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之前结盟多,IVD厂家之间的合作是暴风云来临前的宁静?

收藏
关键词: IVD合作
资讯来源:医业观察
发布时间: 2023-03-22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1725-3期文章


来源:Med新青年

最近行业内各大企业、大小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一时间颇有一团和气的感觉,只可惜随便回忆一下历史,就会发现:


伴随结盟增加的往往是更加残酷的竞争。


回到战火最频繁的春秋战国,就会发现战乱不停的同时,结盟也从来没停止过,打了谈,谈了打,几个中原国家除了都有诸如抗秦这样绝对zz正确的目标以外,大家更加共同的愿望就是国土再广阔一些,人再多一些,绝对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既然大家的目的都一样,那结盟就变成了一个幌子,毕竟一口饭没办法两个人吃。

最近的二战更是如此,各个国家的纵横捭阖从战前一直持续到战后,国与国之间命运的唯一差别就在于:到底是棋手,还是棋子。

只可惜棋子再多,棋手也只有那几位。

各个厂家结盟的目的有很多种可能性:

比如产品存在互补性,彼此能够有效地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比如大家虽然彼此之间有竞争,但外部有更大的敌人;比如旁边都在结盟……

但不管现在结盟的目的如何,更加关键或者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

现在整个行业 外部有更激烈的竞争 ,一团和气的背后,是暴雨将至的前奏和序曲 ,不然大家就没必要急急忙忙地去拉着别人搭伙

结盟前得不到的东西,一定能通过结盟得到吗?

不一定,还是得看大家的目标在哪里, 如果看上的肉有两块,你一块我一块,你肥我瘦还能将就分完了事,但如果只有一块,又不够吃,怎么办?

宋朝是一个很喜欢结盟、签协议的朝代,一开始北宋和辽国签了一个澶渊之盟,最后,北宋每年给辽国30万两的物资,在边境上开始交易地带方便两国物资流通。

关于这个协议或者结盟的争议很多:

经济账的角度,宋辽交战超过20年,每年北宋投入的军费超过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澶渊之盟后,北宋通过圈定的交易市场,通过把中原的瓷器、茶叶、丝绸卖给辽人赚得盆满钵满,30万两银子,别说宋真宗愿意出,估计边境上的商人都愿意出。

120年之后,当金人出现了,辽宋两国就傻眼了,相比已经汉化的辽国,金人可没有那么多思想束缚,钱要,地要,人也要,后面的事情不用多说。

就像大宋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自己商场上得不到的东西,通过结盟也很难得到。

毕竟一个结盟能够稳固或者保留下去的关键就在于 双方有没有彼此想要的东西, 如果没有,到最后就一定会变成某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向屠戮(想想之前CACLP忙着和国内发光公司签协议签到手软的硬件厂商吧)。

理想中的结盟都是互补的:你有产品,别人有完善的渠道;你有技术,别人有充足的资金;你有新项目,别人有成熟的经验……

只可惜这样的许愿都是美好的:

尤其在产品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中国公司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毕竟你能弄出来产品,我也能,你能找渠道,我也能,产品和销售端都能搞定了,还有啥不能搞定的?

所以现在的同盟与其说什么互利互惠,面向未来,倒不如说是双方对未来更加残酷竞争还没充分准备好的一种仓促应战,毕竟少一个敌人,总不是什么坏事。

但不管怎么说,伴随着如此多结盟的出现,接下来大概率首先会出现的就是 联盟与联盟之间的PK和竞争 ,而当这样的PK结束之后,后面剩下的就是内部的厮杀。


---The End---


欢迎点击关注

喜欢就一键三连,点赞,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