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疗法副作用的关系 未知君与北大肿瘤医院又一合作研究成果正式发表 | 新闻稿
收藏
关键词:
发表肿瘤副作用疗法瘤合作合作研究免疫
资讯来源:研发客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3-03-08
3月3日,未知君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彭智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Corre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胃肠道癌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在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正式发表。
癌症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方法”。该文章涉及了食道癌、胃癌和结肠癌等多种胃肠道肿瘤,探究了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之间的关系。
对癌症患者来说,免疫疗法旨在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来增强宿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虽然免疫疗法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但同时它也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具有发生率高、发病机制不明、难以预测等特点。研究表明,irAEs在肿瘤患者中的总发病率为54%~76%,其中有5%~30%的患者属于重症irAEs。因此,了解irAEs的机制,开发有效的预测标记物,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反应密不可分。在本项项前瞻性研究中,双方希望探究肠道微生物在irAEs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并找到与之相关的微生物标记物。为此,本项研究共招募了95名胃肠道肿瘤患者,收集其粪便并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宏基因组分析,探索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与患者irAEs之间的关系,最终找到了多种关键菌和功能通路。
患者招募
研究者通过差异分析(MaAsLin2)发现了 irAEs组和非irAEs组患者中存在丰度差异的微生物,并通过在MetaCyc代谢数据库的功能注释,找了两组间具有差异的代谢通路。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Ruminococcus callidus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对于区分irAEs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标志物意义。
irAEs组和非irAEs组间的物种和代谢通路分析
研究者按照癌症类型以及irAEs影响的器官(皮肤、血液、内分泌等器官)进行进一步的分组,探讨了不同癌症以及不同器官的irAEs与肠道微生物间的相关性;确定了几种可能与胃癌、食道癌和结肠癌irAEs发生相关的细菌种类和代谢通路,明确了与不同irAEs症状相关联的微生物和功能通路。如食道癌患者Ruminococcus Torques、Eubacterium ventriosum和ubiquinol-6, glutamine生物合成途径,在有无irAEs组的患者身上具有明显差异。
不同癌症类型患者的物种和代谢途径有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聚焦于肿瘤免疫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这是探究肠道菌群与免疫疗法关系的新视角。这一微生态肿瘤免疫疗法路上的全新成果,将为下一步深入挖掘背后机制、探索潜在联系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两年多来,未知君团队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科研、临床等领域持续展开深度合作,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2021年,双方合作研究肠道菌群和肿瘤免疫响应的关系,成果发布在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CIR,影响因子IF: 12.020)。同时双方也已经完成了FMT干预实验的临床验证,成果以摘要形式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会)。双方将在肠道菌群和肿瘤免疫领域关于增效减毒方面的研究持续发力,有多篇学术文章即将发表。
2022年起,未知君积极拓展FMT肠菌移植的医疗技术转化,开发AI+FMT“个性化肠道微生态精准治疗”项目,旨在与各类大健康机构合作,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供患配型、订制移植策略、多维效果评价、精准益生菌/营养干预方案,为慢性疾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提供肠道全面、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不断涌现的科研、学术成果,将进一步加深团队对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供受体进行配型、排序,精准选择供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