料 组成、行政管理信息等。
药品说明书及标签 中药学相关信息应伴随药品全生命周期 进行管理。应结合药品上市后变更 的发生、药品使用信息的积累等及时完善和修订相关内容。

3.26,CDE 药品审评报告和说明书更新,其中包括下列国产新药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注:仅列出国产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多受理号仅展示其中1个,供参考。企业用户可至识林“CDE 药品审评报告”按发布时间查阅最新的上市药品信息。

【上市后监管】

3.23,【CDE】关于公开征求《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申报资料要求(化学药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2021 年发布实施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变更办法》)第十条规定:“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应当由境内申请人 按照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要求和程序提出申请,相关药学、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 资料(适用时)可提交境外生产药品的原注册申报资料,符合要求的可申请成为参比制剂 。具体申报资料要求由药审中心另行制定”。
同时,为避免政策变化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对《变更办法》 第 10 条实施设置了两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可继续按照 518 号文的要求开展研究并申报补充申请。
《变更办法》政策解读文件 也明确:“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虽然以仿制药注册分类 申报,但是可以简化申报资料要求,在参比制剂认定等方面也给予特殊规定,具体政策措施另行制定发布。”根据上述文件中要求,此次制定了相应申报资料要求。
本文适用范围包括:原研进口药品、按新注册分类 批准的进口仿制药 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 的进口仿制药。
对于 2016 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前按原注册分类申报并获批的进口仿制药,拟转移至境内生产的,按现行仿制药上市注册路径申报,其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按照现行仿制药上市要求执行,不执行该简化申报资料要求。
此外,在官方解读文件中,还阐述了下列几个问题:
  • 附条件批准药品是否允许转移境内生产?
  • 原则上附条件批准的品种不允许转移至境内生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所需防治药品除外,其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人 应与境外持有人 为同一集团下的主体。
  • 境外生产药品是否可多次转移至境内生产 ?
  • 境外生产药品不得按此路径多次转移至境内不同持有人生产(即境外 A 企业转移至境内 B 企业后,不得再次由 A 企业转移至境内其他 C 企业)。
  • 对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技术转移的其他要求?
  • 对于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按照现行仿制药申报上市要求执行,即须取得研究立项批件。
  • 技术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 是否可纳入化学药品目录集?
  • 技术转移 至境内生产的药品,符合相关要求的,可按程序纳入化学药品目录集。

3.24,【CDR】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2年)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 2022年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02.3万份。1999年至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085.6万份。


  •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2万份,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1.7%。

202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6.4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3.0%

【政策法规综合

3.20,【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关于发布 CNAS-TRL-022:2023《实验室风险管理指南》及其实施安排的通知

【识林小程序,阅读原文】

CNAS发布新指南,CRO可关注,药企也可参考,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本指南有助于实验室做到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有效配置和使用风险管理资源、实施事前管理、改善风险识别、改善内部控制、改善实验室管理、改善实验室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改进事故预防与处理、减少损失、增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在实际应用中,实验室根据风险的性质、程度等使用相关方法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本指南提供了实验室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的实施指南,但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取决于实验室的实际需要和具体实践。

本指南可供申请认可和已获认可的实验室开展风险管理活动时参考,也可供对实验室风险管理工作感兴趣的人员参考。

【新药批准和报产

3.20-3.26,NMPA发布4个新药批准,CDE受理3个NDA

注:仅列出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申请和批准上市信息。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背景下,申请上市以及获批的品种,其适应症、临床研究策略、注册路径,都值得业界关注和分析。

点击下方卡片,快速绑定/注册识林小程序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识林®App


识林®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