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烟台高新区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关键之年。为鼓励全区上下人人争当改革者、奋进者,营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根据工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安排,工委改革办组织开展了以“抓改革、促创新、当标兵”为主题的“一把手谈改革”研讨活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结合各自单位职责,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即日起,陆续将各单位“一把手”的文章予以编发,供各部门各单位学习借鉴(专栏文章编排不分先后)。
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奋力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部 李胜江



盯紧政策“做文章”
当好政策落实的“传令兵”
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和企业发展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科技创新部结合我区实际,在上级政策传达与落实,配套政策研究与制定,新旧政策传承与调整等方面下大力气、拼硬功夫,围绕政策点题、破题做好政策文章,在科技创新领域争当改革排头兵。一是畅通科技政策渠道。高度关注国家、科技部和省市科技动态,及时获取和传达上级科技政策,全力争取政策贯彻落实与上级部署要求同步。例如,组织全体机关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研究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结合高新区实际开展深入分析和研判,为下步科技工作开展夯实政策基础。二是抓好科技政策落实。积极落实《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办法》等科技政策,引导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协助科技企业在享受国家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同时,积极开展研发费用补助类政策申请,大力推动高企培育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落实。三是强化科技政策配套。以科技部、科技厅考核评价为指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机制攻坚,积极开展政策先行先试。修订完善《烟台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发挥科技资金引导作用,持续加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力度,全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2020年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达到4.69%,位列全市第二;全区R&D经费内部支出3.4亿元,占GDP比重近5%;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7亿,同比增长60%。


引导产业“增活力”
当好赋能产业的“排头兵“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攻关”计划。积极探索“揭榜制”科研项目立项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揭榜协同攻关,对签订合作协议、经技术合同登记项目,按实际交易额给予补助。支持科技企业以合作研发、技术转让、专利许可等形式与大院大所、知名高校合作,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目前全区90%以上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组建“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首批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建立健全高企梯次培育机制。通过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四位一体的孵化体系,增加在孵企业数量,提高在孵企业质量。充分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上市企业梯次发展培育体系。2020年首次参加并通过高企认定39家,总数达130家,比往年净增36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总数达409家,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二。三是集聚资源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主动加强与部委、央企和高校院所的合作,密切与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学会组织的协作,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结合高新区产业实际,积极引进、嫁接和培育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2021年,在加快推动中关村(烟台)创新协同中心、烟台市(国际)技术市场等15个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着重推动我市“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中的中国科学院环渤海高等研究院建设,全力配合打造高能级战略载体和高层次科技新增长极。


助力企业“强保障”
当好服务企业的“勤务兵”
一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依托科技支行,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创新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信贷”“白名单”分层管理制度、金融辅导队制度、“智力投”“智汇投”“智创投”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健全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上半年,会同财政金融部建设并运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发放首批贷款300万元,协助区内科技企业成功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信贷、成果贷3000余万元。二是强化企业培训服务。建立科技、税务部门联动机制,注重在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自主知识产权的挖掘等方面开展政策宣讲工作,使企业在财务归集、成果转化等方面得到提升。截至四月底,组织银企对接会2场、技术合同登记专题培训2场,邀请省主管部门专家来区为40余家企业进行专题培训。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服务。依托“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品牌,积极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加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在进一步壮大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同时,协助企业加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携手共赢、共同发展。
供稿单位:区科技创新部
![]()
![]()
魅力烟台 智汇高新 微信号: yantaiga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