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窥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辅助手段,但受限于内窥镜体积,难以探查到胆管、胰管的细小分支,不便发现早期病变。香港中文大学团队近期研发出一款 “生物合成软件微型机器人”,能配合实时成像导航技术在人体内快速传输,可在常规医疗仪器难以触及的细小部位发现病变并进行微创治疗。
这款生物微型机器人98%由干细胞组成,其余2%是微量磁性粒子,直径大约为0.1—0.5毫米,厚度与头发丝相似,体积比芝麻更小,柔软度接近人体大脑组织。传统内窥镜的直径接近1厘米,最细小的也有3—5毫米。
参与本项研究的港中文荣休讲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副校长沈祖尧表示,该技术将内窥镜的可覆盖范围延伸至胆管、胰管、支气管中的较小分支,甚至是泌尿系统较小的分支,例如肾盏和前列腺等,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沈祖尧相信这项技术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研究团队将于未来一到两年内进行动物试验,证明该技术的安全性,预计三至五年内进行人体临床研究。本研究已于3月17日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子刊《Science Robotics》。
为了让微型机器人可以快速进入体内,团队研发了配备临床成像工具的平台“双模成像内镜辅助磁驱动系统(EMADIS)”,包括磁力导航系统、医疗影像和递送工具,如内窥镜、超声波、MRI等。微型机器人可以快速反应并准确锁定目标,也能在传输过程中变形,以通过体内复杂兼狭窄的管道。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先将内窥镜伸至人体内,将微型机器人注入,通过这一“快速通道”可避免机器人直接接触人体内复杂的流体环境,比如消化道黏液,也能让它们快速穿过各种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屏障。之后再利用磁力导航系统,将微型机器人运送到目标位置。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内窥镜和超声波成像,可以实时追踪和监察的微型机器人在体内的情况。
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又将新添一种化疗药物选项。3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华昊中天药业有限公司的1类创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商品名:优替帝)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结束了该病在中国近30年来除紫杉醇外无突破性化疗药物的局面。临床试验表明,该药物可将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由15.7个月延长至20.9个月。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人数达226万,首次超过肺癌人数。同年中国乳腺癌死亡人数达11.7万,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病例的17.1%。
解药|药监局首次放行癌症早筛注册证 普及还有多远?[2020-11-27]
将居家采样所得的粪便装进专有采样设备,再寄回实验室,几个工作日后便可得知自己是否罹患结直肠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本月批准了国内首个明确可用于“癌症早筛”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注册证,但在市场上,肠癌早筛赛道早已竞争激烈。
11月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诺辉健康旗下产品常卫清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其预期用途中明确常卫清适用于“40-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诺辉健康方面称,这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其批准过程基于一项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
解药|阿斯利康接单,高价肠癌早筛试剂盒要进医院 [2021-03-17]
跨国药企阿斯利康(AZN.US)新添一款肿瘤早筛产品推广权。3月15日,肿瘤早筛企业诺辉健康(06606.HK)与阿斯利康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及其核心产品常卫清推广协议,在中国大陆启动战略合作。据诺辉健康近期披露的年报,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常卫清产品销售额较2019年略有下滑。
常卫清是一款结直肠癌早筛产品,于2020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个明确可用于“癌症早筛”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注册证。诺辉健康表示,这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其批准过程基于一项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市面上亦有不少尚未获证或获得药监局其他批证的竞品。(详见财新网《解药|药监局首次放行癌症早筛注册证 普及还有多远?》)